配色: 字号:
3037 药用植物学.doc
2020-07-08 | 阅:  转:  |  分享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药用植物学课程代码:3037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药用植物学》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利用植物形态学、解剖学、分类学的知识与方法来研究和应用药用植物的一门学科。本课程与中药的基源研究、中药的品质评价、临床效用及中药资源开发研究密切相关,在中药学及相关专业的课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程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植物器官形态和显微结构,下篇为药用植物的分类。讲授内容有:植物细胞,主要介绍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植物细胞的分裂;植物的组织,主要介绍植物组织的类型及特点和植物组织培养的意义和应用;植物器官的形态及内部构造、主要介绍植物各器官的外部形态特征和各个不同器官的构造特点;药用植物分类,主要介绍药用植物分类的目的任务和分类方法以及各类群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和常见药用植物。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应考者掌握中药专业所需的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药用植物学的性质和任务、药用植物学的发展史、以及植物细胞、植物组织、植物器官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特征;掌握药用植物分类方法及植物各大类群的主要特征和被子植物中重点科的主要特征及常见药用植物。为中药鉴定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本课程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本课程是中药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后续课程《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提供理论依据。《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种类真伪和中药质量优劣,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主要涉及到原植物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前三项鉴定必需具有植物形态学、植物解剖学和植物分类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中药化学主要研究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结构测定,它以对药用植物种类的准确鉴定为基础,植物的化学成分与植物的种类和亲缘关系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所以学习中药化学也应具备本课程基本理论知识。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上篇?植物器官形态和显微结构

第一章?植物的细胞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模式植物细胞的显微结构。

2.熟悉可供显微鉴别等主要内含物和细胞壁特化的显微化学反应。

3.了解植物细胞的超微结构和细胞的分裂。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1、植物细胞的基本构造。(重点)

理解:植物细胞的主要组成。

识记:细胞器及其类型与主要功能。

2、细胞后含物主要类型、显微特征,细胞壁构成及特化。(重点)

识记:细胞后含物的种类及显微特征,细胞壁的组成。

理解:纹孔及纹孔类型。

3、植物细胞的分裂。(一般)

理解:植物细胞的主要分裂方式。

第二章?植物的组织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组织类型、结构特征和分布。

2.熟悉保护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和分泌组织的结构类型

3.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含义及其在药学上的应用。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1、植物组织的概念、功能;维管束的基本组成。(重点)

理解:植物组织的功能,维管束的基本组成。

识记:植物组织的概念、维管束的概念及主要类型。

2、植物分生组织的分类及其活动结果、植物成熟组织的基本特征及其在植物体的分布;维管束的类型及其在植物类群中的分布。(次重点)

理解:植物分生组织的分类及其活动结果、植物成熟组织的基本特征及其在植物体的分布;不同类型的维管束在植物类群中的分布。

识记:维管束的类型

3、保护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分泌组织的类型和细胞学特征。(重点)

识记:保护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分泌组织的类型和细胞学特征。

第三章?植物的器官

第一节根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根的形态特征和根的类型。

2.熟悉根的初生构造和次生沟造。

3.了解根的异常构造。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1、根的形态特征和根的类型。(重点)

理解:根的‘三性’。

识记:植物器官概念、类型;根的类型、根系的类型;变态根的种类。

2、根的初生构造和次生沟造。(重点)

理解:根尖的构造;根的初生构造向次生沟造转变的过程。

识记:根的初生构造及其构造特点。

3、根的异常构造。(一般)

第二节茎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茎的形态特征:根和茎,特别是地下茎和根的区别。地上茎中的缠绕茎和攀援茎、葡萄茎和平卧茎的区别,小块茎和块茎、小鳞茎和鳞茎的区别。

2.熟悉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及各种类型的次生构造,单子叶植物茎和根茎的构造特点.

3.了解芽及其类型、裸子植物茎的构造和茎的异常勾造。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1、茎的形态。(重点)

理解:茎的外部形态特征;茎的变态(地上茎)。

识记:茎的类型;茎的变态(地下茎)。

2、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及各种类型的次生构造,单子叶植物茎和根茎的构造特点.(重点)

理解:双子叶植物木质茎的次生构造中形成层与木栓形成层的产生及活动;双子叶植物草质茎的次生构造;双子叶植物根茎的构造;双子叶植物茎和根茎的异常构造;单子叶植物茎的构造;单子叶植物根茎的构造

识记: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双子叶植物木质茎的次生构造及构造特点。

3、裸子植物茎的构造和茎的异常勾造。(一般)

第三节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确定叶形的原则及常见叶形、叶序。单叶和复叶的区别。

2.熟悉双子叶植物叶的构造。单子叶植物(禾本科)叶的构造特点。

3.了解气孔指数、栅表比和脉岛数含义及其应用。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1、叶的形态。(重点)

理解:确定叶形的原则;叶片的分裂(浅裂、深裂、全裂);叶的变态。

识记:叶的组成(叶柄、叶片、托叶);叶脉和脉序(平行脉序,网状脉序);单叶与复叶以及复叶的类型;叶序的概念及类型。

2、叶的内部构造。(重点)

理解:单子叶植物叶片的构造。

识记:双子叶植物叶片的构造。

第四节花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花萼、花冠、雄蕊、雌蕊的形态构造特征和类型。

2.熟悉花和花序的类型,花程式。

3.了解花图式,花的生殖功能。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1、花的形态。(重点)

理解:花的含义及功能。

识记:花的基本组成;花萼和花冠的形态特征及花冠的类型;雄蕊的组成和类型;雌蕊的组成;雌蕊的类型(单雌蕊和复雌蕊);子房的位置(上位子房、下位子房、半下位子房);胎座概念及类型(边缘、侧膜、中央等胎座);胚珠的构造及类型。

2、花的性质。(重点)

理解:花的类型(完全花和不完全花、单被花和重被花、两性和单性花、整齐和不整齐花)。

3、花程式和花图式。(一般)

4、花序。(重点)

理解:花序的概念、无限花序和有限花序的定义。

识记:无限花序和有限花序的类型。

5、花的生殖(传粉、受精)。(次重点)

理解:双受精的过程。

识记:双受精的定义。

第五节果实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果实的形态特征和类型。

2.了解常见的药用果实。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1、果实的发育来源及果实的构成。(重点)

理解:果实的形成;果实的组成和构造。

识记:真果和假果的概念。

2、果实的类型。(重点)

识记:单果的类型;聚合果的组成和类型;聚花果的组成。

第六节种子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种子的形态特征和类型。

2.了解常见药用种子。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1、种子的形态特征。(次重点)

理解:种子的发育来源。

识记:种子的构成;种皮上的种脐、种孔、种脊、合点、种阜、假种皮。

2、种子的类型。(重点)

理解:有胚乳种子和无胚乳种子。

识记:胚的组成。



下篇?药用植物的分类

第四章?药用植物分类概述(不作考试要求)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植物命名、植物分类及分类单位。

2.了解分类系统。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理解:分类系统

识记:分类单位、植物命名

第五章?藻类植物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藻类植物主要特征和分门。

2.熟悉常见药用藻类。

3.了解药用藻类研究概况。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1、藻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分门;常见药用藻类。(次重点)

识记:藻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分门;常见药用藻类。

2、藻类植物的世代交替。(次重点)

理解:藻类植物的世代交替。

3、海带的形态特征及其药用部位。(一般)

第六章?菌类植物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菌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和分门。

2.熟悉常见药用真菌。

3.了解药用真菌研究慨况。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1、菌类植物的营养方式。(重点)

识记:共生、寄生、腐生的定义。

2、菌丝组织体及其常见类型。(重点)

识记:菌丝组织体、菌核、根状菌索、子实体、子座的定义。

2、真菌营养体的主要特征,真菌的分门。(一般)

3、子囊菌亚门和担子菌亚门的主要特征;冬虫夏草、茯苓、灵芝、马勃等的形态特征及其入药部位。(次重点)

第七章?地衣植物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地衣植物的构造特征。

2.熟悉常见药用地衣。

3.了解药用地衣的研究概况。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1、地衣的构造。(次重点)

理解:地衣中藻类与菌类的共生关系。

识记:地衣的类型。

2、叶状地衣的构造。(一般)

识记:同层地衣和异层地衣。

第八章?苔藓植物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苔藓植物门的主要特征和分纲。

2.熟悉常见药用苔类和藓类。

3.了解药用苔藓植物的研究概况。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1、苔藓植物基本特征以及苔纲和藓纲的区别。(次重点)

理解:苔藓植物基本特征;苔藓植物与其它高等植物的区别;苔纲和藓纲的区别。

2、地钱的主要形态特征。(一般)

第九章?蕨类植物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蕨类植物门的主要特征。

2.熟悉常见药用蕨类和分类。

3.了解蕨类植物的生活史。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1、蕨类植物的生活史和主要的化学成分、蕨类植物门的分纲依据。(一般)

2、蕨类植物体的形态特征、蕨类植物孢子体和配子体以及孢子囊的形态特征。(次重点)

理解:蕨类植物体的形态特征;蕨类植物孢子体和配子体以及孢子囊的形态特征。

识记:大型叶与小型叶;孢子叶与营养叶;同形叶与异形叶。

3、卷柏、紫萁、海金沙、绵马鳞毛蕨、石韦的形态特征及其入药部位。(一般)

第十章?裸子植物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裸子植物门的特征、分类和重点科的特征。

2.熟悉常见的药用裸子植物。

3.了解药用裸子植物的研究概况。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1、裸子植物的基本特征。(重点)

理解:裸子植物的基本特征。

2、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在外部形态与内部构造上的主要区别;重点科及其常用的药用裸子植物。(次重点)

理解:重点科及其常用的药用裸子植物。

识记: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在外部形态与内部构造上的主要区别。

3、松科、麻黄科的主要特征;银杏、马尾松、红豆杉、草麻黄的形态特征及其入药部位。(一般)



第十一章?被子植物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被子植物门的特征及分类:15个重点科特征及拉丁学名。

2.熟悉常见药用植物及其拉丁学名;能熟练运用植物科属检索表鉴定植物。

3.了解被子植物主要被子植物分类系统(恩格勒系统、哈钦松系统、塔赫他间系统、克朗奎斯特系统)。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1、被子植物的分类和分类系统。(次重点)

理解:真花学说和假花学说。

识记:被子植物的分类;分类系统的种类。

2、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双子叶植物纲与单子叶植物纲、离瓣花亚纲与合瓣花亚纲的主要特征;重点科属拉丁名及其主要特征;常用药用植物的学名及其入药部位。(重点)

理解:双子叶植物纲与单子叶植物纲主要特征及区别;离瓣花亚纲与合瓣花亚纲的主要特征及区别。

识记:重点科拉丁名及其主要特征;常用药用植物的学名及其入药部位。

3、以下类群的主要特征及“()”内的重点药用植物及其入药部位:(重点)

(1)双子叶植物纲。

离瓣花亚纲:蓼科(掌叶大黄、何首乌)、毛茛科(毛茛、乌头、黄连)、木兰科(厚朴、五味子)、十字花科(菘蓝、独行菜)、蔷薇科(龙牙草、掌叶覆盆子、皱皮木瓜、桃、)、豆科(合欢、决明、甘草、野葛)、大戟科(大戟)、锦葵科、五加科(人参、三七、细柱五加)、伞形科(当归、川芎、柴胡、防风)。

合瓣花亚纲:萝藦科(萝藦)、唇形科(丹参、薄荷、益母草、紫苏)、茄科(宁夏枸杞、洋金花)、玄参科(玄参、地黄)、茜草科(栀子、茜草)、葫芦科(瓜蒌)、桔梗科(桔梗、沙参、党参)、菊科(红花、白术、苍术、蒲公英、)。

(2)单子叶植物纲。

禾本科(淡竹叶、薏苡)、天南星科(天南星、半夏、石菖蒲)、百合科(百合、黄精、浙贝母、麦冬)、兰科(天麻、白芨、石斛)。

第三部分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

(二)关于本自学考试大纲中有关要求提法的说明

在考试大纲的“学习目的与要求”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中,提出了“理解”、“掌握”、“熟悉”等三个能力层次,它们之间是递进的等级关系,其要求也依次提高,其基本含义分别是:

1、理解:要求应考者能够领会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够理解本课程知识点的基本含义和相关概念。能根据本课程考核内容的不同要求,给予正确的解释和阐述。

2、掌握:要求应考者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本课程中重点的概念、图例、方法等内容能够正确领会,掌握其知识要点和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能准确区别相近相似的概念,如容易混淆的植物形态、构造和类型等,并能绘制植物形态图及显微构造简图。

3、熟悉:要求应考者在理解并掌握的基础上,必须掌握本课程与中药来源鉴定、性状鉴定和显微鉴定以及植物分类鉴别相关的内容和方法,从而能够准确阐述其关键特征和鉴别依据。

(二)自学教材

本课程使用的教材为:《药用植物学》,姚振生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

(三)自学方法指导

1、应考者应首先认真阅读本课程考试大纲,理解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熟悉课程的基本要求,了解本课程与相关专业课程的关系,做到学习时心中有数。

2、阅读教材每一章前,应仔细阅读大纲中关于该章内容的能力层次要求及考核目标,以便在学习过程中科学地分配时间,选择重点的学习内容。

3、阅读时,应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认真阅读每一段落,对每一个概念、每一幅图表,都应加深理解,领会并掌握每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本课程教材中的图例与文字在编排上紧密衔接、在内容上相互补充,应注意在充分细读文字描述的基础上,看懂每一幅图例,做到能够复述和自绘,这是学好本课程非常有效的方法。

4、遇到较难理解的概念和复杂的图例,应注意不必花费过多时间,可以暂缓理解,待学完本章的内容后再重新推敲。

5、本课程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其大部分学习内容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观察验证,所以必须注意尽量利用野外活动的机会多观察、多对照、加深理解,没有一定的实践活动是难以达到本课程的学习要求的。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助学辅导者应深刻理解并掌握考试大纲的各项内容和要求,具有较丰富的课堂与实践教学经验,熟悉本课程所用教材各章节的主要知识点及其考核要求,清楚各章节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2、对应考者进行辅导时,应以指定教材为基础,以考试大纲为依据,重在自学方法和能力的辅导,强化对重点和难点的启发引导,不得随意增删内容,以免误导自考应试者。

3、根据本课程的学习特点和要求,辅导时应采用必要的辅助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或幻灯、标本的科学使用,有条件的可安排一定时间的课堂实验和野外辅导,加强应考者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五)关于命题与考试的规定

1、本课程的内容多,概念多,考试大纲中提及的各能力层次所涉及的内容均是考试内容,试题覆盖到章(节),命题时应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

2、不同能力层次涉及的试题内容在试卷中所占的比例大致为:“识记”20%:“理解”30%:“应用”50%。

3、试题的难易程度在试卷中所占的比例大致为:“易”20%:“较易”30%:“较难”30%:“难”20%。

4、本课程考试试卷可能采用的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

5、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评分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附录?题型举例

(一)单项选择题

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

A、科B、属C、种D、亚种

(二)多项选择题

下列细胞属于机械组织的组成部分的是()

A、石细胞B、纤维C、导管D、腺毛E、木栓细胞

(三)名词解释题

组织

(四)填空题

植物的保护组织包括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简答题

简述双子叶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

(六)论述题

试述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构造转变为次生构造的过程。(此类题要求应考者用文字或图表进行论述)

























12









献花(0)
+1
(本文系mc_eastian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