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还想要炒房?你会亏死的!

 干嘛播客 2020-07-08

今天脑洞大开的理财课,

想问大家一个问题,

比如以杭州为例,

一二手房倒挂的情况下,

该不该买房?

最近很多人说,

杭州八九十方的房子,

只要能摇到号就能赚个百来万;

如果是核心地段的房子赚得更多。

那现在真的是该买房的时候吗?

我们的意思是不可以,

不要这么玩。

先引述马云前段时间在浙商大会上的一段话,

他说,

国家三令五申叫你们不要去碰的事情,

千万不要去碰。

因为一再去强调的事儿,

国家必须得实施下去。

房子是拿来住的,

不是拿来炒的这个话题已经提了很久,

很多的人觉得奇怪,

国家越调控房价好像越涨。

其实房价真的没再涨,

二手房的市场的价格之所以觉得会涨,

是因为那些生活在一线城市的二线城市业主期望值房子会涨而已。

我们今天先引入一个模型,

让你更加懂得房地产市场的逻辑。

手上有一两套房子的人希望房子稳步上涨,

甚至是暴涨,

因为下的注越少越想赚更多的钱,

就像玩足彩的人,

压20块想的是翻盘几十倍;

手上有十套房子的人希望房价跌一跌再涨,

老是涨不是好事儿,

类比一个成熟的下注者,

是希望能保证本金的情况下,

压的赔率小一点;

而手上没有房的人会觉得房价要跌才合理。

这就是屁股决定脑袋的事儿,

每一个人看待房价都带入了自己的角色。所以每个人的角色不一样,

导致处理的方式也不一样,

对市场预期也有所不同。

而二手房东当然希望房子涨,

因为这些业主基本是有一两套房子的人,所以二手房的价格就一直吊在那儿,

还有价无市。

前段时间有个事情一直在传,

某个小区的业主们一定要将自己所在小区的房价价格稳定在六万,

对周边房价均在五万的情况也置之不理。这些都是小业主,

越是散户越喜欢暴涨,

而机构更想要的是平稳,

甚至希望跌一跌再涨。

除此之外,

国家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对房市也是越来越不利。

而近两年很多人还在购置房产,

其实是去年到今年的这轮人才新政导致的。

这个政策一定作用地刺激了房地产,

其实地方政府的财权还是从房地产的市场里来的,

通过拍卖土地,

得到一笔丰厚的土地出让金,

于是地方财政有了盈余,

就更够干更多的事情。

如果一个地方没有一些财政上的问题,

那他至少运行会比较平稳。

所以很多地方也纷纷地推出人才新政,

导致地方的一些做法和中央的指令有所区别。

一个地方政府希望引进高技术素质人才,其实就是引进中产阶级的子女。

中产阶级把老家的房子卖掉之后,

到城里买套房子,

相应地就能够刺激当地的土地拍卖价格,这个逻辑很符合个别地方政府对经济发展的需求。

像一、二线城市必须得引进新进人口,

这样才能够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而房地产价格的暴涨是一个副产品,

不是主要的目的,

主要目的还是希望吸引年轻人进城。

现在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

导致年轻的劳动力是非常珍贵的资源。

这轮房地产价格能够维持得住,

还有人接盘,

就是因为这轮的人才新政。

第三个问题是房改。

第三次房改措施已经在深圳落地,

比如分层有人才房,专家房,

人才房廉租房等等。

深圳参考的是新加坡模式,

新加坡的人才房的价格非常便宜,

跟市场里高昂的商品房是脱钩的。

像深圳、杭州等地的廉租房,

地段可能稍微偏点,

但也不会离市区太远,

价格却非常低,以杭州为例,

大概十块钱一个平方一个月。

分层级的房子就是让这些人居者有其屋。这种分层级的措施,

以及设置限售时间,

比如购房三、五年后才能够卖等政策,

都是在限制炒房团。

所以说,

现在的房价下跌是不会的,

但也不是适合买入的时机。

当国家求着你去做一件事的时候,

你必须得做,而且肯定会挣钱。

比如1992年的股权认购的时候,

比如当年国家号召买房就是爱国的时候,都是好时机。

现在国家三令五申不准炒房还去炒房的话,

这事儿了就麻烦了。

也有很多人想买一套平日住,

再买另外一套学区房,

但是如果未来学区房的政策也改变了,

这些房子卖给谁?

其实现在已经很多地方在试点了,

类似印度模式,

可能有了学区之后还得摇号等等,

当孩子不一定就能够读得上这个学的时候,

学区房的概念炒起来就有困难了。

形势已经变化,

中国的房地产从商品化的98年开始到现在,

已经经历了20周年。

大家不能再用旧的角度去看问题,

现在是老革命碰到了新问题,

而这个问题不一定是你能解决的,

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观望观望。

炒房这件事走不通的情况下,

更应该去拥抱新事物。

这个新事物就是,

当年我们的父辈那代人,

大部分人都觉得炒房是没有用的情况下,也有人去炒房。

你得喝头口水,

不要去喝人家的口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