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印度电影《起跑线》,让家长自省:别把自己的梦想强加在孩子身上

 贝丫妈妈 2020-07-08

去年有一部印度电影叫做《起跑线》,内容大抵是这样:

两位年轻的夫妻为了将自己的女儿送入著名的私立学校,不惜将自己扮成穷人,想通过给予穷人的福利,让女儿也受到良好的教育。最后,他们虽然将自己的女儿送入了私立学校,可是却抢了邻居家孩子的名额。

最终因为女孩父亲良心受到谴责,想将名额还给穷人,但却被校长拒绝,揭露了印度社会的黑暗,最后夫妻俩将孩子送到了和穷人家孩子的同一所学校。

这部电影不仅讲述了父母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用尽了全力,从日常对话、训练全部用英文,到夫妻俩为了攀上关系,装成上流社会的人等等。

在这个日渐物质的社会,很多的父母也是这样,拼了命地将自己孩子的户口转到北上广,想要去接受最好的教育资源。买上千万的房子也都是为了让孩子能够落户上学,这些都是最基本的。很多孩子在还是上幼儿园的时候,就被父母送到各种各样的补习班,课外班等等。

高中一位数学老师说:“我有一个朋友,她小孩才5岁,每天的行程都安排的满满的,幼儿园下课就去学习芭蕾舞,每天都要上课,一天不落。

每天晚上都有课外班,围棋,书法,钢琴,小提琴,游泳,每天排的井井有条,像一个大人一样,没有孩子的自由玩耍的时间,连一个这么小的孩子都这样,你们还抱怨什么?”课堂上顿时鸦雀无声。

尽管老师说的也是社会现实,但是,还是想对各位家长说一声:你们小时候想要做的,想要实现的,不能全部强加到孩子身上。这样做孩子便会失去他们身上很珍贵的纯真与快乐,他们已经没有了自主选择自己人生的机会,将来长大了,生活也会不快乐,即使他们可能比很多人优秀,但是他们失去了人生中很重要的一个阶段,那就是“童年”。

家长有想要孩子变优秀的权力,但是必须给予孩子享受童年的权力,让他们的童年能够在欢声笑语中度过。课外班可以适当的给孩子上,一两个就已经可以了,最好还是让孩子有自己的独立时间。

周末可以选择和朋友出去游玩,假期也可以在家帮助家长干家务活,培养一些孩子的兴趣爱好,比如打篮球,养些花花草草等。

家长也不要将孩子看得太重,适当地给自己培养一些爱好,不要天天围绕着孩子转。

家长也可以适当地培养一些自己的爱好,来丰富自己的生活,也可以与孩子一起出去玩,这样既可以增进亲子关系,孩子也更容易听从父母的建议,也更理解父母的辛苦,从而体谅父母,成为快乐又懂事的孩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