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让自己成为,孩子独立成长的“绊脚石”,聪明的家长会适时放手

 贝丫妈妈 2020-07-08

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中,我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越来越多的人追求高质量的生活。与此同时,现代生活的节奏很快再加上我国对教育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对孩子的培养方式也出现了问题。

如今我们的孩子,就像温室里面的花朵一样,被父母过度保护着,什么事情都想替孩子做好,认为学习学好了就行了,时间一久,孩子对于父母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自理能力低下。

从很多生活中小的事情,都能看出孩子对父母过度的依赖,什么事情都要向父母询问。父母是孩子最强有力的依靠,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孩子在做任何事情之前,父母都会想尽一切办法来帮助孩子的话,孩子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就会越来越小,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差,孩子身上所体现出的弱点会越来越明显。因此,父母日常的言行举止,在孩子性格养成方面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每个孩子都是爸妈的宝贝,都会被爱护,但爱护过度会使孩子的成长受到阻碍。大多数的父母做事情往往会认为,自己做的事情出发点是对孩子好的就是对的。其实不然,父母并没有去考虑这些是否会对孩子的成长有利,是否会对孩子的以后有着积极的作用。

有没有在公园听到过这样的话:“别跑啦,慢慢走,别摔倒了”,“哎呀,你走的太慢了,过来我抱你走”,“别往地上坐,刚换好的衣服,脏死了”……很多很多这些看似“关心”的指令,其实已经严重阻碍了孩子的自我探索,自我辨别的能力。

我曾在一家幼儿园门口看见过无数幕这样的场景:放学时,孩子们与老师打招呼说再见的话语还没结束,有父母就直接拎起孩子的书包,与此同时也打断了孩子与老师的对话。

就这样一个小小的动作,却不知道对孩子有着多大的影响。时间久了,孩子会觉得这些就是父母该为我做的,使孩子不懂得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尽力做,变得不懂得尊重别人,变得开始以自我为中心,觉得只有自己的事情最重要,会导致孩子养成很不好的习惯。

在平时的生活中,你可以留意一下:跟孩子说话的时候,他会不会看着你的眼睛去听。我们都知道,当别人说话的时候,看着对方的眼睛,是对对方最基本的尊重。例如学生上课前的时候,师生间的问好也是在培养孩子学会互相尊重。

所以说,在生活中,一些我们看似麻烦的小事,其实恰恰能够锻炼出孩子某方面积极的品质。作为父母的我们应该从小注重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意识,不要再给予孩子过多的帮助,在孩子学习成长过程中,慢慢放手。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妈妈带孩子去逛街,说想要带孩子放松放松,顺便看看外边的世界。晚上回到家,妈妈开心的问孩子:“宝贝儿今天玩得开心吧,你乖乖听话的话,以后妈妈还带你出来玩”。

可孩子却并不开心,沮丧的说“妈妈,我今天就看到好多的腿啊”。所以说在忙碌的生活中家长应该学会静下心去聆听孩子的心声,看看孩子内心的世界,适当去给予,而不是盲目的宠爱。

从此刻开始,不要再去过度限制孩子的活动,学会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不要盲目的给予帮助,学会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让孩子学会自己去接触世界,感受生活,让他们顺其自然的成长。你要敢于相信自己的孩子,他(她)们很优秀,也很勇敢,只有让孩子学会自己飞翔,来日才能翱翔蓝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