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通数字与物理世界,华为钱包抓住了用户的“ID之钥”

 壹观察 2020-07-08

加载eID的手机就相当于将身份装进手机,可以“一机走天下”。

文丨壹观察  宿艺

中国是全球移动互联网最具创新活力的市场,包括移动支付、网上银行、O2O、电子政务等方面都已明显超出了欧美发达国家。

以至于现在的“老外”来到中国,都惊讶于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解决吃穿住行等几乎所有生活问题。

不过伴随而来的是便捷性背后的移动互联网信息和网络安全的难题,对于将网络银行、股票、移动支付等“身家性命”都放在手机上的用户来说更是如此。

1

移动互联时代的新挑战

在过去30多年中,中国居民认证与安全体系也经过了一个不断迭代与创新过程。

1984年,我国推出了第一代居民身份证。1995年,在第一代身份证推行经验的基础上,开始启用新的防伪居民身份证,主要技术特点是采用了带镭射图案的全息透视塑封套,有效地防止了伪造、变造。2004年,我国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开始换发,其内部植入了第二代IC芯片,通过特殊的加密方式,在提供更多信息选项和识别效率的同时,大幅提升了伪造难度,达到了物理与机器核验的双重识别比对。

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崛起与大众普及,加速了包括移动支付、移动金融、电子政务、智慧出行等一系列领域的快速发展。而传统身份认证机制在线上实时认证环节的功能缺失,加剧了日趋严重的网络安全问题。

比如近两年,不法分子批量开通大量二、三类账户虚开,以及冒领其他公民信息进行信用卡骗贷案件屡屡被曝光。根据中国新闻网报道,丰台公安分局经侦大队在2017年破获了一起冒领银行信用卡骗贷案件。不法分子通过在网上获取公民身份信息,通过上百个手机号码,从多家银行骗领到700余张信用卡,涉案金额超过一千万元。

中国流动人口超过2.4亿,从城市治理和出行领域来说都对传统身份认证机制形成了巨大冲击。带来的结果就是,城市安全治理、公共服务与用户便捷性体验之间的矛盾凸显,如北京、上海等城市一个地铁加强安检就会造成人流拥堵,老百姓在办理银行、电信运营商等业务时还需要去线下排长队,急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技术变革提升体验。

由此来看,基于手机的身份认证,作为信息安全防护的第一关,已经承担起了至关重要的的作用。

基于众多实际需求,10月24日,由公安部第三研究所指导、华为钱包主办的“首届eID创新沙龙”在深圳举办,吸引了来自工商银行、建设银行、航旅纵横等众多与金融、交通、政务相关行业的代表出席。

2

eID:将身份装进手机

传统上,人们出差、出游、入住酒店都要携带实体身份证,一旦丢失会带来不少麻烦。以手机为载体的eID正好可以解决这一痛点。

2018年8月,华为联合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启动了由“公安部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签发的公民网络电子身份标识(eID)载入手机的试点,加载eID的手机就相当于公民在数字世界的身份凭证。这种首次跨界聚合式的创新,使得用户可以“一机走天下”。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选择华为手机作为移动智能安全终端试点载体,一是基于华为在中国手机市场的强大影响力与市场份额;另一个是华为自主的芯片技术,可以与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的eID技术体系和国产密码算法等更加高效地整合在一起,为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公民提供“线上+线下”的“可靠性+高便捷”身份认证服务。

eID在手机上的空中开通基于对身份证真实性的在线验证技术,其开通和验证只在手机安全芯片内部进行,包括华为在内的任何第三方都无法获取用户个人信息。eID存储于手机安全芯片中,按照eID规范开放使用,不会被第三方APP强制流程劫持。此外,eID具有唯一性,一旦手机丢失,用户在新手机上开通eID后,旧的将即刻失效,无法被冒用。

解决了安全这一核心问题之后,加载在手机上的eID(以下简称“手机eID”)获得了快速的场景化落地与应用创新,目前已支持用户在深圳110多家酒店办理入住。2019年9月,华为钱包助力西安银行首发手机银行eID大额转账服务。相比传统银行大额转账必须用户前往银行网点,并出示身份证的方式,华为手机用户在开通eID与指纹授权之后,即可通过西安银行APP实现7x24小时的500万大额资金转账,大大提升了商务用户的便捷性与高效率。

截至目前,华为已有包括Mate 10系列、P20系列、Mate 20系列、Mate 30系列,以及荣耀V20、荣耀Magic 2等十余款机型支持eID。如果按照出货量计算,覆盖用户已经达到数千万。在华为之后,其他国产手机品牌开始宣布加入eID生态。

3

eID生态创新的三大想象力

5G+AI+IoT三大技术聚合是影响人类生活未来十年的重大变革技术。

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人-人互联,我们将走向人-终端-场景的真正万物互联,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几近重合,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数字世界中找到与物理世界准确对标的“ID之钥”。

从现阶段来看,中国科技企业与监管部门已经顺应全球数字身份管理趋势迈出了一大步,这就是eID。

《壹观察》认为,eID是一个能力,一个工具,但如果要真正走进亿万百姓的生活,必须有足够的应用服务和使用场景容纳。我们可以从三大应用领域来探讨这一创新应用的想象力:

首先,是传统金融领域。

作为最重视信息与数据安全性,同时又面临万物互联时代巨大变革的行业,如今的挑战显而易见。

越来越多的用户都将金融交易从线下搬到线上,但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线上身份识别与认证技术,以及客户实名制没有真正落实,由此带来了一些不法分子批量开通大量二、三类账户虚开,但用户自己却并不知情的案件。同时,近年来银联卡盗刷等网络金融风险频发趋势也非常明显。近几年,中国人民银行已连续下发了关于落实个人银行账户分类管理制度的多篇通知。

由此可见,缺乏权威、可靠、易用的网络身份验证手段和可信网络业务展业环境,已成为整个金融行业的核心痛点。

手机eID “人证同一”通过诸多核心技术聚合,首次从政策监管、行业认可、用户高体验和接受度等多个维度直击行业核心痛点,为整个行业提供了便捷、安全、合规的创新环境,这才是中国金融行业应对万物互联时代的“正确打开方式”。

值得关注的是,在“eID首届创新沙龙”现场播出的一段视频,表明手机eID将在多种金融服务业务中快速落地。

比如增强型线上开户、全端安全进件、线下柜面业务办理等银行金融业务,并支持手机柜台与基于身份支付的eID支付。

要知道,这距离西安银行大额转账业务首次落地,仅约一个月的时间,足见银行与用户对eID应用与普及的迫切渴望程度。

北京科蓝软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金融科技事业部吕经理在创新沙龙上对此表示:“西安银行大额转账是在手机eID在金融领域首发应用,真人实证、人证同一的高强度网络身份认证,为大额转账等高风险交易在线核身,提供金融机构互联网服务能力。实现个人、小微企业的极速准确识别,接下来,我们将联合华为钱包在金融行业应用推广,为所有支持终端设备提供eID数字身份服务”。

其次,是电子政务领域。

在智慧城市、智慧旅游、行政审批、招投标、文件签署等场景,手机eID接入即可使用,政府无重复建设成本、低投入的同时,政务一次不跑或将成为现实,极大程度减轻个人及企业团体的办事负担。

目前,eID已实现了在工商全程电子化登记和食品药品生产监管领域的快速落地。

以江苏工商全程电子化系统为例,个体工商户使用eID卡进行注册和登录,带来了众多利好:准确识别登记人身份;确保信息安全;电子签名功能实现了整个操作流程的留痕管理,做到可追溯、可查询,确保线上行为不可抵赖;大幅提升了信息透明度和服务效率。2015年,国家工商总局官网发文肯定了工商全程电子化登记采用eID的做法,认为该实践“于法有据、有法可依、标准统一、程序规范、便民利民、实时高效”。

eID的领先技术特征,以及低成本快速部署优势,让其在交通、安保、食品安全等电子政务领域都有非常广阔的发展与创新空间。

第三,是智慧出行领域。

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巨大创新活力,造就了全球规模最大的智慧出行市场,如今也是eID重要的应用领域。

本届创新沙龙,也吸引了航旅纵横等知名出行服务企业参加。早在2018年8月,航旅纵横App即可支持用户通过华为P20手机中的eID完成线上身份认证,以及线下办理深圳安朴珀莱酒店入住等。

目前在航空、长途汽车的安检及酒店入住、共享住宿等场景下,身份证作为核验身份的凭证发挥着重要作用,eID的优势在于不改变原有业务流程、不影响原有条例和治安规范的情况下,带来更加高效、快捷、安全的使用体验。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eID事业部书记严则明在创新沙龙上表示,未来所将协同华为钱包深化手机eID在更多领域的推广普及。

4

抓住用户的“ID之钥”

从5G开始,我们终将走向万物互联时代,这意味着数字世界首次完成与物理世界的紧密贴合,我们每个人也都会在数字世界中寻找到与物理世界准确对标的“ID之钥”,才能自由穿梭在两个“平行世界”之中。

否则,数字世界中将寸步难行。

这也是eID为中国整个行业与用户提供的安全、合规、便捷的网络电子身份标识创新的重要性。

以此为基础,中国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开发者们,将会把更多、更好的创新和想象力,应用在万物互联时代。在健康生态与海量用户的加持之下,中国一定会继续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创新市场。

这应该也是华为钱包本次聚合产业合作伙伴,力推eID生态拓展的最重要意义。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