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西之游」国之瑰宝

 昵称66099782 2020-07-08

图文/陶玉和

都说地下文化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此话不假。

端午节期间和战友自驾游,我们从西安出发,在渭南西经大荔县、洽川后过黄河浮桥进入山西临猗县,然后过万荣、闻喜县、绛县、高平到长治,行驶5百多公里。走在山西大地,不时可以看到一些其貌不扬的建筑,仔细看看,却都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到高平,我们决定去中村一游,中村坐落在县乡公路西侧的高坡上,村东有一座南北走向的高大围墙,内筑两个门洞,南门洞上为二层阁楼,北门洞有一条石坡路通向村内。在这个沉淀千年历史的古村中,虽然可见数处倒塌的老房和半壁残墙,但仍有不少完整的明清四合院。那精致的出檐垂花柱大门,建筑规整的楼房以及褪色的木雕饰品显示着它曾经的辉煌。

前些年到乡村,看到的留守儿童非常多,这次在山西行走十余天,发现留守儿童数量似乎在减少,更多的是那些无奈留在乡村的老人越来越多,这些老人年龄都很大,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很多都没有了劳动能力,每日坐在门前或街口,没有人在身边照料、没有人嘘寒问暖,看上去非常孤独,几乎完全脱离了社会。也许有人老人每年岁末会有儿女回来短暂相聚,也许因为路途遥遥,数年难见子女的面。这些农村孤独老人的养老问题,看来已经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这是坐在街口守望的一位老人。

村里塌陷失修的房屋不在少数。

门上的挂锁已经锈迹斑斑,这样的画面在所有的老村寨里是非常常见的。

转过几条小巷,从另一边又来到这位老人坐的地方,半个小时他的姿势一点没变,仍然无神地看着进村的道路。不知他心里在想什么,明知奇迹不会出现,仍不放弃心里的期冀。

看来还是有人在力图保留着一些老物件。

转到最后,才找到姬家的房子。看了牌子,我很吃惊,这里居然是一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20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姬氏民居又称姬氏老宅,是迄今全国发现年代最早的民居建筑。

民居坐北朝南,平面呈矩形,面宽三间,进深六椽,悬山式屋顶。

屋顶举折平缓,屋面覆以板瓦。明间辟门,内框向内收缩半架,横向与内柱列成一线,装板门,上有门钉五路,六枚。

两次间于槛墙上置窗,窗棂为方格形。建筑除前檐四柱露明外,其余全置于墙内。

露明柱及柱础皆为砂石质,柱础为素面覆盆式,柱子平面呈抹角方形,抹角处皆作外凸弧形。

斗拱仅装于前檐,为四铺作单抄计心造,耍头作麻叶形。无补间铺作,泥道慢栱为隐刻。梁架为彻上露明造。

姬氏民居建造年代为1294年,距今已有七百余年的历史了。

姬氏民居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民居实例,1979年发现。它和山西其它闻名的丁村、王家、乔家、曹家等晋商大院,集中反映了中国明、清和民国时期北方民居的建筑布局和装饰特点,已形成闻名中外的大院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姬氏老宅原来是个人所有,现在已收归国有。

看完姬氏民居出来,我们不禁赞叹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博大和厚重以及固守传统、执着不息的强大生命力。这些国家级重点文物,理应得到很好的保护。

作者简介:陶玉和,陕西西安人,1970年到铁道兵48团三线学兵连参加襄渝线铁路修建,1973年入伍,退伍后在西安市公安部门工作,2003年退休。商超广告

编辑/李勋修《青烟威文学创作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