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捧在手心的朱高煦,因朱棣一句话起了夺位之心,却败给了“天命”

 我的学校西亚斯 2020-07-09

电视剧《大明风华》里的汉王朱高煦,刷新了我们对文字记载上朱高煦的认识,赋予了他别样的生命力。其实历史上的朱高煦,并不简单,他遗传了明成祖朱棣勇猛精进的一面,深得朱棣钟爱,在嫡庶有别的封建社会里,他并不落下风,但还是败给了“天命”,从小被朱棣捧在手心长大的他,究竟经历了什么?



嫡出有宠,却逢“天命”

朱高煦出生于洪武年间,生母是时为燕王妃的徐氏,嫡出的身份为他加上了天然的优势。然而,在他之前还有一个嫡出哥哥朱高炽,在嫡长子继承制下的封建王朝里,朱高煦的嫡次子身份若遇兄长无能还是有必胜的可能。偏偏哥哥朱高炽是其母梦见有冠冕执圭者上谒而生的,这种出生在封建时代里,无异于天命所在。一个有野心的弟弟,一个有“天命”的哥哥,二人注定狭路相逢。


朱棣暗示,野心膨胀

朱高煦当然不是天生的反者,虽然他的祖父朱元璋更宠爱哥哥朱高炽,但他的父亲朱棣明显偏向他,甚至对他的恩宠甚于朱高炽数倍。从靖难之变开始,朱高煦凭借战功一步步赢得在武将里的威信,也在朱棣御驾亲征时多次救驾于危难之际,朱棣看到朱高煦勇猛善战,像极了自己,欣慰之余说了句“努力吧,皇太子身体不好,多有疾病”,话风只有一半,却能让人误会。朱高煦误会了,也因这个误会,野心膨胀。

遇“好圣孙”,夺储不成

朱棣称帝后,一番犹豫还是册立嫡长子朱高炽为皇太子,但这个太子身形肥胖,走路甚至要人搀扶,若不是有点才华和守成之相,真的没有皇太子威仪。明成祖朱棣对这个儿子没有表现满意,甚至一度想废太子,改立朱高煦,但因名臣解缙以朱高炽之子朱瞻基“好圣孙”之由打消了这个念头。朱高煦没有成为太子,也迟迟不肯就藩,因朱棣对他的偏爱,埋下了宣德年间的祸患。


效仿靖难,自取灭亡

明成祖朱棣驾崩后,明仁宗朱高炽继位,但只做了一年皇帝,其后明宣宗朱瞻基继位,改年号宣德。朱高煦在朱棣的“误会”下,本对朱高炽继位就不服,更别提侄子朱瞻基了。宣德元年,朱高煦历史重演,想和朱棣曾经发动靖难之变一样,赶下侄子的皇帝位,自己取而代之。但朱高煦的智识远不及朱棣,最终兵败,明宣宗出于多种考虑,只将朱高煦父子贬为庶人。但后来朱瞻基探望朱高煦时,被朱高煦故意绊倒,这是自取灭亡。


回想朱高煦的一生,既有天生的优势,也有赫赫战功,却因为朱棣一句可能不太想负责的话,一步步走向沉沦。历史对朱高煦的评价过大于功,可他又像极了被父母宠坏的小孩,如果不是生在帝王家,他的人生可能要光明许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