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清照也陷真香定律,这词看序言我笑了,幸好词本身让她挽回面子

 美诗美文的世界 2020-07-09

“真香定律”是近几年很流行的一个词,其实在千年文坛中,也有不少符合这个定律的趣事。比如本期要和大家说的李清照词,就是是最好的例子。

李清照的才华自不必多说,存世的几十首词作,证明了千古才女之名非虚。但更令大家服气的是,李清照还是个颇有个性的才女,她的狂傲之气和名气一样,都非一般文人有敌。

公元1129年,丈夫赵明诚已逝,伤感的李清照写了首名为《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的咏梅词。全词如下: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词本身肯定是首好作品,但在它之前却有这样一段序言:“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这其实就是真香定律了,李清照认为前人写的咏梅词,一下笔就落俗套了。但直到自己写起来,才发现前人其实是很高明的。

这个“俗”到底具体指的是什么,李清照并没有说清楚。但从文坛中的诸多咏梅诗词来看,精神内核上确实是大同小异的。多数咏梅诗词,一般都是写咏梅花坚毅的品质,然后借梅抒情。李清照的这个序言,虽没逃得了真香定律,小美读完序言确实笑了,幸好词作本身却让她挽回了面子。因为从词本身来看,这首作品确实是高水平之作。

首先,从遣词来看,李清照这首词用字是十分精准的。全词虽为咏梅,从朝起看到梅,到听到咏梅笛声,最后到雨后赏梅,虽通篇都以梅抒,却没有出现一个“梅”字,这是很高明的。其次,从意境上来看,这首词中通篇都在写愁,每一处写景,都在渲染这股愁绪。全词共出现了藤床、纸帐、沈香、疏雨、空楼、笛声音等多个意象,有听觉也有视觉,美得令人心醉。

可就是这样一首经典咏梅词,现代知名诗词专家罗忼烈先生,却称其没水平。罗忼烈1940毕业于中山大学,是古典诗词领域的专家,著有《周邦彦清真集笺》、《话柳永》等。他认为李清照这首词“词语陈熟,内容单调,且其所以病少游者皆有之”,为了证明这一点他还表示清代文人周济也这样看。并且就序言中李清照看不起前人词作这一点,罗忼烈先生也表示“不识何以自负至此”。

其实从罗老的这番评价来看,他一方面是认为李清照词没水平;更重要的是觉得李清照太自负了,居然看不上前人的作品。一首作品问世后,每个人都有评价的权利,所以小美十分尊重罗老。但是对于她说李清照此词内容单调和词语陈旧落熟这一点,小美当真是不敢苟同。

只读最后一句,其实就能反驳罗老的观点。词的最后一句更是惊艳了800多年的千古名句,李清照摘了一朵梅,却不知能送给谁,这天地间,早就没有她的知心人。这短短的13个字,将愁苦写到了极致,令人动容。这种写法,《全宋词》两万首词作中,除了李清照没有人用类似的句子,如何能说它是“词语陈熟”呢?至于内容是否单调这一点,更是不用讲,全词既有时间的跨度,又有空间的维度,怎么也和单调沾不上边。

至于自负一说,其实也站不住脚。李清照在序言里已经说了“乃知前言不妄耳”,这其实就是对前人词的一种肯定,所以也谈不上自负。觉得不好她要说,但意识到其实前人写得不错时,她也会认,这就是真性情,也是李清照能为后世很多人喜欢的原因之一。这首咏梅词,大家觉得写得如何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