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清照少女时写的词,短短几句春风撩人,论写词才女确实已入化境

 美诗美文的世界 2020-07-09

提起才女李清照,笔者经常会觉得很心疼。“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一曲《声声慢》,让她征服了很多诗词迷,也让人读懂了她心中的万千苦楚。若非伤怀至深,怎能写出这样的词作?

可是,曾经的李清照,并不是这样。李清照出身书香门第,父亲是苏轼之徒,母亲是状元之女。李清照虽为女子,却能读书习字,这在当时是多数女子无法拥有的生活。那时候的李清照,就像很多古装剧里,古灵精怪的千金,她任性着、快乐着。

那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那么欢快!和朋友们一块儿游玩,“沉醉不知归路”,于是“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那一日荷塘的笑声,令多少人向往。

李家有女初长成,也到了少女怀春的年纪,这一时期李清照写下了很多更有意思的词作,比如本期要和大家说的这首《浣溪沙·闺情》:

《浣溪沙·闺情》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这是李清照少女时代的一首情词,短短几句写得是春风撩人,每次读完笔者都不得不感叹:她写词确实已入化境!

全词塑造了一位痴情的少女形象。词的上片,一开篇就很有画面感,这位少女一笑起来就像荷花盛开一样美丽,美了!特写镜头再往她的发饰上拉,斜坠的云鬓,脸上的宝鸭妆,是那么精致。她托着香腮,在思考。仅是这开篇14个字,并没有直接说这位少女有多美,却让人陷入无尽的想象中,不得不说李清照的白描写法,确实是已入化境了。

此时,李清照还不罢休,还要为这段描写再加上一个点晴之笔:“眼波才动被人猜!”最美的,还是这一丝秋波。灵动的眼神,托腮的可爱劲儿,美丽的笑容,这短短几句大概就是宋词中最美的少女了。

而词的下片,也是一样是高水平的。少女一脸深情,低头写字,密密麻麻写的都是相思的话。“一面”对“半笺”,“风情”对“娇恨”,何等韵致。

最后7个字,是全词最妙的一句,力压王安石和元稹!同样是以月移花景写情,王安石在《春夜》一诗中,写的是“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王安石说“上栏杆”,李清照却说“约重来”,直接地表示:这月光如月,花影重重的时候人,正是约会的好时间。显然,李清照这话更令人心动,也更撩人。

元稹在《明月三五夜》中,其实也有这个写法,他写的是:“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这部分内容是在《莺莺传》中。虽然写得也很有水平,但却又过于直接了一些,少了些回味。

李清照这最后7个字,很显然是有意识地模仿王安石和元稹,效果是完全力压他们二位的。纵观这首词,无论是文字水平,还是意境之美,却可圈可点。

但颇有意思的是,清代文人王鹏运等人,却认为这首词极可能不是李清照写的。一方面,他们认为李清照并没有这样的人生体验,他与赵明诚门当户对,早早就成婚了。另一方面,他们觉得像李清照这样的大家闺秀,按道理是不会写出这样情词的。

对于这种评论,笔者只想说:这些人还是不够了解我们的李大才女。李清照有无这样的人生体验不重要,重要的是她的很多情词,都是既调皮又任性的。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她那首《点绛唇·蹴罢秋千》中的“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写得一样有趣。这就是真实的李清照,那时候她快乐得很。

读了这些她早期的词作,再读她后面的《声声慢》,怎能不让人心疼?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么丰富的人生经历,才让她的词作风格多样,异彩纷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