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再也不学数学了!”,父母的回答与做法,对孩子的影响很大

 齐姐育儿 2020-07-09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那做父母的肯定不能袖手旁观,需要去引导孩子,面对挫折,要迎难而上。

父母引导孩子的方式要正确,要不然错误的方式就会适得其反,真正的问题不但解决不了,还会影响孩子的情绪。

小慧的儿子一凡,上小学四年级,他平时很乖巧也很让人省心,但最近小慧对儿子很心烦,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一凡最近做数学作业,遇到了许多不会的,就叫妈妈过来教他,小慧也是一遍又一遍很耐心地教,可是换了一个题型,一凡还是不会做。小慧的耐心也就这样被磨没了,很无奈地看着儿子,摇了摇头对儿子说:“你自己慢慢做吧,妈妈也没法子了。

一凡本来就已经对数学失去了信心,听到妈妈的话,更是急得要哭了,抽泣地对小慧说:“我再也不学数学了!”小慧听到儿子这么说,火气莫名的起来,生气地对儿子说:“怎么?难道我得还求你学数学?

经过这次吵架,一凡赌气似的再也没做过做数学作业,学校的老师也打电话来问小慧情况:“一凡数学本来就薄弱,现在上数学课也不怎么认真听讲了,数学作业也没有交过。孩子是什么情况?”小慧听到老师这样说,才醒悟过来,原来是自己的失误,没能正确引导孩子,导致孩子彻底放弃了数学。

小慧的教育方式的确不对,对孩子说出这种赌气的话,不仅不能鼓励孩子,还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从此产生自卑感,因为孩子会觉得连父母都在嫌自己笨。

当孩子面对挫折时,父母应该怎么正确引导?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共情”这一词,这是心理学中常用的。在孩子的那个年纪很多想法和大人不一样,用大人的想法去思考孩子的问题,这样产生不了共情。

只有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孩子的想法,了解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做才能起到效果。

就拿小慧的案例来说,当她的儿子遇到数学难题不会做的时候,她应该鼓励孩子,可以让孩子先自己思考,约定过了多久,再来问孩子的作业情况。

当讲解了很多遍,孩子还是不会的时候,就应该跟孩子说,“不要着急慢慢来,学东西都是有个过程的,爸爸妈妈曾经也是这样过来的。

要让孩子明白不是只有他一个人这样,家长这样做可以给孩子信心,让他以后不管是遇到数学难题,还是其他的挫折,都可以有信心去解决。

做父母的首先要尊重孩子的想法,让孩子把自己想说的表达出来,然后父母再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这样父母才能真正意义上做到理解孩子,也能明白孩子心中所想的事情。孩子需要父母的鼓励,也需要父母给他们带来信心,等到未来独自面对挫折时,就能做到迎难而上,而不是选择退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