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五位“不作死就不会死”的帝王,竟然以饿死收场!

 文史砖家 2020-07-09

文/格瓦拉同志

帝王的生活可谓锦衣玉食,是世界上最不应该挨饿的人群。但在某种极端的情况下,多半缘于自己的狂作,某些帝王失了势,或者亡了国,则不免会沦落到缺衣少穿、衣食无着的窘境。当然这还不是最凄惨的,最凄惨的是下列五位帝王,生前尊贵无比,但结局却无一例外地以饿死告终,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1.齐桓公(?-643年)

齐桓公晚年昏聩、耽于酒色,信用佞臣易牙、竖刁、开方,把管仲当政时期辛苦建立的霸业搞得摇摇欲坠。齐桓公好色,内宠极多,所生的儿子个个都想着继位,所以尽管公子昭被立为储君,但其他最有野心的五位兄弟都不服,均在暗中拉帮结伙、培植势力,就等着老爹一死开打。

结果等到齐桓公病重还没死的功夫,早已按捺不住的诸位公子便开始混战,丝毫不把病床上的老爹放在眼里。此时,依附于公子无亏的易牙、竖刁等人为争取新主子早点上位,便狠心将侍候齐桓公的人全部撤走,而且对他断粮断水,竟生生将其饿死在病榻上。

齐桓公的尸体在床上整整放了67天,直到尸虫都从窗子里爬出来才被发觉。此时,公子无亏已经暂时取胜上台,遂命令收敛老爹的尸身下葬。春秋五霸的“带头大哥”竟然落得如此凄惨的下场,委实令人唏嘘!

2.赵武灵王(前340-295年)

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使赵国在北方拓地千里,成为当时唯一可跟秦国叫板的军事强国。武灵王在稳定北方局势后,为专心对付秦国,遂将王位让与年仅9岁的太子赵何,自称主父,只在国家大政方针上拿主意、定调子。

赵何在当上太子之前,位子一直由异母兄赵章占据。赵章年龄比赵何大很多,而且屡立战功,最终却无罪被废,此时反而要向一个娃娃称臣跪拜,心中自然是各种不服、不爽、不忿。“三不”情绪持续发酵,终于让赵章动了夺回位子的决心。

公元前295年,赵章利用王族在沙丘围猎之机发难,率军进攻赵王,失利后逃往主父居所避难。赶来勤王公子成自恃有王命在身,竟冲进主父居所将赵章捕杀。因担心主父会“秋后算账”,公子成干脆将主父围困在宫中,禁绝任何人为他送水送食。3个月后,一代雄主赵武灵王被饿死于沙丘宫中。

3.齐王田建(约前280-221年)

田建执政后期,舅舅后胜担任宰相,和外甥一味地贪图享乐、醉生梦死,把国家搞得一塌糊涂。后胜还接受秦国的贿赂,撺掇田建与秦王订立“兄弟”盟约,相约互不干涉内政。所以在田建在位的43年间,不仅拒绝参与其他五国联合抗秦计划,排斥主战派,甚至在秦国兼并六国的决战期,不断地向秦庭派遣使节,以庆贺一个又一个国家的灭亡。

然而等到其他五国已灭,田建即使再颟顸愚蠢,也明白齐国的末日来临,遂仓皇组织边界加强防守。但此时秦军挟百战余威,一战便击溃军备松弛的齐军,几乎是兵不血刃地便攻占齐都临淄,田建只能无奈降秦。

田建投降后,全家被安置于共地,居处在原生态的松柏林间,无人供给衣服食物,最终饥寒交迫,全部饿死此地。

4.袁术(?-199年)

袁术是袁绍的异母弟,东汉末年割据淮南一带,是当时实力很强的大军阀之一。袁术从孙坚手中得到传国玉玺,又自信“代汉者当涂高”的谶语会应验在己身,所以尽管地盘和实力远没有袁绍、曹操等人大,但却做出天大的举动-称帝!

公元197年,袁术在寿春称帝,建号仲氏,立刻便为国家公敌,成其他势力联合攻击的对象。199年,走投无路的袁术逃离寿春,率部投奔老哥袁绍,结果半路上被曹操大军截住去路,在退回寿春的路上又被叛将雷薄等人拦住了来路,无奈之下只能暂驻江亭。

当时袁术军中几乎断粮,仅有麦屑三十斛,对于一向锦衣玉食的他来讲简直难以下咽。袁术饥渴交加,想喝蜜浆解渴不可得,遂愤恚交加,呕血斗余而死。袁术从僭位到败亡,仅持续3年时间。

5.梁武帝464-549年)

梁武帝萧衍晚年昏聩,大肆溺佛,不理政事,单单对北伐统一念念不忘。为了完成这个宏愿,屡次利用北魏内乱之机北伐,均以失败告终,但丝毫没有动摇其心志。等到东魏大将侯景叛乱并向梁国提出带着十余州土地投诚时,梁武帝不顾群臣反对一口应允,并封侯景为河南王、大将军。东魏派军攻侯景,梁武帝派皇侄萧渊明支援,结果兵败被俘,只有侯景率领少数残余撤往梁境。

梁武帝对结果大为不满,而此时东魏提议用侯景换萧渊明,梁武帝又是一个一口应允,遣使跟东魏进行密谈,不巧被侯景探知明细。侯景惊怒交加,在部下的撺掇下举兵反梁,一路上势如破竹,很快便攻占都城建康,将梁武帝囚禁在台城。

侯景此时已拥立梁武帝之侄萧正德为帝,自然不能再让老皇帝活下去,但又不想背上弑主的恶名,于是便对其采取断粮断水的方式,意图将其饿死了账。公元549年五月,梁武帝饿死于台城皇宫净居殿,享年85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