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博士生“啃老”的背后:不走出这些教育误区,可能会毁掉孩子一生

 齐姐育儿 2020-07-09

一直以来,“啃老”都是一种令人不齿的行为,它意味着在有了工作能力之后却依旧把父母当成唯一的经济来源。

在大家的印象中,“啃老族”一般都是一些学历不高或者没有能力就拒绝去找工作赚钱的人。

但是江西却有一名博士生,即使有很高的学历,却依然在家里啃老。

这名博士生小李在湖南读了研究生之后,又考上了四川一所大学读了博士生,但毕业后却没有按程序找工作,反而回到了江西农村老家“啃老”。

小李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家里用所有积蓄来供他读书,就是为了让他能找到一个安身立命的好工作。

可没曾想,父母几十年的辛苦和期望都落了空,本以为孩子会给自己带来好前途、给家里带来希望,优秀的学历却是以“啃老”告终。

经过媒体采访发现,小李在身体、精神上都没有任何问题,只是单纯地不想工作。

面对这样的儿子,再看看邻居们的孩子逢年过节都会开车从外地回来,小李的父母感到十分沮丧。

有心理医生和小李沟通后发现,小李变成“啃老族”很大部分原因是来自于父母的溺爱。

由于他从小成绩就很好,所以父母对他格外宠爱,甚至让妹妹出去打工给他出了4万元学费。

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小李对自己过分关注,最终变成了一无是处的利己主义。


“啃老”现象的最终根源是父母

1、家长的过分关注让孩子无法独立

有些家长对于孩子的任何事情都喜欢自己包揽在自己身上,认为孩子只要好好学习、一心只读圣贤书就行,甚至有的孩子直到小学六年级都还不会系鞋带。

父母的这种过度溺爱会让孩子产生极强的依赖心理,久而久之什么事情都不愿意自己去尝试,长期缺乏独立能力就会渐渐走上“啃老”的道路。

前几年很火的《变形记》中某一期的女主角,已经16岁了吃饭还需要妈妈喂,平时连衣服都不会穿,典型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就连剪指甲这种小事情还要家人代劳,总之就是完全没有自理能力,什么事都要靠家里人帮忙做。

这就是父母过于溺爱的后果,什么事情都帮孩子包办,以至于长大后连一些最基本的生存技能都不会。

2、对孩子过分打击使孩子失去自信

与过分溺爱孩子的家长相反,有些父母会觉得孩子做什么事情都做的不够好,因此无论孩子做的有多好,都不会得到父母的鼓励。

但事实上激将式教育只能适当使用,如果长期不鼓励孩子,孩子就会开始怀疑自己,对自己不自信,走上社会之后也会讨厌社交。


如何走出教育误区?

1)从小培养孩子的能动性

父母在孩子小时候就可以培养他的独立性,教他自己完成一些事情,把握好关心和放任之间的尺度。

有时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什么事情都揽在自己身上,倒不如把做这些事情的方法告诉孩子。

自理能力需要从小培养,不然等他大一点了,已经习惯了父母的悉心照顾,自己却什么都不会做。

所以父母千万不要包办孩子,教给他基本的自理知识,让他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经常鼓励孩子

人的成长过程都是需要他人的鼓励的,尤其是小孩子,经常受到鼓励的孩子会有更强的自信心,在社会上更不容易受到群体压力的影响。

但是父母也要适度,在合适的情况下鼓励,不能过分鼓励什么事情都要夸一夸他,这样很容易导致孩子产生骄傲自满的心理。

总之,所有的“啃老”行为背后,都会有家庭教育上或多或少的错误行为。

如果家长们不想孩子长大之后成为无用的人,就应该从孩子小的时候开始注重教育方式,帮助孩子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并让他朝这个方向努力。

  • 【文章寄语】:

教育孩子要找对方向和方式,不要一味地溺爱孩子,可以适当宠爱,但绝不能持续溺爱。

  • 【题外话】:

你如何看待“啃老族”这类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