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国志·诸帝本纪》评点四:吴大帝、废帝、景帝、末帝

 文史砖家 2020-07-09

文/格瓦拉同志

《三国志》用于记载帝王事迹的部分,有《魏书》四本纪(武帝纪、文帝纪、明帝纪、三少主纪)、《蜀书》三列传(刘二牧传、先主传、后主传)及《吴书》三列传(孙破虏讨逆传、吴主传、三嗣主传),尊奉曹魏为正统的特点明显。本文主要对吴主孙权、三嗣主(废帝孙亮、景帝孙休、末帝孙皓)的列传进行评点,采用文言文形式。评点如下:

大帝孙权孙权籍父兄之名,拥三吴之地,屈身忍辱,任才尚计,以周瑜、张昭为腹心,任鲁肃、陆逊为股肱,倚诸葛瑾、步骘为谋士,用吕范、朱然为爪牙,若周泰、甘宁、吕岱、全琮之辈为之驱使,顾雍、吕蒙、骆统、薛综之徒为之谋划,分任授职,乘间伺隙,顺势屈伸,因时进退。故能虎踞江表,鼎峙魏蜀,艾安荆扬,自擅吴越,有类勾践,雄杰之主也较之袁绍、刘表儿子,胜之远矣,故为魏武所赞,宜矣!

性多嫌忌刻薄少恩,御下严苛果於杀戮,刚愎自用拒谏纳非,及至末年,错谬日甚。常图一身之安欲,而忘天下之大计,信用奸佞,诛夷良臣。至于谗说殄行胤嗣废毙,后叶陵迟托付非人,祸乱横生遂致覆国。考东吴之所亡,权实启其乱由

废帝孙亮孙亮少聪慧,能明察,有类汉昭。以孺子即位,委政事于大臣,欲垂拱而治。然辅相无子孟、孔明之忠贤,有王莽、董卓之奸暴,祸乱国柄,动摇根本,轻启衅于大国,肆残虐于江左,相互诛夷,乱无宁日。

亮忧心如焚,欲有所匡救,然行事不密,反遭其殃,终至替位不终,必然之势也

景帝孙休孙休以外藩继统,诛平奸党,任用旧爱,减赋税,兴学校,行教化,备边事,保境安民,休养生息,在位六载,国无大难。

然倚用濮阳兴、张布,不能拔进良才,改弦易张。朝无直行之臣,野无奋发之士,因循守旧,意在自守,虽志善好学,何益救乱乎?又使废亮不得其死,友于之义薄矣

末帝孙皓孙皓初立,发优诏,恤士民,开仓禀,振贫乏,科出宫女以配无妻,禽兽扰於苑者皆放之,当时翕然称为明主。既得志,粗暴骄盈,残虐无度,多忌讳,好酒色,广营建,力苛剥,大小失望,内外忧心。御下苛酷,以残暴为心,群臣或有微过,辄严治之,大者即加威刑,小者辄以为罪,或剥人之面,或凿人之眼。淫刑所滥,陨毙流黜者,盖不可胜数。荒淫无度,后宫数千,而采择无已。

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忠谏者诛,谗谀者进,虐用其民,穷淫极侈,积恶已极,毒流江表,过恶之深,甚于桀纣。于是以上下离心,元元怀忿,咸思扫除妖氛之人,常念救焚拯溺之主。故晋军南指,甫一兵交,则江南有土崩之势,荆扬有倒戈之象,众军瓦解,暴主束手,何其速乃尔?诚天厌民弃,自亡其祚,非晋之德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