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学常识·玄学

 sos天外飞仙 2020-07-09
国学常识·玄学

玄学是对《老子》《庄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说。玄学产生于魏晋,是魏晋时期的主要哲学思潮,是道家和儒家融合而出现的一种哲学、文化思潮。

东汉末年至两晋是两百多年的乱世。随着东汉大一统王朝的分崩离析,统治思想界近四百年的儒家之学也开始失去魅力,士大夫对两汉经学的烦琐学风、谶纬神学的怪诞浅薄,以及“三纲五常”的陈词滥调普遍感到厌倦,于是转而寻找新的“安身立命”之地,醉心于形而上的哲学轮辩。这种论辩犹如后代的沙龙,风雅名士聚在一起,谈论玄道,剖析妙理,当时人称之为“清谈”或“玄谈”。据清代学者赵翼《廿二史札记》记载,清谈之风始于魏齐王曹芳正始年间,源起于何晏、王弼等人。他们都是当时的贵族名士,影响广泛,便成一代风气。清谈名士有一种时髦,就是一边潇洒地挥着鹿尾,一边侃侃而谈。清谈的话题大都围绕着《老子》《庄子》和《周易》展开,而这三部经典因其玄妙深奥、匪夷所思,便被清谈家称为“三玄”,“玄学”之名就是由此而来。

国学常识·玄学

但“三玄”不过是个话题,清谈的内容主要涉及有与无、生与死、性与情、形与神、动与静、名教与自然、圣人有情或无情、声有无哀乐、言能否尽意等形而上的问题。在正统士大夫看来,诸如此类的清谈都与国计民生无关,因此就有“清谈误国”的说法,甚至将亡国之祸都归咎于玄学家的清谈之风。其实,玄学是当时一批知识精英跳出传统的思维模式(修齐治平),对宇宙、社会和人生所作的哲学反思,是在正统的儒家信仰发生严重危机后,为士大夫重新寻找精神上的“安身立命”之地。正是由于这种反思,才有魏晋时代人性的自觉和个性的解放。当时以玄学名家的王弼、何晏、嵇康、阮籍、向秀、裴颇、郭象等,不管唯心也好,唯物也罢,都是当时第一流的学者和哲学家。何晏的《论语集解》、王弼的《老子注》和《周易注》、郭象的《庄子注》,直到今天,仍被学界视为权威。

国学常识·玄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