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名医谢映庐用四磨汤加海石山栀芥子瓜蒌竹沥姜汁治呃逆案研读

 人在囧途9 2020-07-09

【名医简介】

谢映庐,清代名医,祖居江西南城,出身中医世家,熟读医书300余家,临证40余年,声誉卓著,其主要著作有《得心集医案》(又称《谢映庐医案》)。

【医案】

谢映庐用四磨汤加海石山栀芥子瓜蒌竹沥姜汁治呃逆案

傅定远,得痰膈病。

发时呃逆连声,咽喉如物阻塞。

欲吞之而气梗不下,欲吐之而气横不出,摩揉抚按,烦惋之极。

医治两月,温胃如丁、蔻、姜、桂。

清胃如芩、连、硝、黄,绝无寸效。

延余诊。

视其气逆上而呃声甚厉,咽中闭塞,两肩高耸,目瞪口张,俨然脱绝之象,势甚可骇。

然脉来寸口洪滑,上下目胞红突。辨色聆音,察脉审征,知为痰火上攻肺胃。

其痰也,火也,非气逆不能升也。

遂处:

四磨汤加海石、山栀、芥子、瓜蒌、竹沥、姜汁,连投数剂。

俾得气顺火降痰消。

再以知柏地黄汤加沉香以导其火而安。

本案引自(《谢映庐医案》)

【评析】

本案患者之呃逆前医以胃寒者投以丁香、寇仁、干姜、桂枝;又以胃热者施以黄芩、黄连、芒硝、大黄,“医治两月”而“绝无寸功”。析其原因有二:其ー,此案呃逆属痰火气逆上攻肺胃所致,并非胃中虚寒或胃积实热。黄芩、黄连、芒硝、大黄虽能泻火,但痰塞不除,呃逆难消;丁香、蔻仁、于姜、桂枝,热药治痰火,无异于火上加油,呃逆益甚;其二,辨证墨守于“呃逆总由胃气上逆动膈而成”,忽视了主一身之气的肺。肺胃同主降,失和则逆。《灵枢・口问篇》云:“谷入于胃,乃传于肺”,肺胃在生理上相互连属在病理上相互影响,且胃气之逆必假道肺系。痰块阻塞,气机失调,肺气不宣则“欲吐之而气横不出”,胃气失降则“欲吞之而气梗不下”,“两肩高耸,目瞪口张”实为痰火上阻肺道、呼吸不利之明证。《证治汇补・呃逆》篇云:“火呃,呃声大响,年发乍止,燥渴便难,脉数有力;寒呃,朝宽暮急,连续不已,手足清冷,脉迟无力;痰呃呼吸不利,呃有痰声,脉滑有力。”此案呃声甚厉、脉象寸口洪滑、目胞红突,显为痰火气逆之证,其治当宗化炎必先理气,降火必先降气之法,故用四磨饮平其气逆,加海浮石、山栀子、白芥子、瓜荽等清火化痰之品,则气顺火降痰消,呃逆自止。病延两月,痰火必损其阴,故以知柏地黄汤养阴清热善其后,佐沉香以防其气再逆

【呃逆简介】

呃逆以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难以自制为主症。病因有饮食不节、情志不遂、体虚病后等,发病在膈,与脾、胃、肺、肝、肾等脏腑病变有关,基本病机为胃气失降,上逆动膈。治疗以理气和胃降逆平呃为原则,应分清寒热虚实,在辨证论治的同时,适加降逆止呃之品,以标本兼治。若在急慢性疾病的严重阶段出现呃逆不止,往往是胃气衰败的危象,预后不佳,应予警惕。呃逆相当于西医学中的单纯性膈肌痉孪,而其他疾病如胃肠神经官能症、胃炎、胃扩张、胸腹腔肿瘤、肝硬化晚期、脑血管病、尿毒症,以及胸腹手术后等所引起的膈肌痉挛之呃逆,均可参考。

【作者寄语】

如仍有疑问、体会,欢迎评论区留言、互动、交流,如有收获,欢迎点赞、转发、收藏,如果喜欢我的创作内容,欢迎关注我 @古今医案研读 ,每天都会为大家分享名家医案及健康知识,谢谢大家的耐心阅读。如需问诊,可点击主页快问中医,按步骤详细描述病情,并拍一张舌面照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