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族王朝即将被征服,敌将却在本方散布流言,为前者续命200年

 文史砖家 2020-07-09

文/格瓦拉同志

氐族出身的前秦皇帝苻坚登基后,志在混一海内,于是在大谋士王猛的辅佐下,陆续灭掉前燕、前凉、代国,征服西域、仇池及鲜卑乞伏部,并南下攻取东晋的益、梁二州。就这样,苻坚在位期间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帝国,其版图“东极沧海,西并龟兹,南包襄阳,北尽沙漠”,统一了除江南以外的所有地区。

苻坚在统一江北地区以后,便将注意力转移到汉族王朝东晋身上,希望凭借着雄厚的兵力,一举将其征服。于是在东晋太元元年(383年)八月,苻坚不顾大多数朝臣的反对,亲率步兵60万、骑兵27万,号称百万大军南下伐晋,并在当年十月进驻淝水岸边的寿阳城。

苻坚率百万大军南下,意图消灭东晋

东晋获悉消息后,朝廷上下慌作一团,但宰相谢安却非常镇静,迅速任命谢玄为主将,以谢石、谢琰及桓伊等人为前锋,率军八万余人前往抵御。以八万对敌百万,无论怎样看都是一场注定要失败的赌局,而汉族人仅存的希望-东晋,其灭亡似乎不可避免。

苻坚率军百万而来,自以为仅凭着气势便足以摧毁东晋的抵抗意志,为避免无谓的牺牲,便派度支尚书朱序前往谢石的阵营劝降。朱序本是东晋的梁州刺史,在襄阳被前秦攻陷后遭俘,因气节可嘉被苻坚重用。虽然在前秦为官多年,但朱序对东晋依然忠心耿耿,如今奉命出使,便决定拯救故国。

谢安任命谢玄等人率军八万迎敌

朱序在履行完劝降的任务后,在私下里跟谢石建议,宜采取先发制人的策略,击溃秦军前锋部队,掌握战事的主动权。朱序跟谢石讲:“秦军素以骁勇著称,且有百万之众,若一旦汇集到前线,将军恐怕难以抵御。为今之计,要赶在他们悉数到达之前,迅速击溃其前锋部队,挫败他们的锐气,唯此才有扭转局势的希望。”

(苻)坚乃留大军于项城,引轻骑八千,兼道就融于寿阳。遣尚书朱序来说谢石等以“强弱异势,不如速降。”序私谓石等曰:“若秦百万之众尽至,诚难与为敌。今乘诸军未集,宜速击之;若败其前锋,则彼已夺气,可遂破也。”见《资治通鉴·卷一百零五》。

谢石起初畏惧于秦军的强大,原打算采取坚守不战的方针,等到对方疲惫后再发动反击。如今听闻朱序的建议后,谢石才如梦方醒,随即决定改变作战方针,变坚守不战为主动出击。很快,谢石派谢琰选勇士八千人隔着淝水向秦军挑战,大战由此一触即发。

谢石听从朱序的建议,决定率先出击

战事开始后,谢玄派人向秦军主将苻融提出建议,希望对方阵线后撤,以便让晋军渡过淝水后交战。大部分秦军将领坚决反对这项建议,认为阻敌于淝水河畔比较安全,但苻坚却认为趁敌军半渡之际实施进攻,可以一战而胜。所以,苻坚不听众将的劝解,命令大军阵线向后移动。

自古行军作战,都是进攻容易退军难,如今听闻后撤的消息后,秦军便开始乱哄哄地转身往回走。就在这相对混乱的时刻,朱序趁机在军中大喊:“秦军战败了!”大部分秦军士兵不明就里,还以为晋军已经快速渡江,并已经击败尾部秦军,一时间胆战心惊、阵脚大乱(“秦兵小却,朱序在陈后呼曰:“秦兵败矣!”众遂大奔。”引文同上)。

朱序在秦军中制造混乱,导致后者大败

就在此时,晋军主力7万余人悉数出击,在渡过淝水后痛击15万秦军,使对方即刻崩溃。经此一战,秦军损失极为惨重,战死或因互相踩踏、溺水而死者不计其数。不仅如此,秦军主将苻融也在战事中被斩杀,使秦军为之夺气。事后,苻坚仓皇逃往关中,百万大军一朝解体,再无力南下进攻东晋。

融驰骑略陈,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玄等乘胜追击,至于青冈。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引文同上。

淝水之战后,东晋收复大片失地

淝水之战后,前秦迅速崩盘,先前被其征服的各族纷纷造反,使得北方再度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中,而东晋也趁机收复江北、河南间的大片故土。经此一战,东晋有效遏制了异族的南下侵扰,使得江南一系列汉族王朝(东晋及南朝的宋、齐、梁、陈)得以续命200余年,直到589年南陈被隋朝灭亡。

史料来源:《晋书》、《十六国春秋》、《资治通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