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宰相无罪却入狱,大臣质问武则天,太后拿出两字密信说:他想谋反

 文史砖家 2020-07-09

文/格瓦拉同志

在武则天专制朝政、篡唐建周期间,曾遭遇过忠于唐室的宗室、大臣们的激烈反对,而做过三朝宰相的裴炎便是其中的代表。不过裴炎在事败入狱时,朝廷并没有说明他犯下何罪,所以其他大臣便为其诉冤,但当武则天拿出裴炎写给叛军的密信,并就其中的两个字进行解读后,群臣们便哑口无言。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裴炎出身于千年名门望族-河东裴氏,自幼勤奋好学、苦读不辍,成年后参加科举考试,以明经及第。此后,裴炎从濮州司仓参军做起,历任御史、起居舍人等职务,后以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的身份拜相,旋又晋升为侍中,因才能卓越、治事有方,极受唐高宗、武则天的倚重。

裴炎是三朝宰相,忠诚于唐朝

唐高宗驾崩后,太子李显登基,武则天以太后身份临朝,而裴炎则奉遗诏辅政,并晋升中书令。中宗即位后,为摆脱母亲的掣肘、组建自己的执政团队,便想把岳父韦玄贞提拔为侍中。但想法刚一提出,便遭到裴炎的力阻。中宗愤怒之余,便负气地说道:“朕就算把国家让给韦玄贞都没什么,何况区区一个侍中!”

裴炎听后感觉到恐惧,便向武则天告密,太后遂利用此事将李显废黜,并立幼子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时在嗣圣元年(684年)正月。睿宗登基后,武则天继续临朝听政,并打算追封先祖为王,想做“吕后第二”的意图非常明显。裴炎出于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屡屡劝阻太后,由此引起武氏的嫉恨。

裴炎密谋推翻武则天,可惜没有成功

不久,武太后又准备诛杀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以绝宗室之望,结果再遭裴炎力阻,由是武氏对他更加愤恨。裴炎很清楚自己的处境,所以半是为安全考虑,半是为国除害,便决定利用武氏出游之际实行“兵谏”,用武力胁迫她交出权力。可惜天公不作美,连日大雨让太后取消出游计划,使裴寂的谋划半途而废。

(武)承嗣又讽太后诛韩王元嘉、鲁王灵夔,以绝宗室望,刘祎之、韦仁约畏默不敢言,炎独固争,后愈衔怒...炎谋乘太后出游龙门,以兵执之,还政天子。会久雨,太后不出而止。见《新唐书·裴炎传》。

裴炎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同年九月,英国公李敬业在扬州起兵讨武,并号召天下响应。起初,叛军的声势浩大,连裴炎的外甥、监察御史薛仲璋也参与其中。对于李敬业的叛乱,武则天忧心不已,裴炎趁机劝说太后归政于皇帝,唯此无需用兵,叛军便会自行瓦解。武则天知道裴炎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所以断然拒绝。

武则天对裴炎怀恨在心,便将他打入死牢

事后,武则天授意御史崔詧弹劾裴炎,称他身为顾命大臣不思平乱,却打算让太后还政,必然是怀有异心。随即,武则天下令将裴炎关入大牢,命御史大夫骞味道、御史鱼承晔等人严加审讯。裴炎深知,一旦吃了太后的“牢饭”,便再没有生还的希望,便对家人叹息道:“宰相下狱,理不可全”(引文同上)。

裴炎“谋反”的消息传开后,宰相刘齐贤(纳言)、凤阁侍郎胡元范等人出于义愤,便上疏为裴炎辩护,并以性命力保他不反。对于这些人的质问,武则天没有示弱,坚持称裴炎有谋反之意(“后曰:‘炎反有端,顾卿未知耳。’元范、齐贤曰:‘若炎反,臣辈亦反矣。’后曰:‘朕知炎反,卿辈不反。’”引文同上)。

大臣们为裴炎诉冤,并质问武则天

在唐人笔记《朝野佥载》的记载,武则天为说服朝臣们,便取出裴炎写给李敬业的亲笔信给他们看,内容仅有两个字-“青鹅”。群臣皆不解其意,武则天便用拆字法解释道:“‘青’字可拆分为‘十二月’,‘鹅’字拆为‘我自与’,这便是说裴炎欲在十二月于城中为内应,迎接李敬业入城。”群臣听后哑口无言。

扬州兵起,炎从内应,书与敬业等合谋。唯有“青鹅”,人有告者,朝廷莫之能解,则天曰:“此‘青’字者十二月,‘鹅’字者我自与也。”遂诛炎,敬业等寻败。见《朝野佥载·卷五》。

武则天指责裴炎谋反,并将其处决

不管裴炎意图谋反是否确有其事,但在武则天的坚持下,他最终还是被推上断头台。同年十月,裴炎在洛阳都亭驿被斩首示众,随即家产也遭到抄没。裴炎死后,那些曾为他辩诬申冤的朝臣们遭到清算,其中,刘齐贤被贬官为吉州长史,胡元范被远流巂州,并最终死在那里。

史料来源:《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朝野佥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