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皇帝临终前托孤给四位心腹大臣,后者发誓效忠,两年后却废杀幼主

 文史砖家 2020-07-09

文/格瓦拉同志

宋武帝刘裕虽然出身草根阶层,但却是南北朝少有的雄才大略之主,在东晋担任大将和权臣期间,在内平定孙恩、卢循、桓玄、刘毅、司马休之等叛乱,在外则接连消灭南燕、谯蜀、仇池、后秦等政权,并大败北魏军队,收复大片失地。等到称帝建国后,刘裕在大力发展生产的同时,还积极地进行军备建设,念念不忘北伐收复中原。

宋武帝刘裕是南北朝少见的雄主

永初三年(422年),经过多年的休养生息和军备整顿,刘裕认为讨伐北魏的时机已经成熟,便发布战争动员令,准备亲自率兵北伐。可惜天不遂人愿,就在出征前夕,刘裕却突患重病,并在当年五月驾崩,终年60岁。北伐中原就此“流产”,令世人扼腕叹息。

宋武帝临终前考虑到太子刘义符过于稚嫩,几乎没有治国理政的经验,所以对这个新生王朝的未来甚是忧心。为了保障自己死后不出乱子,宋武帝在公卿大臣中进行仔细观察,最终选中四位多年侍奉自己、绝对可以信赖的心腹重臣-司空徐羡之、尚书仆射傅亮、领军将军谢晦、护军将军檀道济,并任命他们为顾命大臣,以辅佐太子登基、治国。

刘裕临终前向徐羡之等人托孤

临终前,刘裕把四位顾命大臣召至病榻前,恳请他们念在君臣相知多年的份上,一定要尽心竭力地辅佐幼主。徐羡之等人听后哽咽落泪,发誓将永远效忠幼主,武帝听后甚是欣慰。不久,宋武帝驾崩,刘义符继位为帝,是为宋少帝。刘义符登基之初,四位顾命大臣的确很尽心地辅佐他,但后者的种种荒唐行为却让他们大失所望,时间一久,便滋生出想把他废黜、另立贤君的念头。

原来,刘义符为人轻佻、耽于玩乐,做太子时便喜欢和奸佞小人们一起玩耍。等到武帝驾崩后,刘义符更是放开手脚去玩耍,整日里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将国事完全抛诸脑后(“营阳王居丧无礼,好与左右狎昵,游戏无度。”见《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大臣范泰等人虽然上书切谏,但小皇帝却依然我行我素。

谢晦见刘义符荒唐无度、冥顽不灵,担心任由他胡闹下去的话,江山早晚要被他搞垮,而他们四人到时恐怕也性命难保。所以,既为了帝国前途考虑,又为了身家性命考量,谢晦便与徐羡之、傅亮密谋废立事宜,并得到了在外镇守的檀道济的支持。

刘义符荒唐无度,结果被四位辅臣废杀

如果要废黜刘义符,那么按照惯例,应该由武帝的次子刘义真继位,然而此君荒唐骄横程度甚于兄长,若把他扶上位,岂不是“前门驱狼,后门迎虎”?所以徐羡之等人考虑至此,便借故把刘义真召至建康,然后给他安了个“悖逆无道”的罪名处死。刘义真既死,接来下最有希望接班的是武帝第三子刘义隆,此君谦恭仁厚,个人形象很好,由此被确定为新君的人选。

确定好新君人选后,四位顾命大臣正式实施政变计划,由徐羡之、檀道济率军入宫,逼迫刘义符退位。紧接着,徐羡之等人又逼迫张太后颁布懿旨,废黜刘义符为营阳王,并册立刘义隆为帝,是为宋文帝。时在元嘉元年(424年)五月,距离刘义符登基,刚好两年时间。

徐羡之等人废杀刘义符,改立刘义隆为帝

虽然刘义符已经被废黜,但徐羡之等人对他依旧不放心,于是没多久,便派邢安泰等人前去刺杀。刘义符虽然在之前的政变中被砍伤手指,但由于颇有勇力,在面对邢安泰的刺杀时,竟然还能与之格斗,并且逃出昌门。追兵见状,便用门闩来捶击他,刘义符受伤倒地,被邢安泰趁机杀害,终年19岁。就这样,刘义符因为沉溺享乐、不理朝政,最终不仅丢掉了皇位,连性命都没有保住。

乙酉诘旦,道济引兵居前,羡之等继其后,入自云龙门;安泰等先诫宿卫,莫有御者。帝未兴,军士进杀二侍者,伤帝指,扶出东阁,收玺绶,群臣拜辞,卫送故太子宫...六月,癸丑,羡之等使邢安泰就弑之。王多力,突走出昌门,追者以门关踣而弑之。引文同上。

刘义隆在位期间,诛杀四位顾命大臣

虽然四位顾命大臣出于国家安危的考虑,废黜并弑杀了刘义符,但却为自己招致大祸。因为在新君刘义隆看来,兄长仅仅因为贪玩便被杀,自己将来万一有不合四位顾命大臣心意之处,也难免不会步其后尘。所以登基后不久,刘义隆便拉拢檀道济,以擅杀少帝及刘义真为由,在元嘉三年(426年)相继处死徐羡之、傅亮、谢晦三人。檀道济虽然暂时保住性命,但还是在十年后遭遇灭门之祸。

史料来源:《宋书》、《南史》、《资治通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