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非头号强国绕半个地球来跟中国交战,一战被打残,战后对华友好

 文史砖家 2020-07-09

文/格瓦拉同志

67年前,中国与东非头号强国埃塞俄比亚(以下简称“埃塞”)在朝鲜战场上兵戎相见,结果后者一战被打残,此后便再没有出现在战场上。那么问题来了,中国与埃塞远隔万水千山,历史上从未有过利益纠葛和冲突,可谓风马牛不相及,为何后者非要绕半个地球来找“麻烦”呢?战后中埃关系又如何呢?

埃塞旧称阿比西尼亚(1941年改名),位于非洲东北部,东部与吉布提、索马里接壤,西部同苏丹、南苏丹为邻,南部跟肯尼亚交界,北部和厄立特里亚相接,无论是国土面积(11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超过1亿)、经济总量(721亿美元)还是军队规模(约18万人),都堪称东部非洲头号大国。

埃塞俄比亚地图

埃塞是一个拥有3000多年灿烂文明的古国,早在公元前8世纪时,便创建著名的努比亚王国(前750年-前661年)。此后两千余年间,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又陆续出现过阿克苏姆王国(约100-940年)、札格维王朝(1137-1270年)、阿比西尼亚帝国(1270-1974年)等强大的政权,在对抗欧洲殖民帝国侵略的同时,长期保持着独立地位,由此可见这个国家的强韧和勇气。

二战爆发后,埃塞遭遇意大利的进攻,在经过近1年半时间的艰苦抵抗后(1935年1月至1936年5月),最终被其吞并。埃塞亡国后,皇帝海尔·塞拉西一世逃至伦敦组建流亡政府,并在美、英两国军事支持下,才得以领导人民击退侵略军,使国家重新恢复独立。1941年5月,海尔·塞拉西一世回国复位,并在政治上彻底倒向美英阵营,成为同盟国集团在非洲最坚定的盟友。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形势图

二战结束后,遭受战争重创的英、法、意、荷等老牌殖民帝国的势力一落千丈,美国则凭借着超强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乘机将触角伸向非洲大陆,并以经济援助和军事保护为诱饵,成功地控制埃塞。正是在美国的援助下,埃塞的军事实力大增,现代化程度加深,在非洲国家中名列前茅。

当然,美国之所以不遗余力地援助埃塞,目的无非是让它充当自己的“马前卒”,在与苏联进行全球争霸的进程中,为美国“火中取栗”。海尔·塞拉西一世虽然明白这一点,但既然“吃人嘴短,拿人手软”,却也不得不紧跟美国的步伐,唯其马首是瞻。

海尔·塞拉西一世   

当然,海尔·塞拉西一世之所以愿意听从美国的吩咐,目的还在于他想借此扩张埃塞在东非乃至整个非洲的影响力,争当具有世界影响的大国。正因如此,等到朝鲜战争(1950年6月25日-1953年7月27日)爆发后,埃塞便积极响应美国的号召,派遣一个步兵营加入所谓的“联合国军”(包括美英法等国在内的16国联军),环绕大半个地球来跟中国志愿军交战。

在正式出兵之前,埃塞国内的舆论一边倒地支持战争,而军方高层则普遍迷信美军的实力,认为中朝军队根本无法抵御联军的飞机和坦克,如果战事顺利的话,他们的军队甚至还可以赶在当年圣诞节之前回国。正是在这种盲目自信氛围的影响下,参战的官兵们对前景异常乐观,认为战争将是一次“惬意的东方之旅”,是一次“胜利大进军”。

上甘岭战役,埃塞军队被打残  

然而事实却无情地击碎了埃塞人的梦想。由于路途远遥,埃塞军队到达朝鲜战场时已是1951年6月,在此后近1年的时间里,又因交战双方陷入僵持阶段,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事,所以他们一直被美军“雪藏”,直到1952年10月14日的上甘岭战役,才被正式推向战场。

战役打响后,联军首先对志愿军阵地进行数小时的狂轰滥炸,然后才派出埃塞步兵营去执行进攻任务。但令联军没有想到的是,此时的志愿军火力依然很猛烈,经过近7个小时的恶战后,埃塞军队伤亡657人,占整个步兵营总数的一半以上,可谓一战便被打残。前来督战的联军将领见状,便只好下令埃塞军队回撤,此后再没有将他们派上战场。消息传回国内后,朝野内外无比震惊。

海尔·塞拉西一世访华旧照  

朝鲜战争结束后,海尔·塞拉西一世深刻反省参战的意义,最终认为跟素无利益冲突的中国交战,简直是大错特错。经此一事,埃塞开始缓和对华关系,通过长时间的接触后,最终在1970年跟中国建交。此后,中埃两国一直保持着友好合作的关系。毫不夸张地讲,正是上甘岭战役打醒了埃塞,迫使他们对战事进行反思,进而调整对华政策。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两国可谓“不打不相识”。

资料来源:《埃塞俄比亚史》、《列国志:埃塞俄比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