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状元在迎亲路上遭宰相威胁,被迫改娶公主为妻,婚后不幸郁郁而终

 文史砖家 2020-07-09

文/格瓦拉同志

在大多数人看来,古代读书人最幸福的两件事情,莫过于考取状元和迎娶公主,如果能将两者兼得,那么他无疑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但现实往往要比想象残酷,状元驸马的人生并一定完美,甚至结局还相当悲催。比如,中晚唐状元郑颢在迎娶公主后,便开始过上苦闷的生活,最终郁郁而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郑颢出身数百年名门望族-荥阳郑氏,祖父郑絪在宪宗朝官至宰相,父亲郑祗德官至国子祭酒,母亲则是杭州刺史李幼公之女。郑颢天资聪颖、博闻强识,年仅26岁便考取状元,时在武宗会昌二年(842年)。武宗在位时期,郑颢从弘文馆校书郎做起,短短4年时间里,便升迁至右拾遗,成为皇帝甚为器重的清要之臣。

状元郎郑颢并不想做驸马

会昌六年(846年),唐武宗驾崩,叔父李忱即位,是为唐宣宗,郑颢继续得到重用。不久,唐宣宗为爱女万寿公主择婿一事发愁,宰相白敏中(大诗人白居易的堂弟)为替皇帝解忧,便将家世显赫、才貌俱佳的状元郎郑颢推荐上去,令唐宣宗龙心大悦。但让白敏中没想到的是,当他把消息告知郑颢时,后者却连连推辞,坚持不肯做驸马。

郑颢之所以拒绝白敏中的好意,除了自己跟一名范阳卢氏的女子定有婚约外(在在唐朝,荥阳郑氏与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太原王氏并称“五姓七望”,在世家大族中最尊贵),还跟时人对公主们的印象不好有关系。原来,唐朝的公主们大都骄悍跋扈,因此民间有“娶妇得公主,平地买官府”之说。正因如此,郑颢并不想娶公主为妻。

宰相白敏中威胁郑颢,要他迎娶公主

为防止皇帝家逼婚,郑颢决定提前迎娶未婚妻。可就在郑颢赶往楚州的迎亲路上时,白敏中还是用“堂帖”(宰相签押下达的文书)将他追回,并威胁他若不同意做驸马,将会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场。郑颢看后吓得要命,最终只能跟未婚妻解除婚约,并迎娶万寿公主为妻。婚后,唐宣宗拜郑颢为驸马都尉,不久又提升为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对他甚是器重。

郑颢先前的担忧并没有错,万寿公主自恃父皇的溺爱,不仅任性骄纵,而且极度自私冷漠,其过门后的种种表现,令郑家人很不满。某日,郑颢的弟弟郑顗病重,家人全都心急如焚,唯有公主毫不放在心上,照旧去慈恩寺看戏。唐宣宗得到消息后大怒,将女儿召进宫中一顿臭骂,并让她在宫门外罚站(详情见《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八》)。

万寿公主任性放纵、自私冷漠

经此一事,万寿公主虽然有所收敛,但有些坏脾气还是难以改正,令郑颢很是头疼。正因为婚后生活不幸,所以郑颢每天生活在郁闷当中,并且对毁掉他一生幸福的白敏中恨之入骨(“初,上令白敏中为万寿公主选佳壻,敏中荐郑颢;时颢已婚卢氏,行至郑州,堂帖追还,颢甚衔之,由是数毁敏中於上。”见《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九》)。

郑颢为了报复白敏中,便四处搜罗他的“罪状”,并在皇帝面前不断地弹劾他,务必要将他置于死地而后快。对此,唐宣宗每每都是一笑置之,并未采取任何动作。但白敏中不了解皇帝的真实意图,面对郑颢持续不断的谮毁,每天过得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生怕哪一天会遭遇灭门之灾。

对于郑颢攻讦白敏中,唐宣宗一直采取无视的姿态

大中五年(851年),白敏中被罢相,外放为邠宁行营都统。诏旨下达后,白敏中因为担忧郑颢会趁机加大诬陷的力度,便在皇帝面前陈述冤情,期望唐宣宗能约束他。皇帝听后哈哈大笑,命内监交给白敏中一个柽木小盒子,并称里面全是郑颢弹劾他的奏疏,自己看后全部留中,根本不予采纳。白敏中听后,连连谢恩。

7年后,白敏中改任荆南节度使,在同幕僚们闲谈时提及此事,依然感动得泪水涟涟。此后数年,白敏中依旧获得唐宣宗的信任,没人能够扳倒他。唐宣宗驾崩、懿宗登基后,白敏中一度被召回朝廷重任宰相(859-861年),最终因腰伤严重、无法上朝,才向皇帝提出辞呈。就在退休的同年,白敏中因病去世,终年70岁。

郑颢婚后不幸,最后郁郁而终

由于始终无法扳倒白敏中,郑颢变得更加郁闷、愤怒,每天生活在煎熬、惆怅之中,几乎没有片刻的欢愉可言。在卸任礼部侍郎后,郑颢又相继出任户部侍郎、判度支、秘书监、检校礼部尚书等职务。大中十三年(859年)十月,郑颢调任河南尹,在任没多久便郁郁而终,终年44岁,时在唐懿宗咸通元年(860年)。随着郑颢的离去,他与白敏中之间的恩怨才算是画上句号。

史料来源:《唐语林》、《资治通鉴》、《旧唐书》、《新唐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