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动中国的非洲小国,为汶川地震死者下半旗,捐100欧元助华抗疫

 文史砖家 2020-07-09

文/格瓦拉同志

从1949年至今,中国跟全球178个国家建立并保持外交关系,真可谓朋友满天下。在这些大大小小的邦交国中,某些国家虽然知名度很低,但总能在关键时刻对中国伸出援手,做出让国人感动的事情。比如,非洲东南部小岛国科摩罗,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科摩罗地图

科摩罗位于非洲东南部,是一个被印度洋包围的小岛国,东、西距马达加斯加和莫桑比克各约500公里,由大科摩罗、昂儒昂、莫埃利、马约特等4个岛屿组成,领土面积为2336平方公里,首都为莫罗尼。科摩罗总人口只有80万,主要由阿拉伯人后裔、卡夫族、马高尼族、乌阿马查族和萨卡拉瓦族组成,绝大多数国民都信仰伊斯兰教。

科摩罗本是马尔加什人的聚集地,公元1世纪前后,阿拉伯商团发现科摩罗,并开始在当地建立贸易据点、开采香料,等到阿拉伯帝国崛起后,此地便被正式纳入到伊斯兰世界当中。大航海时代开启后,科摩罗因为处在大西洋-印度洋航线的关键位置,并且盛产香料,由此引起西欧殖民者的觊觎。

莫罗尼

早在16世纪初,葡萄牙殖民者便开始侵入科摩罗,并尝试着建立贸易据点,但最终并未成功。19世纪上半叶,法国殖民者开始侵入科摩罗,经过近百年的反复争夺后,终于在1912年吞并科摩罗4岛,将其变为殖民地。从1946年开始,在二战中实力大衰的法国开始改变殖民统治策略,给与科摩罗“海外领地”的地位,意在消解当地争取独立的呼声。

然而,法国政府的让步并不能满足科摩罗民众,受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影响的他们,决定不惜一切代价争取独立。而科摩罗民众的吁求,也获得非洲各国的支持,在法国国内也不乏同情者。面对着国内外舆论的强大压力,法国政府被迫做出妥协,先是在1961年允许科摩罗实行“内部自治”,最终又允许它独立建国。

马约特岛

1975年7月6日。科摩罗正式宣布独立,定国名为科摩罗共和国,3年后又改称科摩罗伊斯兰联邦共和国,并确定以伊斯兰教为国教。然而,法国并不甘心终结在当地的殖民统治,除了扶植科摩罗国内的亲法派搅动政局外,还公然霸占马约特岛,始终不肯将其移交给科摩罗政府。围绕着马约特岛主权之争,科摩罗与法国之间龃龉不断,从而影响到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

作为联合国确定的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科摩罗的经济十分落后,作为支柱型产业的农林牧渔业收入根本不足以养活国家,每年需要接受欧盟、沙特、科威特、日本、美国、中国和世界银行的大量援助,才能勉强“维持生计”。根据权威数据统计,科摩罗2018年的GDP总值仅有7亿美元,人均收入860美元,折合成人民币大约是6020元,平均每天只有16.5元

身穿传统服装的科摩罗人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穷的叮当响的国家,却做出两件让中国人感动的“大事情”。首先,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期间,科摩罗政府一次性向中国捐款9万元人民币,帮助我国赈灾。与此同时,科摩罗政府还宣布2008年5月22日为“全国哀悼日”,并在全国范围内为汶川地震的遇难者下半旗致哀。此情此景,足以令国人感动。

其次,在2020年的中国抗疫“战争”中,科摩罗向中国捐款100欧元,用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据中国驻科摩罗大使馆工作人员证实,作为捐款方的科摩罗中国友好协会,原本打算向中国捐赠一箱医用口罩,然而工作人员跑遍各地的超市和药店,却无法购买到符合标准的口罩。在这种情况下,协会最终决定募捐100欧元,以此象征性的金额向中国人民防疫斗争表示支持

科摩罗捐款100欧元助华抗疫

正所谓“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对于中国抗疫“战争”来讲,区区100欧元不过是杯水车薪,根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然而,考虑到科摩罗是一个还挣扎在温饱线上的小岛国,自身物资极度匮乏的现实情况,它能够率先对中国表示支持,这一点便实在难能可贵。正所谓“患难见真情”,此之谓也。

科摩罗在华留学生在跳腰鼓舞

如今,科摩罗与中国建交已有45年时间,在此期间,两国关系发展良好,双边贸易往来、经济技术合作稳步发展,政治互信不断深化,堪称中非交往的典范。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在相互尊重、互惠互利的前提下,中国与科摩罗的友好关系将进一步提到提升,而后者借助中国在非洲扩大投资的东风,必然会逐渐走出贫困,迈向小康生活。

资料来源:《列国志:科摩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