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9级地震与碰撞和俯冲无关

 Seisman 2020-07-09


陈立军

2011311日的日本9.0级地震,作者在第二天即在新浪博客发文说明地震成因与碰撞和俯冲无关(数天后因为新浪网没人看便转载到科学网博客)。迄今的事实证明作者此说不无道理。

1. 日本周边的地震活动环境如图1所示。这里是全球地震和火山十分密集的地方。

2. 这里的浅源地震分布似乎与岛弧和海沟有关,但是中、深源地震的活动则是一团一团地。在地震地热说里将全球的中、深源地震活动密集点划分了24个地震柱构造,这里就有6个,也是全球最密集的(图1

3. 日本周边的6个地震柱的立体图像如图2所示。为了增强立体感,图2中作了分解和组合,便于理解各个地震柱之间的空间关系。由图可见,地震柱的立体图像是6个相互独立的倒立圆锥体,与海沟和岛弧并无多大关系。没有一个圆锥体的倾斜方向与日本海沟的倾斜方向是一致的。所以,将日本海沟推测到400-500km的深度来进行俯冲,是令人费解的。海沟不过是一种近地表构造而已。地震破裂加上海水侵蚀,本来就可以造沟的。

这里的6个地震柱组成一个刚性的框架结构,50年来稳定不变。当然,在历史的长河中是会变的,但是在地质史的瞬间里则是不变的。由于某种地质史演变的原因,中国珲春地震柱本是独立的构造,但在500km以下的地幔深部却与日本地震柱胶合(但有区别),使得日本地震柱变成一个双体地震柱构造。这个双体地震柱构造就正是日本9级地震的罪魁祸首。

4. 日本双体地震柱构造的中、深源地震活动时序图如图3所示。时序图上呈现出明显的中、深源地震活动由下而上逐层驱动的迹象,9级地震可能就是两条虚线之间中、深源地震活动由下而上逐层驱动所累积的能量造成的。

5. M9.0地震后100天和196天的余震活动及周边地震活动分别如图4、图5所示。两张图一致表明,日本地震柱构造是独立活动的。余震活动只能集中在余震区,周边的地震柱构造只有正常地震活动,丝毫不受日本地震柱构造活动或者9.0级地震活动的影响。这是铁的事实。

6. 地震后作者针对火山担忧所做的分析也是基本正确的,详见《其实日本不必太惊慌》等博文。本州西北端的火山群,由于与9级地震具有互补关系,受到强震平抑,不会马上喷发。九州的新燃岳火山与地震相距1000km以上,其喷发属于巧合而已。东京湾的北西向火山群条带是受北马里亚纳地震柱构造的控制,与日本地震柱构造的活动无关。

全球95%以上大于7级的壳内强震活动,87%VEI2的活火山喷发,都受到24个地震柱构造的控制。日本9级地震的活动是其中一个很漂亮的例子。

用“碰撞”和“俯冲”这4个字来万能地解释所有强震与火山活动的成因,似乎是难以为继的。

本文引用的地震资料取自http://www./ 网页的ANSS地震目录,火山资料取自http://www.volcano./网页的GVP火山月报,谨此致谢。

2012.4.30 初稿,2020.7.9 修订)

 初见: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52558-565201.html

  1  日本周边的地震环境

(据ANSS地震目录,19632012.4.29M4;火山资料据GVP火山月报)

  2  日本周边的地震构造环境

(据ANSS地震目录,19632012.4.16M4

  3  日本双体地震柱构造的中深源地震活动时序图

(据ANSS地震目录,19632012.4.16M4.5;火山资料据GVP火山月报)

  4  日本9级地震后100天内余震及周边地震活动

(据ANSS地震目录,2011.3.12011.6.23M4;火山资料据GVP火山月报)

  5  日本9级地震后196天内余震及周边地震活动

(据ANSS地震目录,2011.3.12011.9.22M4;火山资料据GVP火山月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