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00448学校管理学.doc
2020-07-09 | 阅:  转:  |  分享 
  
《学校管理学》自学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学校管理学课程代码:00448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学校管理学》这门课程以学校管理活动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论述了学校管理的基本理论,阐述了学校管理的主要原则、工作内容、基本环节及学校组织和领导等方面的知识。它在教育管理专业专科课程中列为必修科目,是教育管理专业的基础理论课。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应达到的总体目标与要求是:理解学校管理的基本原理,掌握学校管理的目标、原则、内容、基本环节、方法及学校组织与领导方面的基本知识,为日后在本职工作中开展学校管理工作和学校管理研究奠定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教育管理专业的考生学习本课程应具备教育学、管理学和教育管理学、教育行政学方面的知识,因此,本专业的先修课程是《教育学》、《管理学》、《教育管理原理》、《教育行政学》。其中,《教育学》和《管理学》课程是教育管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知识,《教育管理原理》是《学校管理学》的上位必修课程,从内容上奠定了学校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基础,《教育行政学》是与《学校管理学》平行的课程,是从宏观上研究教育管理问题,与微观的学校领域的管理联系紧密。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牢固掌握管理的含义,学校管理的含义、产生及其发展演变历程;深入理解学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内容及学科性质和特点;要领会学习和研究学校管理学的意义及其研究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学校管理的含义、产生与发展历程

识记:管理的含义。领导的含义。学校管理的含义。学校管理学的产生时间和标志。

理解:学校管理学的发展历程。我国学校管理学的演变过程。

应用:为什么说学校管理学是门年轻的学科。

(二)学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范围、内容和学科性质

识记:学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管理学的研究范围。

理解:学校管理学的研究内容。学校管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

应用:怎样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管理学。

(三)学校管理学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识记:调查法。文献法。比较法。

理解:学习与研究学校管理学与深化学校教育改革的关系。学习与研究学校管理学与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的关系。研究学校管理学的常用方法。

应用:结合我国教育改革和学校管理工作实际,说明学习和研究学校管理学的重要意义。



第二章学校的工作目标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牢固掌握目标、学校教育目标、学校管理目标、学校工作目标、学校目标管理的含义;掌握学校管理目标的主要内容及其确立依据;深入理解学校目标管理的活动阶段;要领会学校教育目标的制定依据,我国学校教育目标的基本精神以及学校教育目标与学校管理目标的关系。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学校的教育目标;学校的管理目标

识记:学校教育目标的含义。学校管理目标的含义。

理解:制定学校教育目标的依据。我国学校教育目标的基本精神。确立学校管理目标的依据。学校管理的主要目标。

应用:如果你是一位中小学校长,你怎样确定学校的管理目标。联系实际说明学校教育目标与学校管理目标的关系。

(二)学校的目标管理

识记:目标管理(MBO)的提出者。学校目标管理的概念及其基本含义。

理解:学校目标管理活动的几个阶段。

应用:结合实际说明我国中小学实行目标管理应解决哪些问题。

(三)目标与学校管理

识记:目标的含义。学校工作目标的含义。

理解:目标的特性。学校工作目标的组成部分。

应用:联系实际说明目标在学校工作中的作用。



第三章学校管理的主要原则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牢固掌握学校管理的七条主要原则的基本精神和内容。要深入理解学校管理原则的作用和依据。要领会学校管理原则与学校管理规律的关系。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学校管理的七条主要原则

识记:学校管理七条主要原则的名称。

理解:学校管理工作方向性原则的基本精神。学校管理工作社会性原则的基本精神。学校管理工作整体性原则的基本精神。学校管理工作计划性原则的基本精神。学校管理工作全员积极性原则的基本精神。学校管理工作合理性原则的基本精神。学校管理工作效益性原则的基本精神。

应用:联系中小学工作实际,举例说明如何贯彻学校管理原则提出的要求。

(二)学校管理原则的作用、依据和体系

识记:学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管理学的研究范围。

理解:学校管理原则的作用。学校管理原则的依据。

应用:试析学校管理原则与中小学管理工作的客观规律的关系。



第四章学校管理工作的内容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牢固掌握学校中基本要素和特殊要素管理的基本内容;掌握如何对学校育人工作进行质量管理;深入理解学校管理工作的要素和内容的关系;要能联系实际分析学校管理要素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学校中基本要素和特殊要素的管理

识记:学校管理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学校管理的特殊要素有哪些。

理解:学校教职工管理的主要内容。学生管理的主要内容。学校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学校物材管理的基本内容。学校时间管理的内容。学校空间管理的内容。学校信息管理的内容。

应用:联系中小学实际分析学校人、财、物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办法。联系中小学实际分析学校时间、空间、信息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办法。

(二)学校育人工作的管理

识记:学校育人工作的含义及其常规管理项目。

理解:学校育人工作质量控制、质量检查和质量分析。

应用:联系实际说明学校管理要适应育人工作的改革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三)学校管理工作的要素

识记:管理要素的不同分类。学校信息沟通的网络形式。

理解:“职能—要素”说。“过程—要素”说。“资源—要素”说。学校管理要素的综合。

应用:试分析学校管理工作的要素与内容的关系。



第五章学校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牢固掌握学校管理过程的计划、实行、检查、总结等四个基本环节,掌握各环节的地位作用、工作步骤、具体内容及实施条件和要求;要深入理解学校管理过程的特性;要能联系实际分析学校管理过程的优化问题。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学校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

识记:学校管理包括哪些基本环节。各环节的基本含义。

理解:计划、实行、检查、总结环节在学校管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制定计划的依据和步骤。良好计划制定的标准。实行环节的各项活动。检查的主要方式。集中性检查的活动步骤及有效检查的基本要求。总结的种类和进行步骤。

应用:学校管理者如何提高实行阶段管理的有效性。学校管理者如何根据本单位工作实际做好总结。选择一所学校并联系某一环节的具体工作案例进行分析。

(二)学校管理过程的特性

识记:学校管理过程的含义。关于学校管理过程的多种提法。

理解:学校管理过程的特性。

应用:在学校管理活动中,学校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双方是怎样共同活动的。

(三)学校管理过程的优化

识记:学校管理过程的优化的含义。

理解:学校目标优化的表现。学校管理程序优化的体现。学校管理过程与环境优化的关系。

应用:在教育改革中如何优化学校管理过程。



第六章学校管理的工作方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牢固掌握学校管理中常用的基本方法,掌握学校管理的行政的方法、经济的方法、教育的方法及心理学的方法的特性、作用及其运用要领。要深入理解学校管理方法与一般领导方法。要领会学校管理方法的意义和特性。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学校管理的常用基本方法

识记:学校管理工作中有哪些采用基本方法。

理解:学校管理中行政方法的特性和作用。学校管理中经济方法的特性和作用。学校管理中教育方法的特性和作用。学校成员的需要与积极性。学校成员的动机与积极性。学校成员的期望目标与积极性。

应用:学校管理中运用行政的方法、经济的方法、教育的方法分别应注意哪些问题。学校管人的工作中如何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

(二)学校管理中的一般领导方法

识记:学校管理中有哪些一般领导方法。

理解:调查研究在学校管理的作用意义和运用。学校管理中要实行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应用:联系中小学实际,分析规章制度的作用以及制定与执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三)学校管理方法的意义和特性

识记:学校管理方法的含义和特性。

理解:研究学校管理方法的重要性。新时期学校管理方法的研究思路。

应用:联系具体案例分析说明“管理有法,又无定法”。



第七章学校管理的组织制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牢固掌握我国学校现行的领导体制;掌握学校内部的组织系统;要深入理解中小学实行的校长负责制。要领会学校组织制度的含义和意义;要能联系实际分析学校组织结构的合理模式。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学校的领导体制

识记:学校领导体制的含义。校长负责制的含义。

理解:我国中小学上属领导关系的演变历程。我国中小学内部领导体制的演变。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应处理的校内关系及必要条件。

应用:联系中小学实际分析为什么要实行和怎样实行校长负责制。

(二)学校内部的组织系统

识记:学校组织的类别。

理解:我国中小学内部的行政组织机构及组织系统。学校中的费行政组织。

应用:联系实际说明我国中小学行政组织应选择何种结构模式。

(三)学校组织制度的含义与意义

识记:学校组织制度的含义。

理解:建立学校管理的组织制度的基本要求。组织制度在学校管理活动中的作用。影响学校管理组织制度的因素。

应用:试析建立学校管理组织制度与提高学校管理人员素质的关系。



第八章学校的领导管理人员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牢固掌握学校领导管理人员的条件素质和学校领导班子的结构;深入理解学校领导管理队伍的建设问题;领会学校领导管理人员的范围、作用和职责。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学校领导管理人员的条件和领导班子结构

识记:学校领导班子结构的含义。

理解:研究学校领导管理人员条件的意义。确定学校领导管理人员标准的意义。学校领导班子合理结构的主要内容。学校领导班子结构合理化的过程。

应用:联系实际分析理想的学校领导管理人员应具备哪些方面的基本条件。如何组建学校领导班子的合理结构和提高领导班子的管理效能。

(二)学校领导管理队伍建设

识记:学校领导管理队伍建设工作的主要内容。

理解:学校在职领导管理人员的培训。学校新领导管理人员的培养和选拔。

应用:学校。领导管理人员应从哪些方面加强自我修养和提高进修意识。

(三)学校领导管理人员的范围、作用和职责

识记:学校领导管理人员的含义及范围。

理解:学校领导管理人员的作用。学校不同岗位领导管理人员的职责。

应用:结合我国学校管理的具体实际分析校长的主要职责。



第三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的能力层次表述

(省考委统一说明)



二、教材

1、指定教材:《学校管理学导论》(修订本),张济正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三、自学方法指导

(省考委统一说明,编纲教师无个别说明)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该部分1-7项由省考委统一说明)

8、助学学时:本课程共6学分,建议总课时108学时,其中助学课时分配如下:

章次 内容 学时 1 绪论 12 2 学校的工作目标 12 3 学校管理的主要原则 12 4 学校管理工作的内容 16 5 学校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 16 6 学校管理的工作方法 12 7 学校管理的组织制度 16 8 学校的领导管理人员 12 合计 108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该部分1、3、4、6项由省考委统一规定。)

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比例大致是:“识记”为30%、“理解”为40%、“应用”为30%。

5、试题类型一般分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



六、题型示例

(一)单项选择题

1.被称为现代教育行政学理论创始人的是

A.施泰因?????????????????????B.斯奈登

C.达顿????????D.久下荣志郎

2.我国第一个正式实行的学制《奏定学堂章程》颁布的时间是

A.1902年B.1903年

C.1904年D.1905年

(二)多项选择题

1、确立学校管理目标的依据有

A、学生的特点B、管理活动的规律

C、学校的教育目标D、学校的现实状况

E、社会的性质

(三)名词解释

1、管理

2、学校管理

(四)简答题

1、简述学校管理学的性质和特点。

2、简述学校管理的主要目标。

(五)论述题

1、联系实际论述在学校管理中如何做好实行环节的工作。

(六)案例分析题

举例略

























5









献花(0)
+1
(本文系mc_eastian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