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年中医临床实践干货篇(二)

 稻镇江 2020-07-09

编者按:

很多人眼中,赵江滨医生是一个中医幸运儿——一个普通家庭出身的普通的山西小伙儿,一路从考上广西中医药大学本科到考取刘力红教授的研究生,从参与创办同有三和中医,现在担任同有三和南宁中医门诊部医疗部负责人,三和书院教研组负责人,刚三十出头的他一直在中医路上坚定前行。
每个踏上中医之路的人都有各自的因缘和故事,或明或隐。今天,我们将跟随赵江滨医生的真诚回溯,一起去探寻和思考,我们的中医之路如何走得更坚定、自信、自在。

1

见证参与同有三和中医创立

青年中医成长感受(一理事相应,理念上的认同或许在一刹那间便可以完成,但事上的践行与印证却非一蹴而就。当我在钦安卢氏医学的理和事上都需要全面提升的时候,由刘力红老师倡导,同有三和中医机构于2011年12月正式成立。机构以“为生民立性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使命,成立之初的三大任务就是教育传承、学术研究、养疗服务,作为一名在读研究生,我很有幸在一开始就参与了这个志向远大的事业。

因为自己之前在经典学习小组得到的锻炼,养成了较好的逻辑思辨和讲课能力,所以被抽调到教育传承部工作,专门负责同有三和中医经典课程的招生、课程安排、课后辅导等工作,这个课程的主体内容就是由刘力红老师主讲的仲景钦安卢氏医学的理论与临床感悟。课程前后共举办了16期,每期我都参与组织和辅助教学工作,所以近水楼台先得月,耳濡目染之下,在理上得到了很多珍贵的熏染。

另外,刘老师的门诊还实行了跟诊带教制度,对经过我们四诊合参、制定方案以后的病例进行现场指导,从望闻问切、临证思路和理法方药上都给予教授,为我们的成长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2

躬耕临床实务,探究诊治理路

当然中医的学习还是要落到自身上,《孟子》有云:“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所以在繁忙的学习、工作之余,我争取时间做临床,也渐有所得。

首先我最有体会的就是临床思路的建立,仲景钦安卢氏医学非常强调临床的理路,卢铸之先生曾言:医必先明理路,而后可言方药。近贤也说:中医没有不治之症,只有不知之证。我深以为然,因为临床上所谓的疑难杂症,往往都是些不知之证,也就是没有一些好的临床思路造成的。这个理路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六经辨证在临床上的具体体现,而辨证的关键在于察机。

3

脉证详参探病机——皮肤病举隅

比如皮肤科上的痤疮,俗称青春痘,是一个很常见的疾病,但按照目前临床上通套的清泻肺热之法并不太应手,即使取效,效果也多不持久。根据我的临床观察,痤疮一般好发于面部、后背皮肤,主要涉及太阳、阳明经络,多见左右脉浮或紧,辨证属于太阳表证者居多。因此,我临床上常用桂枝法处理,以桂枝尖配伍白芷、石菖蒲开全身毛窍,苍术、陈皮、法半夏、茯苓之类开中化湿,再伍以紫菀疏导肺络,取肺主皮毛之义,余药随证加减,均能取得显著疗效。

其实证之经典,《素问·生气通天论》有云:“汗出见湿,乃生痤疿”“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汗出时,肌腠毛窍都处于打开的状态,如果遇到风寒湿邪,太阳受邪,障碍了肌腠毛窍的通透性,就会出现痤疮这些皮肤的问题,仲景的《伤寒论》太阳病篇中桂枝麻黄各半汤的应用也是针对这些问题的。因此理路上清晰了,既可以验之于临床,又可以证之于经典,既不会被复杂的病象所惑,也不会被时下通套的方法所困。

记得有次治疗了一个病程长达20年的痤疮病人,面部痤疮满布,脓疮累累,望之可怖,久治不愈,余证不明显,查其脉,肺脉这一部非常紧。我就用了桂枝法解表开窍的这个方法,前后用了2个多月,肺脉的紧象终于不明显了,困扰多年的痤疮也宣告治愈。

很多皮肤病其实都处在太阳病的范畴,但有时也会有例外,这都需要观其脉证,随证治之。曾遇到一例慢性荨麻疹的案例,全身皮肤起风团,反复发作,证似太阳表证,但以桂枝法开解太阳治之不效,细细询问患者略有恶心呕吐,“喜呕”是少阳病病情,在原方中参以柴胡、黄芩枢转少阳后,结果病证迎刃而解。

还有一例皮肤癌晚期病人,全身皮肤颜色暗沉,尤其阴囊、会阴部位皮肤反复溃烂,有渗液,多次手术后仍难愈合,苦不堪言,脉沉舌暗。以四逆法温阳托补之剂仍不收口,后考虑会阴、阴囊部位为厥阴经所过,也是阴阳交会之地,寒热错杂,阴寒束缚厥阴合机,阳气郁结化热而肉腐,故在四逆法中参入乌梅丸方义,溃烂竟然收口。

4

脉证详参探病机——疑难重病举隅

这些问题都属于简单的察机范畴,临床上面还有不少问题就不仅仅是要察当下的病机了,解决了当下的也许还需要解决下一步的,就像要达到目的有时直道而取即可,有时要绕几回路,次第而取才行。

比如我也遇到过一些中西医都很棘手的病例,单纯从病名上看,预后可能都不太好,但按照仲景钦安卢氏医学的理论辨证后都取得了转机。

有一个亚急性肝衰竭的案例,是我同学的母亲,60岁,因为长期罹患类风湿关节炎,全身关节经常疼痛,平时也不规则服药,2016年夏因为感冒后自行服药,引起急性肝衰竭,当时总胆红素高到420umol/L,直接胆红素374.2umol/L,总胆汁酸319umol/L,在医院行人工肝血浆置换后肝功能有所好转,但过几天指标又上来了。当时病人走投无路,想到用用中药,我当时看她的时候全身都发黄了,食欲很差,胃脘胀满,每顿只能吃一点流质,像玉米汁、牛奶之类,但吃下去就吐了。舌质暗红苔白,脉沉,脾胃脉滞。

其实我之前并没有治过肝衰竭的经验,只是按照仲景钦安卢氏医学的理路去辨证,刚开始就考虑太阴的问题,太阴病的提纲就是食不下,所以用了开中的方法,藿香、苍术、西砂、白蔻仁、陈皮、法半夏、茯苓、炙甘草、生姜,胃口稍好一些。之后就过渡到理中汤,四逆合理中之类,用了一段时间,胃口也好了,胃胀也逐渐消除,黄疸渐退,复查指标也在下降,这下医患的信心都提起来了。再后面又守住四逆合理中这个法,加了填精的药物,大概调理了3个多月,肝功能指标也彻底恢复正常了,我又开始给她调理类风关的问题,到目前大概3年了,随访患者身体一直都不错。

还有一个胰腺癌的案例,男,65岁,因为食欲下降,食后即吐,短期内体重下降20余斤,检查发现胰腺占位,医院判断已经错失手术时机,遂求治于中医,来诊的时候脉沉,两关滞。我发现他也存在共性的一个问题,就是太阴病的食不下,刚开始也是给他用开中的方法,很快胃口就好了,吃了也不吐了,之后就一直守住四逆益气填精的方法给他扶正,前后断断续续地治了将近3年。目前患者体重已经完全恢复,望之如常人,生活工作都很正常。

简单总结一下,身体的语言就是脉和证,透过这些语言读懂身体当下想要做什么,也就是找到病机,理法方药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在仲景钦安卢氏医学的实践中,我感受到自己时时刻刻都是在用六经辨证的理法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站在这个层面再去做临床,学习经典,颇有左右逢源之感。

自古以来儿科被称作哑科,因为诊断和治疗上都存在一定的难度。临证以来,根据仲景钦安卢氏医学的理法,我在儿科方面也做了一些探索和思考。

5

认识小儿的生理特点

首先,小儿的生理特点是比较特别的,吴鞠通先生曾用“稚阳未充,稚阴未长”来描述这个特点。顾名思义,小儿正处于阴阳初长的阶段,如春日之嫩芽向外鼓动绽放,因此身体的气机呈现出阳舒阴布、由里出表的整体态势。郑钦安也说:“凡人皆禀二气所生,有自然之理,小儿初生,尤若瓜果初出土之萌芽……生机原是自然,换肚换肠,亦是自然。”

根据《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载:“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齿为骨之余,发为血之余,齿更发长代表了骨骼血脉的生长蜕变,由此可以推论,在七八岁之后,小儿的生长发育主要集中在骨骼血脉等四肢百骸外在形态上面,直至二七、二八性成熟具备复制繁衍能力为止,而在七八岁之前,小儿的生长发育则以五脏六腑的内在完善为主。有经为证,《灵枢经·天年篇》有言:“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

可见十岁之前,小儿的生长发育主要在五脏的“定”亦即发育健全上面。为了更好地护持好小儿的生长发育,就需要护持好小儿生长发育的这个自内向外“透”的态势,这才是小儿的生机所在,亦才是“纯阳之体”的真义。如果是太阳和少阴是人体气化的核心,那么小儿气化的重点就在太阳,在表不在里。

6

关于“变蒸”的古说今解

小儿生长发育启动的这个势头反映在身体的方方面面,古人很巧妙地用“变蒸”这个词来描述,《诸病源候论》称之为“小儿变蒸者,以长血气也。变者上气,蒸者体热”,小儿有时会出现生理性的上气(作者注:逆喘、咳嗽)或者发热,此谓之变蒸,是小儿五脏六腑血气生长带来的正常变化。

我觉得“变蒸”这个词用得太妙了,北方人时常蒸馒头、包子,馒头和包子只有通过水热之气的蒸腾,才能变得饱满疏松、通透匀称,而馒头、包子也需要隔着笼屉,笼屉也需要具足一定的通透性,这样水热之气既可以往上蒸腾,蒸腾到上面的水也可以沿笼屉流下去,如此循环往复,才能完成“蒸变”的过程。

其实这也是钦安卢氏理解的人体生理,天地(亦即乾坤)合气之后,乾分一气落于坤中,形成坎水之卦。坎卦因为禀受乾元一气,亦即元阳,阳蒸坎水化气上行,至于华盖(肺),再激发离卦下行,二气往来化生中土,发育万物,形成后天的五脏六腑。这个二气往来就是“蒸”,只不过成人的“蒸”只是维护机体的日常功能而已,小儿的“蒸”是为了“变”,是为了生长发育,所以其“蒸变”尤其突出而已。万密斋在《幼科发挥》中指出:“变蒸虽是胎疾,非胎热胎毒之可比矣。此少阴生长之气,发育万物者。”

小儿的五脏六腑没有通过少阴生长之气的蒸变,如何发育完善呢?我们看小儿活泼好动,不喜静,可视作蒸腾之内在动力充足;肌腠皮毛时常开泄,较之成人要汗多,可视作水气蒸腾之外候正常。正常情况下,小儿周身的皮肤摸上去是饱满的,润润的,有一层微汗,这个饱满和润泽就是蓬勃生机的显露,也是五脏六腑能够推陈致新,不断充养完善的标志。与小儿的生理非常相似,树木是地球上很少见的能逆着地心引力不断向外向上延伸生长的生命。就像树木的健康依赖于在表的树皮那样,小儿的健康也需要重表,重视对表的养护。

而蒸过馒头包子的人都知道,蒸馒头包子的过程中热气蒸腾,最怕揭开锅盖,一掀开锅盖,寒气一闭,馒头包子顿时会萎缩干瘪下去,不复饱满,此为外邪。另外,笼屉的通透性也很重要,木质的就要比金属的好些,因为木性更通透些,如果水热之气不能上达,蒸的过程也会受到障碍,此为内邪。

所以小儿蒸变的过程,一旦感受外邪尤其是受风受寒,或者饮食不节、肠胃积滞,都会从内外两方面影响蒸变的过程,阳气不能自内而外的宣通,自然会出现各种病象,影响小儿的正常发育。比如说最为常见的小儿发热,大部分都是感受外邪或者饮食积滞,障碍了小儿蒸变的过程,引起发热。按照仲景钦安卢氏医学,常用桂枝法开解其表,疏通中焦,顺应了小儿的蒸变过程,这个方法不仅对小儿发热效果甚好,观察时间长了会发现小儿的体质也会变得越来越好。

郑钦安先生曾言:“至于外感一切,务察时令,小儿虽不能言,而发热之有汗无汗,口热不热,二便之利不利,只此数端,亦可以知其病矣。其至要者,太阳主皮肤,统营卫为第一层,六客中人,必先犯此,学者须知,切勿惑于小儿稚阳之体,原无伤寒之说,不知小儿气轻力薄,正易伤寒也。”

7

病例举隅:小儿病与外邪的关系

目前临床上就有不少人惑于小儿纯阳之体的说法,用药多偏于寒凉,不识解表,干扰了小儿蒸变的过程,导致病邪多滞于表。比如说小儿腺样体肥大,我认为现在临床所见的大部分属于小儿表证未解,而且是长期不解,进而导致表气不能宣通,阻塞肺窍,从而引起鼻咽部淋巴组织增生肥大这个结果,虽然通过疏导肺络、解表通窍的方法可以治好,但至少需要1-2个月的时间,甚至更长。

还有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不少也是太阳表证未解,内陷入太阴所造成的问题,今年我还遇到过2例小儿颈部淋巴结肿大的案例,有一例甚至肿大如桃李,望之骇然,究其原因,都是表证发热,没有及时解表处理或者滥用消炎药导致的,经用桂枝法解表,按其经络所在稍加葛根、柴胡之类很快也就痊愈了。

根据现代医学的研究,腺样体、扁桃体等淋巴组织在出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长大,4-6岁时为增殖最旺盛的时期,青春期以后就会逐渐萎缩。所以淋巴组织属于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与中医里面可抵御外邪的卫气相近,而小儿体表的淋巴组织容易增殖,正说明小儿生理性的防御重点在表而不在里,因此小儿的养护尤需重表。

还有小儿遗尿,通常的做法均以肾虚治之,有效有不效。其实从小儿蒸变的角度视之,诊断治疗应注意表的问题,临床所见更多属于膀胱气化失常。而引起膀胱气化失常的原因,大部分还是受寒,或者饮食积滞,或者劳累过度。《伤寒论》中太阳蓄水证一个很重要的主证就是小便不利,其实遗尿也可以看做是小便不利的一种表现来理解。

至于小儿惊风,如郑钦安先生所言:“所谓惊风者,因小儿发热抽掣,角弓反张,项强摇头吐舌,有时卒然掣动,若惊之状。前人不按经旨,见其惊状,即以惊风名之,而不知是外邪客于太阳之经络也。太阳之经络为外邪闭束,气机不畅,抑郁为热,热甚则风生,而抽掣角弓等情所以有也。此际正当用桂、麻二汤,或麻杏石膏等汤,以解太阳之邪,邪气解而风热即不生,何抽掣等症之有乎?市医遵守惊风一语,更立无数名目,以讹传讹,妄拟一派镇惊去风、逐痰之方,小儿屈死于此者,不知几百亿兆矣。况人身皮肤,第一层属太阳主事,岂有外邪入内,而不伤及者乎。”

现在小儿惊风的病人有时会被误诊为癫痫发作,细查其病,常因外感诱发,属于痉病的范畴,按照桂枝法解表,少佐解痉之品即可。我在临床上也碰到了一些,嘱咐其慎防外感,有外感的时候及时运用桂枝法解表处理,久之自然痊愈。

8

病例举隅:小儿病与饮食的关系

除了外邪侵袭,饮食过度,脾胃积滞也会影响小儿蒸变的过程,因此古人说:“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与寒”。

中焦既要健运,使气血生化有源,也要通畅,使少阴生长之气畅达,所以小儿的饮食常需要少一点,定时而不定量。临床上所见,小儿多饱食之疾,或晚餐过量,或营养过度,反而障碍其生长发育。

曾治过一个3岁小女孩,对多种饮食甚至米饭都过敏,每餐仅能食少量米粉,所以看上去身高体重要比实际年龄要小很多,家长心急如焚,四处求医未果。对于这种情况,治疗上我并没有急于补肾补脾,而是用了仲景钦安卢氏医学的开中之法,助其开中纳食,经过2个多月的调理,小女孩的饮食谱终于恢复正常,生长发育也逐渐恢复。(未完待续)

后记:

从古至今,都不乏因病学医的著名医家,远有李杲、黄元御,徐大椿,近有孔伯华、施今墨、刘渡舟、岳美中等。痛苦既可以让人沉沦失措,也可以让人奋发有为。

一个处在人生之旅上升期的青年医生,愿意再一次回首过去的痛苦并袒露心扉,这既是一种勇气,更是希望借此告诉广大中医同道,以明师为镜,以经典为镜,以同行者为镜,找到并保有自己的初心。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篇。

赵江滨医师简介


医学硕士,主治医师,毕业于广西中医药大学,跟随刘力红教授学习中医及中国文化十余年,致力于钦安卢氏医学与黄帝内针的理论、临床研究。现任南宁同有三和中医门诊部医疗部主任,三和书院医道传承项目教研组负责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