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嘉庆七年进士陶澍书札

 百了无恨 2020-07-09

释 文:           

清河之亏,乃因盐务改行票盐,裁去永丰埧费八千两,仅得经费五百两(先年王国佐支出四千两,伊接任但得五百)。又因少穆先生裁改当铺之三分息为二分,而清河商众不送当,规又去其一万二千余两。河务向有另案功程,清河亦有调剂,可得数千金,其年亦分毫全无。以通省水陆首站,并非江藩参而仆赏其惰也。且其蕃县之亏不过九百余两,清河之亏不过二千余两。今于十日之限,业已全交矣。官限不逾而国帑有着,若通省能仿此施行,不亦可乎?若彼时必撤而不许其立限以交,则舍此一署,亦别无机会可图,必至于死而后已。他人之亏数万者不死而数千者则死,似亦非事实所宜也。至陶焜干以北署南乃盐务之常,而伊尚未引见,例不准调,所谓调者亦不过暂时调署而已。而伍丞乃以此预为截断,且以数年来尽当苦差,累不可言为词,试思通省同知可言为词,怨望乎?挟制乎?此风诚不可长也。其实盐务出力尚自有人,如童在塘、谢墨卿之办票盐,始终其事,辛苦数年,课增三百余万,厥功甚伟。而任前署海州时却于盐务膜不关心,未闻有手足之助也。童、谢本系应升,此外如毛如徐皆有升衔,而仆为盐务计,则尤以黄南坡为最宜,如此时有直隶州缺则应以畀之。倘仍俟周丞之缺,则不如径令暂陞南监制一缺。伊有知府之案,遇缺仍可陞用,无碍也。仁棣以为何如?至仆之于芸楣,本系一体,如影随形,并无彼此。立浦上颇闻人称之,似不至有惿。其不揭前任之亏,未免仁柔,总须抉破为是。即成勃之亏,亦终于应参,但不必列入甄别耳。

头疼幸已愈,而心血耗枯,百病皆起,日费支持,承慰问甚感。

即候日祉,不宣。 阅后丙之。

廿一日亥刻。

为政务实的陶澍

陶澍(一七七八至一八三九),字子霖,号云汀,谥号文毅,湖南安化县人。嘉庆五年(一八〇〇)举人,七年(一八〇二)进士,任翰林院编修,后升御史。历任山西、四川、福建、安徽等省布政使和巡抚,后官至两江总督加太子少保。
道光十二年(一八三二),为强兵御侮,奏陈《筹议海洋会哨章程》,督饬总兵关天培率水师去沿海侦查走私活动,将英国商船“阿美士德号”驱逐出境,史称“胡夏米事件”。道光十九年(一八三九),提出严禁鸦片以制止白银外流,并发布稽查巡缉章程,缴获大量烟土、烟具。陶澍为官期间,在除恶安民、抗灾救灾、兴修水利、整顿财政治理漕运、倡办海运、革新盐政、整治治安、兴办教育、培养人才上做出了较大的贡献。著作有《印心石屋诗抄》《陶文毅公全集》等。
在政治上,陶澍堪称传统社会末期杰出的政治家。陶澍理政治民强调“事必躬亲”,文牍堆积如山他不愿借书吏之手,都要亲自处理。陶澍任安徽布政使时,发布《堂规十一条》《晓喻铺户》,治理衙门作风;任两江总督后,裁革两淮盐政衙门,每年两万两“赏需银”不再馈赠给总督署;兼理两淮盐政后,每年将领取的五千两养廉银上缴国库。陶澍不仅不“百方罗致”,就连兼职的工资和合法的收入也辞而不受。这些廉洁之举,被后世所崇。陶澍病逝后,淮商感公清德,特集白金四万两为赠。徘徊于门不敢进,夫人拒收。并问:“吾夫子曾受若辈金乎?”皆曰“未也。”夫人曰:“是不可以死后污吾夫子。”道光帝也给予他“操守好”的评价。去世后,道光皇帝在碑文的结尾写道:“绩著旗常,万里重江淮之寄;神归箕翼,千秋伤柱石之摧。聿垂永誉于螭蚨,用表崇封于马鬣。昭兹来许,播厥休声。”林则徐曾作一挽联:“大度领江淮,宠辱胥忘,美谥终凭公论定;前型重山斗,步趋靡及,遗章惭负替人期。
张佩纶曾在其《涧于日记》里写道:“道光来人才当以陶文毅为第一。”陶澍对后期的林则徐、魏源、包世臣、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李鸿章等人的政治观念都有重要影响。在经济上,陶澍是中国近代经济改革的先驱,他提出的漕盐改革、自铸银币等,皆突破封建经济的藩篱,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商人地位的提高。在思想上。陶澍作为经世致用思潮的倡导者与实践家,于西方列国大肆入侵的前夕,将中国传统的爱国主义思想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为古老的中国走向世界、走向近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