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E22:破茧而出:觉醒、斗争和包容!

 扫地僧一一 2020-07-09

真正的牢笼存在于人心之中,拆毁心中的画地自限和自我消耗就如同解开乱成一团麻的线头一样困难。我们并非缺乏解开它的能力,但缺乏解开它的耐心。机器人能解开任何一种缠绕在一起的线头,但人不行。即便再有耐心的人,在尝试几次之后就越逐渐滋生出一种情绪,这种情绪会让人渴望加速解决眼前的问题,如果问题不能解决,急切的心情就会像发烧时的体温一样急剧升高。

在《结构学》的《精神结构》中阐述过:情绪只是一种指示刻度,它所指向的是精神结构调度机制中的死循环。打破死循环的方式通常是用优先级更高的东西去抢占或者中断——就如同你身边突然出现意想不到的声响、强光、危险等强刺激,这种危及生存的刺激会触发精神结构调度机制中优先级更高的响应,从而中断你当下所沉浸的死循环。这就是为什么心情不好的时候,反而需要通过改变外部的环境,甚至是与熟悉的环境产生强烈反差的元素来阻断深陷某种情绪中不可自拔的死循环。

人的心情是如此,一个人的生存状态也是如此。我们在《A189:高度敏感的人群如何自救?》和《E12:如何把一手烂牌打的更烂?》中阐述过作为一个人是如何把自己由内而外的锁死在某种层级的生存结构之中。

人的束缚是由内而外层层捆绑而成的。首先是缺胳膊少腿这种直观缺陷,限制了生命体最基本的功能,继而在精神结构中形成自卑的漩涡。其次是自己的认知、心态和观念困住了自己,让自己的行为进退失据、患得患失、求而不得。最后是成长过程中熟悉的生存环境编织的牢笼,在自己与真实的世界之间形成一种遮蔽、约束和依赖。人在熟悉的环境中会感到安全,熟悉能带来确定性,确定性则让精神结构中的抽象自我对感知的主观世界形成主导性并拥有控制力——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安全感和让人感到安心的内在机制。

在现实中,人为了追求安心往往不计成本——连死都不怕就怕不安逸。只有极少数的人能理性的克制住不确定带来的焦虑感,做出最有利的抉择,或坚持最有利的选择。不管是因为相信而看见,还是因为看见而相信,不管是见大行远还是见微知著,只有“看见”才能在面对迷雾和未知之时气定神闲,否则,总有一个质疑的声音在那条人迹罕至的道路上回荡在你的耳边,让你心里泛起嘀咕:我是不是走错了!

人类自从由狩猎转向农耕之后,就习惯性固定在一个地方,一代接力一代,年复一年的把周遭的一切都摸的清清楚楚,所有的腾挪和博弈都在方寸之间。虽说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然而,不到生存难以为继,往往不会背井离乡四处迁徙。即便是城市化之后的生活,绝大多数人的活动的范围也非常有限,没有人在广袤的国土上随意的迁徙,反而三点一线固化的更加厉害。其实,这些外显的行为都是被一种内在的东西所驱动。

分离

中国人常说:天下无不是之父母。言下之意就是:天下的父母没有一个不爱自己的孩子。但中国社会的代际之间的撕裂是触目惊心的,许多母亲的心中总是充满着怨念——似乎有种无形的东西怂恿着她们采取破坏的方式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她们的内心越是焦虑和恐慌,就越渴望抓住点什么,可是又总感觉自己什么都抓不住。越抓不住就越恐慌,越恐慌就越想抓住。在日常生活中,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有一种饿叫妈妈觉得你饿,有一种需要叫妈妈觉得你需要——人在经历过世事的沉浮,被社会冷眼无视多年之后,回忆起这一幕或许会潸然泪下,把这看成是带着温度的回忆。但在刚刚开始探索世界,对一切充满美好憧憬的时刻,它显然是一种无法忍受的束缚。人类总是通过失去发现拥有,通过苦难感受到温馨。

人会对看不清全貌的东西充满恐惧和期待。人最初能接触和能依靠的只有自己的父母。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相爱相杀,往往会纠缠好多年,甚至伴随一生。它会经历:控制、失控、觉醒、纠缠、决裂、包容整个流程。而且,越是社会急剧变化的时期,代际之间的纠缠更加不可避免。人类之所以能进步就是因为下一代不听上一代的话;人类之所以还没有崩溃,就是因为姜还是老的辣。纵观代际冲突的整个流程,似乎透露着某种关于生命体本源的隐喻。

生命体的成型要经历三个层次的分离:第一个层次是从母体中脱离,成为一个能独立运行的主体。第二个层次是抽象自我的形成,开始分出我与世界的边界——人类的小孩在2岁之前是分不清我和你的,因为精神结构的层次处于条件反射的层级,还无法升级到智能程度。更简单的说,就是精神结构的抽象自我还未形成,自我与外部世界浑然一体,并无清晰的边界。当一个小孩分得清我和你的区别的时候,在其精神结构中,自我与外部的世界就已经存在清晰的边界。第三各层次是独立自主:它包括对外部世界的自主支配也包括对自我的主导性支配。说的更通俗一点,就是从精神上还是物质上都完全独立自主,由另一个生命体的附属部件成为一个真正的个体,能通过与外部进行交换来维系自身的存续——不管是与其它生命体建立关系还是从外部获取资源,都能在自我决策下维系着稳定和持续的存在。我们通常说的不独立或者巨婴都是第三个层次还未完成的结果。

斗争

鸡蛋从里面打破是诞生的生命,鸡蛋从外面打破只不过是一种食物。当分离开始的时候,斗争也就随即而至——这世间最惨烈的斗争往往发生在一个完整生命破茧而出之时:是化茧成蝶还是胎死腹中,取决于充斥着控制和撕裂,带着血腥味的斗争结果。所有的巨婴都是这种斗争的失败者!

一个充满恐惧和怨念的人,对自己不满自然也就对外部的一切都充斥着不满。《E12:如何把一手烂牌打的更烂?》已经清晰的阐述了它外显的形式和内在的逻辑。中国社会的母亲普遍被怨念和恐惧所笼罩,并深陷一种无力的自我消耗和恶性循环之中而不可自拔:儿女奋力挣脱她们的控制,丈夫不是逃离就是装傻充楞,对她们的幽怨采取眼不见心不烦的策略。她们的儿子,不是被牢牢的控制住,呈现出软弱、无力、消极还缺乏主见的废物状态,就是极力撕裂并主动隔离,甚至对她们的恐慌、控制、自卑充满了仇恨和愤怒。她们的女儿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同样的歇斯底里,并且准备有样学样的继续在下一代上演…

如果你在一间着火的房子中醒来,而你的母亲却完全看不见烧起来的大火,你起身的动静会打破她内心的平静,她的不安会强迫你安静睡下。而看清了危险迫在眉睫的你是无法若无其事继续装睡的…

当你看清了一个人的行为和怂恿这些行为的心理并非源于她的本意,而是受制于一种不可控的内在冲突。你就不会感到她面目可憎而是充满同情——因为她并不是想主动伤害你的人,她不过是载体和被控制的宿主,正在被一种无形的东西所支配。她的一切焦躁、绝望、幽怨、控制和疑神疑鬼等异常行为都被自己的精神结构所支配,而雕塑她的精神结构的无形之物才是一切的主谋!

包容

有个朋友曾对我说:你对弱小缺乏同情。尤其是看清了那些被自我遮蔽裹挟着进退维谷又无可救药的人所呈现出来的无力、贪婪和晦暗之时,你缺乏哀其不幸的同情。在看到别人要掉到坑里的时候,哪怕是你的朋友和亲人,你也不会用尽全力去阻止,而是冷眼旁观等人家掉进坑里再说。我一时居然无言以对,仔细想想,似乎真的有点是这样…

一直认为人应该认清现实,学习规则并利用规则,最后突破规则的限制。生命体的真正力量来自内部,从来就不来自于外部,努力突破的抗争才是生命体本源的样子。为什么我对自我作死的弱者缺乏拉一把的意愿,反而冷眼旁观其自生自灭?这是一种什么变态的心理呀!

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这个门槛太高,绝大多数人的生存状态是:不知道自己怎么来的,也不知道自己怎么没的,每天不知道要干什么,随波逐流,被无形的洪流裹挟着动弹不得,似乎做什么都无法获得预期的结果,不是掉在坑里就是正赶往掉坑里的路上。

如果与你有着不可割裂强连接的至亲被一种无形之物所怂恿、困扰和操控,它们就失去了自我,而沦为无形之物的宿主和载体。它的操控通过这样的载体以及载体与你无法撕裂的关系,将你也纳入其中。因此,许多人对母亲的反抗,事实上是在反抗宿主背后那种无形之物的控制和束缚。然而,任何反抗最终都落在载体身上,演变为亲情人伦间的撕裂,留下相互伤害的伤疤…

代际之间的冲突不是人与人的冲突,而是两种观念的冲突——这些观念是一种生存策略,它基于自己所看到的世界,以及自己所看到的自己做出的判断。意识形态所引发的人群之间的厮杀和这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它所控制的宿主是规模更庞大的共同体!《结构学》所揭示的底层逻辑往往在日常最细微的细节和波澜壮阔的群体轨迹中呈现出同样的特征…… 当两个阵营经过数十年的相互撕扯,依然势均力敌的长期共存,就会逐渐滋生出一种强调相互理解和包容的观念。一只小兔子身上扎进去一根刺,它可能终日痛苦不安,辗转反侧。一头老虎身上扎了一根刺,平时可能并不在意,只有触碰到伤口的时候才意识到它的存在。一头巨型恐龙坚硬的外壳上可能随时都扎满了各种刺。但是它几乎没有意识到这些刺的存在!只有强大到对方无法伤害你的时候,你才可能做到真正的包容。真正的包容不可能发生于同一平面。就如同组织中竞争同一个岗位的人,无法真正做到大度和礼让。如果无法做到和光同尘,恰恰是因为自己还未能登临彼岸,也还无法进得了窄门!阅读《C3:秩序的价值》和《C9:隐蔽的门槛》及《结构学概论

注:所有付费文章和不公开的内容觉悟社里都有,及时查看觉悟社更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