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4578 中国小说史.doc
2020-07-09 | 阅:  转:  |  分享 
  
中国小说史(9020)自学考试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中国小说史》是基础教育(中文方向)的专业基础课,要求学生掌握两方面的内容,即中国小说史的发展脉络和中国小说史上的重要作家作品。本课程自学教材为李悔吾著《中国小说史漫稿》,主要参考书为陈文新等著《明清章回小说流派研究》。其考试标准比照全日制普通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相同课程制订。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神话、寓言、散文——中国小说的萌芽期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重点是先秦、两汉中国小说史的发展情形,要求考生对神话、寓言、史传中所蕴含的小说因素有较为清晰的了解。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小说的概念

本节的重点是对小说下定义,并追溯中国早期的小说概念。

第二节小说与神话

本节的重点是考察先秦、两汉神话中的小说因素。

先秦、两汉的神话、寓言史传中蕴含了若干小说因素,正是这些因素酝酿出中国古代小说的幼芽。

上古神话传说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艺术创造,保存中国古代神话最多的作品是《山海经》

第三节小说与寓言

本节的重点是考察先秦、两汉寓言中的小说因素。

寓言以虚构的故事说明抽象的道理,附于子、史中,为议论服务,形体尚未独立。



第四节小说与先秦两汉散文

本节的重点是考察先秦、两汉散文中的小说因素。

被鲁迅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以人物为中心,注意选择典型材料。

(三)考核知识点

小说定义中国早期小说概念

先秦、两汉的神话、寓言、史传中的小说因素

(四)考核要求

1、识记

小说 神话 寓言

2、领会

先秦、两汉神话、寓言、史传中的小说因素。

第二章志怪与志人——中国小说的童年期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重点是这一时期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品,要求考生有清晰了解。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志怪小说

本节的重点是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代表作《搜神记》。

魏晋南北朝小说有简单的情节,有一定的人物,有的还有一定的描写,已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但内容上注重实录,形式上“粗陈梗概”,只能算是小说的雏形。

第二节志人小说

本节的重点是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世说新语》。

重点篇目:石崇斗富、子犹访戴。

(三)考核知识点

1、魏晋南北朝小说史脉络

2、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中的重要作家作品

(四)考核要求

1、识记

志怪小说 志人小说 干宝《搜神记》 刘义庆《世说新语》

2、领会

魏晋南北朝小说的特征。

第三章唐人传奇——文言短篇小说的成熟期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重点是唐人传奇的体制特征、发展阶段和名家名著,要求考生有全面清晰的了解。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唐人小说成熟的标志

本节的重点是唐人传奇的体制特征和小说史意义。

传奇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型文言小说,其特点是叙事曲折细致,形象鲜明生动,篇幅较长,讲究文采。得名于晚唐裴铏的小说集《传奇》。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的成熟,“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与诗律可称一代之奇”。其演进具体表现在:

a.“始有意为小说”,即有意虚构。

b.“篇幅曼长”,“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以人物为中心,情节曲折,描写细致。

c.内容由“志”鬼神之“怪”到“传”人事之“奇”。

第二节唐人传奇发展的几个阶段

本节的重点是唐人传奇发展阶段的划分和重要作家作品。

1、唐传奇的发展阶段:

a.初期:从志怪向“传”人事之“奇”过渡。代表作品:《古镜记》、《补江总白猿传》、《游仙窟》。

b.盛期:作家蔚起,名作如林,最突出的是爱情题材的兴盛。

蒋防的《霍小玉传》被誉为“唐人最精彩动人之传奇”;

元稹的《莺莺传》对后世文学影响最为巨大;

沈既济的《任氏传》最早刻画出优美动人的狐精形象,影响了后来《聊斋志异》等的创作;

沈既济的《枕中记》、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演变为成语“黄粱一梦”、“南柯一梦”。

c.晚期:爱情题材消歇,侠义题材兴起,神怪色彩加强。

此期出现了许多传奇专集,以牛僧孺《玄怪录》、李复言《续玄怪录》、裴铏《传奇》等较著名。

此期的单篇传奇,代表作有杜光庭的《虬髯客传》,其主要人物虬髯客、李靖、红拂,号称“风尘三侠”。

宋初李昉主编的《太平广记》,是第一部古代小说总集,保存唐传奇甚多。

2、重要作家作品

①蒋防《霍小玉传》:霍小玉的性格特征;霍小玉悲剧的社会根源。

②白行简《李娃传》:李娃、郑生的性格特征;作品的情节、结构特点;场面的生动描绘。

③元稹《莺莺传》:崔莺莺的性格特征;作品的社会现实意义及局限性。

④李朝威《柳毅传》:柳毅的性格特征;钱塘君的性格特征。

⑤李公佐《南柯太守传》:淳于棼形象的社会意义;作品的寓意。

⑥杜光庭《虬髯客传》:“风尘三侠”的性格特征比较。

(三)考核知识点

1、唐人传奇的体制特征和小说意义

2、唐人传奇的发展阶段

3、唐人传奇重要作家作品

(四)考核要求

1、识记

《霍小玉传》、《莺莺传》、《李娃传》、《柳毅传》、《南柯太守传》、《虬髯客传》等名著的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风尘三侠”和《太平广记》等名词。

2、领会

唐人传奇的体制特征和发展阶段。

3、应用

分析霍小玉、李娃、莺莺的性格特征。

分析《南柯太守传》的寓意。

《霍小玉传》、《莺莺传》、《任氏传》的小说史意义。

第四章宋元话本——中国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重点是宋元话本的小说史意义、话本小说的体制和宋元时代的重要话本,要求考生有较为清晰的了解。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话本的源流

本节的重点是宋元话本的小说史意义。

宋元话本是宋元时期说话艺人讲故事的底本。宋元话本的出现是“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文学语言由典型的文言变为通俗的白话,描写对象由唐传奇以上层士子贵族为主角到话本以下层市民为主角,描写方法由唐传奇的诉诸视觉到受“说话”诉诸听觉的影响,形成中国古代小说重视情节,把环境、人物描写与情节发展、人物行动紧密结合的特色。

第二节从说话伎艺到话本小说

本节的重点是话本小说的体制。

话本小说的体制,包括入话(诗及解释)、头回、正话、篇尾四大部分,以诗起,以诗结,核心是正话。“头回”是“入话”之后插入的一段与正话相类或相反的故事,可长可短,可有可无。

第三节现存宋元话本作品概况

本节的重点是宋元时代的重要话本。

现存最早的话本小说集是《清平山堂话本》。讲史话本取材于历史,篇幅长,与一般取材于现实的短篇话本小说不同。讲史话本对长篇章回小说的出现产生了重要影响,如《三国志平话》之于《三国演义》,《大宋宣和遗事》之于《水浒传》,《武王伐纣平话》之于《封神演义》,《七国春秋平话》之于《东周列国志》等。还有“讲经”话本,今存《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对《西游记》成书有重要影响。

重要作家作品:

①《碾玉观音》:璩秀秀形象的特点;作品所反映的主要社会问题。

②《错斩崔宁》: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巧合在情节发展中的作用;作品的影响。

③《闹樊楼多情周胜仙》:周胜仙的形象特点;喜剧性手法。

④《快嘴李翠莲记》:李翠莲形象的特点;寓于喜剧色彩的深刻悲剧。

(三)考核知识点

1、宋元话本的小说史意义

2、宋元话本小说的体制

3、宋元时代的重要话本

(四)考核要求

1、识记

《碾玉观音》、《错斩崔宁》、《闹樊楼多情周胜仙》、《快嘴李翠莲记》等名著的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话本、《三国志平话》和《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等名词。

2、领会

宋元话本的体制特征。

3、应用

宋元话本的小说史意义。



第五章明清——中国古代小说的鼎盛期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重点包括:明清章回小说的形式、明清章回小说的主要类型、明清章回小说概况、明清文言小说概况,要求学生对中国古代小说鼎盛期的情形有全面掌握。

(二)课程内容

章回小说是古代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其特点是分回标目,段落大体整齐。明清章回小说代表了古代小说的最高成就,是“中国小说史”课程学习的重点。

明清章回小说出现了许多类型,主要有:

a.历史演义:反映某一特定历史阶段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以朝代兴衰为主体,以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为宗旨,代表作是《三国演义》,还有《东周列国志》等。

b.英侠传奇:侧重表现历史上传说中的英雄个人、英雄家族、英雄群体,多有虚构。代表作是《水浒传》,还有《杨家将演义》、《水浒传后》、《说岳全传》等。

c.神魔小说:以神魔怪异为题材,多想象虚构。代表作是《西游记》,还有《封神演义》等。

d.人情小说:取材现实生活,反映世态人情。《金瓶梅》是其早期代表作品,曹雪芹的《红楼梦》代表其最高成就。

e.讽刺小说:揭露社会现实,展示人情冷暖,在表达上注重“旨微而语婉”。代表作是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f.公案小说:以案件为依托,揭露昏官,歌颂清官。主要作品有《龙图公案》(即《包公案》、《海刚峰先生居官公案传》等。

g.才子佳人小说:清初涌现的一批中篇婚恋小说,以青年男女一见钟情,小人挑驳,经离乱而终至团圆为模式,其主人公具有理想化色彩,表达方式有公式化缺点。代表作是《平山冷燕》、《玉娇梨》、《好逑传》等。

明清章回小说从创立、发展到高峰,大体以《金瓶梅》的出现为标志,划分为前后两大阶段。《金瓶梅》以前的作品主要写历史题材、英雄豪侠,富于传奇色彩,大都是在民间传说、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由作家再创作而成。《金瓶梅》由文人独立创作,题材由历史转向历史,注重描写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拟话本是明清文人模仿宋元话本小说创作出的白话短篇小说,代表作是冯梦龙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凌濛初的“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和陆人龙的“一型”(《型世言》)。李渔是清代拟话本小说的代表作家,有《十二楼》、《无声戏》(又称《连城璧》)两部拟话本集。

文言小说在明清两代取得了新的成就。

明初瞿佑的《剪灯新话》,是从唐传奇过渡到《聊斋志异》的桥梁。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用传奇法而以志怪”,代表了文言小说的最高成就。

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在写作上与《聊斋志异》形成对照,“完全模仿六朝,尚质黜,叙述简古,力避唐人的做法。”

(三)考核知识点

明清章回小说形式

明清章回小说类型与各类型代表作

拟话本及其代表作

文言小说代表作家作品

(四)考核要求

1、识记

章回小说拟话本《剪灯新话》《阅微草堂笔记》

2、领会

历史演义英侠传奇神魔小说人情小说讽刺小说公案小说才子佳人小说

3、应用

分析《金瓶梅》在中国小说史上的标志性意义

第六章《三国演义》——历史演义审美规范的确立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重点是《三国演义》的基本内容和审美特点,要求学生深入掌握。

(二)课程内容

①小说的中心内容是描写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军事斗争。《三国演义》标志着历史演义审美规范的确立。

②小说的主要线索:以魏、蜀两国的矛盾斗争为主线,以诸葛亮为中心来展开故事情节。

③小说的人物塑造,历来的所有“三绝”之说:

诸葛亮是全书的真正主角,是一个智慧和忠贞的典型;

曹操是全书最为活跃的人物之一,是一个“奸雄”典型,既奸诈残忍,又有雄才大略。

关羽是“义勇”的化身,勇武超群,忠义凛然,但又“刚而自矜”。是个悲剧英雄。

其他如刘备、张飞、周瑜、鲁肃、司马懿等,也都性格鲜明。

④高度艺术化的战争描写。特点是在政治、外交、军事斗争相结合中,突出斗智,强调“人谋”,注意通过战争刻画人物形象。大的战役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是如此,较小的战役如失街亭等也是如此。

⑤锦囊妙计和“如此如此、这般这般”是《三国演义》制造悬念的主要技巧,目的是让读者总是知道结果之后才知道原因。

⑥语言特点:“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三)考核知识点

《三国演义》的中心内容、主要线索、人物塑造、战争描写、悬念技巧、语言特点。

(四)考核要求

1、识记

“三绝”

2、领会

《三国演义》的中心内容、人物塑造、战争描写、悬念技巧

第七章《水浒传》——英侠传奇审美规范的确立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重点是《水浒传》的基本内容和审美特点,要求学生准确掌握。

(二)课程内容

①《水浒传》标志着英侠传奇审美规范的确立。其重点是描写豪侠人物如武松、鲁智深等人不受社会和家庭约束的生活世界,也用相当笔墨描写梁山起义从发生、发展到失败的过程。

②“逼上梁山”的思想意义;广泛而深刻地揭露了统治者的罪恶,肯定豪侠的正义行动和反抗精神。

③形象塑造的杰出成就:

宋江:仗义疏财,忠义思想严重。宋江与梁山义军的发展、失败密切相关。宋江及受招安的思想评价。

林冲:“逼上梁山”的“逼”在他身上体现得最为充分。林冲性格的发展:安于现状,怯于反抗;在不断地迫害下反抗情绪不断增强;在忍无可忍、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杀死仇人,奔上梁山,成为梁山义军中立场坚定的著名英雄。

鲁智深:坦荡正直,嫉恶如仇,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侠义精神的表现者。

武松:力和勇的化身,敢作敢当,办事精细。

李逵:性格直朴粗鲁,反抗性强,斗争坚决。

④人物描写艺术的进步:写《三国演义》比较,注意写出人物性格形成的环境,表现人物性格的发展。细节描写和个性化语言加强。

⑤以第三人称限知叙事制造悬念,与《三国演义》相比,具有生活化的特点。如“武松威震安平寨”。

⑥《水浒传》续书,陈忱《水浒后传》、俞万春《荡寇志》较为重要。

(三)考核知识点

“水浒传”的内容重点,林冲、鲁智深形象分析,“武松威震安平寨”的悬念技巧、《水浒传》续书

(四)考核要求

1、识记

《水浒传》两种主要续书

2、领会

林冲、鲁智深的性格特征

3、应用

分析“武松威震安平寨”的悬念技巧

第八章《西游记》——神魔小说审美规范的确立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重点是《西游记》的基本内容和审美特点,要求学生准确掌握。

(二)课程内容

①《西游记》标志着神魔小说审美规范的确立。全书以孙悟空为中心,歌颂了摆脱束缚、追求自由的斗争精神,歌颂了为正义事业战胜险阻、坚忍不拔的进取精神。小说对中国的志怪传统既有继承,又有超越。

②小说的结构:前七回,写孙悟空出世和大闹“三界”;八至十二回,写唐僧出世,交待取经缘起,在全书中起过渡作用;十三回以后,写西天取经经过。

③形象

孙悟空:小说的真正主角。本领大,个性意识强,热爱自由,勇于斗争,嫉恶如仇,乐观幽默。

猪八戒:成功的喜剧形象,与孙悟空相映生辉。作品既写了他的朴实憨厚,更写了他爱小便宜、贪女色、进谗言、不坚定等诸多缺点。其形象引人发笑但并不令人厌恶。

唐僧:虔诚而迂腐;既是取经队伍的领导,又缺乏能力,是非不分,影响取经进程。

④形象塑造的独特性:“三性”统一。神性:超现实的神奇本领;人性:具有现实生活中人的思想感情、七情六欲;动物性:保留了动物原形的特点。孙悟空、猎八戒比较完美地体现了其形象塑造的特点。

⑤《西游记》续书,以《西游补》和《后西游记》较为成功。

(三)考核知识点:

《西游记》的中心内容、人物形象及其塑造特点、《西游记》续书。

(四)考核要求

1、识记

《西游记》两种主要续书

2、领会

孙悟空、猪八戒的性格特征

3、应用

分析《西游记》形象塑的独特性。

第九章《金瓶梅》——人情小说审美规范的确立

(a.打破了“大团圆”俗套,创造了中国小说史上震撼人心的悲剧;

b.打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传统写法,“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在具体环境中刻画出丰富复杂的形象;

c.打破单线发展的传统结构,多重线索、多层次、多侧面地展现生活。

⑦《红楼梦》研究

旧红学派:又称索隐派,致力于寻找隐藏在人物和故事背后的“本事”或“微言大义”,以王梦阮《红楼梦索隐》和蔡元培《石头记索隐》为代表。

新红学派:又称“自传说”。认为《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叙传”。以胡适的《红楼梦考证》为代表。

⑧《镜花缘》

全书一百回,前五十回写唐敖、林之洋游历海外诸国的故事,后五十回写一百名才女各显其才的故事。

作品以对幻想中的海外世界的描写,来暴露、讽刺现实,寄托理想。

男女颠倒的“女儿国”,突出了尊重妇女、提高女子社会地位的民主思想;“好让不争”的“礼义之邦”君子国,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白民国”讽刺了八股科举下知识分子的空疏无学;“只重衣冠不重人”的“两面国”,嘲讽了“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丑恶社会现象。

(三)考核知识点

《红楼梦》的版本、爱情描写、人物形象和小说史意义

(四)考核要求

1、识记

脂评本程高本

2、领会

掌握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的性格特点

3、应用

分析《红楼梦》的小说史意义

第十二章“三言”“二拍”及其他短篇白话小说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重点是“三言”“二拍”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色,要求学生准确掌握。

(二)课程内容

“三言”“二拍”

①“三言”的代表作品: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三言”中最优秀的作品,由“从良”和“怒沉”两大部分构成。杜十娘的形象特点:稳重、老练、刚烈。

《卖油郎独占花魁》中的花魁与杜十娘身份相近,但性格不同。

《沈小霞相会出师表》:作品的思想内容;闻淑女的机智勇敢形象。

《滕大尹鬼断家私》:作品反映的社会问题,滕大尹“清官”不清的独特形象。

《施润泽滩阙遇友》、《桂员外穷途忏悔》歌颂友谊、批判背信弃义的行为。

②“三言”的艺术发展:“三言”中的明代拟话本与宋元话本相比,情节更趋复杂,形象更加丰满,描写更细腻精致。

③“二拍”多反映明代现实的作品,对晚晚社会和晚明市民生活、市民意识反映较充分。《转运汉遇巧洞庭红》等表现了商人对海外贸易、高额利润的追求;《同窗友认假作真》等写“婚姻也只自商量”,歌颂了自由择配;《青楼市探人踪》等揭露了“官即盗”、“盗即官”,官盗一体的罪恶现实。

(三)考核知识点

“三言”的代表作品、艺术发展和“二拍”的题材特点。

(四)考核要求

1、识记

举出四篇“三言”的代表作

2、领会

掌握“二拍”的题材特点

第十三章《聊斋志异》——文言短篇小说的高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重点是《聊斋志异》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色,要求学生准确掌握。

(二)课程内容

①《聊斋志异》古代文言小说的高峰,在对花妖狐魅的描写中,寄托作者的“孤愤”。

②关于爱情婚姻的作品很多,表现“知己之爱”的作品如《连城》、《瑞云》等,寓有期待知音的情愫。

③暴露社会黑暗,赞扬人民反抗斗争的作品,如《促织》、《席方平》、《窦氏》等。

④揭露科举制度弊端的作品,如《司文郎》、《贾奉雉》、《王子安》等。

⑤作品的艺术特点:“用传奇法而以志怪”,花妖狐魅,多具人情,情节曲折生动,变幻莫测。

(三)考核知识点

《聊斋志异》的代表作和艺术特点

(四)考核要求

1、识记

举出《聊斋志异》的代表作4篇

2、应用

分析《聊斋志异》的艺术特点

第十四章晚清小说——中国小说的变革期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重点是晚清谴责小说、侠义公案小说、儿女英雄小说和狭邪小说,要求考生对这四种小说类型及代表作品有初步了解。

(、





–16–









献花(0)
+1
(本文系mc_eastian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