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720 农业昆虫学.doc
2020-07-09 | 阅:  转:  |  分享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农业昆虫学课程代码:2720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农业昆虫学》是研究与农业有关昆虫的发生规律、控制和利用的原理和方法的一门科学,它是昆虫学的分支学科之一,也是一门具有广泛理论基础的应用学科。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昆虫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识别农作物常见的重要害虫,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及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预测预报和防治方法等,以期达到控害、高产、优质和维护优良生态环境的目的。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动植物检疫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学习本课程的先期课程有普通昆虫学、作物栽培学,其后续课程有植物害虫检疫学等。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昆虫的外部形态和内部器官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昆虫体躯的构造和昆虫内部各器官的位置及功能,掌握昆虫常见三种口器的构造特点及为害状。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昆虫的口器。(重点)

理解:咀嚼式、刺吸式、虹吸式、锉吸式口器的构造及其为害症状。

应用:了解昆虫口器类型和为害特性在害虫防治上的意义。

(二)昆虫的体腔和内部器官。(次重点)

识记:体腔;血腔;突触;激素;信息激素。

理解:昆虫各内脏器官在体腔内的位置、构造和功能。

应用:胃毒剂、拒食剂、熏蒸剂、神经毒剂、昆虫生长调节剂防治害虫的毒理。

(三)昆虫体躯的构造。(一般)

理解:昆虫触角、足、翅的构造、类型和功能。

应用:昆虫触角、足和翅的类型在实践应用上的意义。

第二章昆虫生物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昆虫的生殖方式、昆虫的休眠与滞育及主要习性,掌握昆虫的发育和变态。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昆虫的发育和变态。(重点)

识记:变态;龄期;补充营养;性二型;多型现象;世代;年生活史;一化性;多化性;世代重叠。

理解:昆虫变态的主要二种类型的不同点。

应用:研究昆虫年生活史的重要意义。

(二)昆虫的生殖方式。(次重点)

识记:孤雌生殖;卵胎生;多胚生殖。

理解:昆虫生殖方式的类型及其特点。

应用:研究昆虫的生殖方式在害虫发生、防治和益虫利用上的意义。

(三)昆虫的休眠、滞育和主要习性。(一般)

识记:休眠;滞育;单食性;寡食性;多食性;杂食性;趋光性;趋化性;拟态。

理解:昆虫休眠与滞育的异同点;研究和了解昆虫的群集、迁移和扩散的生物学特性对农业害虫的测报和防治的意义。



第三章昆虫分类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昆虫分类的基本知识,掌握与农业昆虫有关所属重要目、科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同翅目、鞘翅目、鳞翅目、半翅目、双翅目及其重要科。(重点)

理解:同翅目、鞘翅目、鳞翅目、半翅目、双翅目的分类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同翅目中叶蝉科、飞虱科、粉虱科、蚜科、绵蚧科、蜡蚧科、盾蚧科的主要形态特征;鞘翅目中步甲科、芫菁科、叩头虫科、吉丁虫科、皮蠹科、瓢虫科、拟步甲科、鳃金龟科、丽金龟科、天牛科、叶甲科、豆象科、象甲科的主要形态特征;鳞翅目中谷蛾科、菜蛾科、麦蛾科、刺蛾科、蛀果蛾科、卷蛾科、螟蛾科、夜蛾科、毒蛾科、天蛾科、弄蝶科、凤蝶科、粉蝶科、蛱蝶科的主要形态特征;半翅目中网蝽科、盲蝽科、花蝽科、缘蝽科、蝽科的主要形态特征;双翅目中瘿蚊科、食蚜蝇科、实蝇科、潜蝇科、黄潜蝇科、花蝇科、寄蝇科的主要形态特征。

(二)直翅目、缨翅目、脉翅目、膜翅目及其重要科。(次重点)

理解:直翅目、缨翅目、脉翅目、膜翅目的分类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直翅目中斑腿蝗科、蝼蛄科的主要形态特征;缨翅目中蓟马科、管蓟马科的主要形态特征;脉翅目中草蛉科的主要形态特征;膜翅目中叶蜂科、姬蜂科、茧蜂科、小蜂科、金小蜂科、赤眼蜂科的主要形态特征。

(三)昆虫分类阶元、昆虫的学名和昆虫纲的分目。(一般)

识记:种;学名。

理解:昆虫的种、亚种的学名规范性的表达。



第四章昆虫生态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农业生态系的基本理论,掌握各种环境因子对农业昆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与农业昆虫有关的物理和生物因子。(重点)

识记:有效温区;有效温度;有效积温;昆虫钟;生态抗性;遗传抗性。

理解:不同温区昆虫的反应;作物抗虫性的种类;天敌与害虫之间的关系。

应用:有效积温法则在预测害虫的发生期、推测昆虫的地理分布范围上的应用。

(二)农业昆虫的生存对策。(次重点)

理解:农业昆虫的生存对策类型及其内容;了解害虫生存对策的意义。

(三)农业生态学。(一般)

识记: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食物链;食物网;种群;生物群落;生态位;生境。

理解:研究与了解昆虫种群、群落与其生态系统中有关因子相互关系的意义。



第五章害虫调查和预测预报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害虫预测预报的发展动态,掌握害虫的调查、预测预报的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害虫的预测预报。(重点)

理解:害虫预测预报的类型;根据预测时间划分的测报类别;害虫发生期预测常用的方法;害虫发生量常用预测的方法。

应用:根据害虫发育进程推算以后虫期的发生期;根据有效虫口基数预测下一代的发生量。

(二)害虫的调查。(次重点)

理解:农作物害虫通常在田间的分布型;常用调查取样的方法;随机取样法田间调查的取样方式。

应用:田间药效试验防治效果的计算。

(三)害虫预测预报的发展与展望。(一般)

理解:害虫预报方法经历的4个发展阶段;害虫调查和预报手段上的新技术。



第六章害虫综合治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害虫综合治理的概念,掌握综合治理的经济学原理和主要措施。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害虫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重点)

理解: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机械防治和化学防治的概念与评价;农药的类型;根据作用方式杀虫剂的类型。

(二)综合治理的经济学原理。(次重点)

识记:EIL;ET。

理解:作物产量与害虫为害之间的三种关系。

(三)综合治理的概念。(一般)

识记:IPM。

理解:害虫综合治理理论产生的背景;综合治理的基本要点。



第七章地下害虫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我国地下害虫的主要类群及其发生特点,掌握重要地下害虫地老虎、蛴螬、蝼蛄、根蛆和金针虫的种类及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小地老虎、暗黑鳃金龟、华北大黑鳃金龟、铜绿丽金龟。(重点)

理解:小地老虎成、幼虫主要形态特征及为害状,小地老虎的生活习性、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诱杀成虫和诱杀、诱捕幼虫的方法;暗黑鳃金龟、华北大黑鳃金龟、铜绿丽金龟成虫和幼虫主要形态特征,蛴螬的为害症状和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应用:制定蛴螬综合治理方案。

(二)东方蝼蛄、单刺蝼蛄、沟金针虫、种蝇。(次重点)

理解:东方蝼蛄与单刺蝼蛄在形态特征、发生区域上的区别,蝼蛄的为害症状、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及防治方法;沟金针虫和种蝇的主要形态特征、为害症状及防治方法。

(三)我国地下害虫的类群及其发生。(一般)

理解:我国常见地下害虫的类群和发生为害的特点。



第八章水稻害虫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我国水稻害虫主要类群及其发生与为害情况,掌握水稻重要害虫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三化螟、二化螟、大螟的形态特征、为害特点、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重点)

理解:三种稻飞虱(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生活习性的异同;以褐飞虱为例,其虫情调查和预测的“两查两定”的具体方法和内容。

应用:分析影响水稻迁飞性害虫种群消长的关键因素。

(二)三化螟、二化螟、大螟。(次重点)

识记:蚁螟。

理解:三种水稻螟虫(三化螟、二化螟、大螟)生活习性的异同;以三化螟为例,进行“两查两定”的虫情调查与测报的具体方法和内容;栽培措施治螟的依据。

(三)其他常见水稻害虫。(一般)

理解:稻蓟马、稻象甲、稻水象甲、稻纵卷叶螟、直纹稻弄蝶、黑尾叶蝉、白翅叶蝉、中华稻蝗、稻瘿蚊、稻黑蝽的主要识别特征和防治方法。

应用:在稻田生态系中,影响水稻害虫种类变化或优势种群演替的主要因素。



第九章小麦害虫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我国小麦主要害虫及发生与为害情况,掌握小麦重要害虫麦二叉蚜、麦长管蚜、禾谷长管蚜、麦叶爪螨、麦岩螨、黏虫、小麦吸浆虫的形态特征、为害特点、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麦二叉蚜、麦长管蚜、禾谷长管蚜。(重点)

理解:麦二叉蚜、麦长管蚜、禾谷长管蚜形态特征(体色、触角、腹管)和生活习性的主要区别;麦蚜类发生猖獗的气候条件;麦蚜防治适期预测方法;田间喷药治蚜适期与措施。

(二)麦叶爪螨、麦岩螨。(次重点)

理解:麦叶爪螨、麦岩螨的分类地位与为害症状;麦叶爪螨、麦岩螨的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和虫情调查和预报方法。

(三)黏虫、小麦吸浆虫。(一般)

理解:我国东半部地区黏虫发生区及其发生地的划分和南北往返水平迁飞的途径;黏虫发生期和发生量的预测方法;黏虫的防治策略;小麦吸浆虫的发生与小麦生育期的关系;幼虫、成虫期药剂防治的具体措施。



第十章杂粮害虫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杂粮重要害虫玉米螟、高粱条螟、东亚飞蝗、甘薯天蛾的形态特征、为害特点、发生规律的防治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玉米螟、高粱条螟。(重点)

理解:玉米螟在玉米、棉花上的为害症状;玉米螟虫情调查和预测的“两查两定”方法;玉米螟的药剂防治时期及方法;高梁条螟和玉米螟为害症状的异同。

(二)东亚飞蝗。(次重点)

理解:我国大陆温带蝗区划分的四种类型;东亚飞蝗的群居型迁移习性;东亚飞蝗虫情调查和预测方法。

(三)甘薯天蛾。(一般)

理解:甘薯天蛾的综合治理。



第十一章大豆害虫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大豆在不同生育期害虫的种类和为害情况及当前大豆害虫发生的动向,掌握大豆食心虫、豆荚螟、豆秆黑潜蝇、豆天蛾等重要害虫的形态特征、为害特点、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大豆食心虫、豆荚螟。(重点)

理解:大豆食心虫入荚为害过程;大豆食心虫的发生与耕作栽培制度的关系;豆荚螟幼虫为害症状。

应用:利用性诱剂对大豆食心虫进行虫情调查和预测的方法;如何对豆荚螟通过查蛾、卵量,定防治田块。

(二)豆秆黑潜蝇、豆天蛾。(次重点)

理解:豆秆黑潜蝇为害症状、虫情调查和预测方法及防治指标;豆天蛾的防治方法。

(三)大豆其他害虫。(一般)

理解:大豆苗期、分枝期、花荚期发生的主要害虫种类;当前夏大豆害虫发生的动向。



第十二章棉花害虫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棉花常见害虫种类及其为害情况,掌握棉蚜、棉铃虫、朱砂叶螨、棉红铃虫、绿盲蝽、中黑盲蝽等重要害虫的形态特征、为害症状、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棉蚜、棉铃虫、朱砂叶螨、棉红铃虫(重点)

识记:棉蚜的第1寄主、第2寄主;棉蚜在棉花3叶期前、4~8叶期的防治指标;朱砂叶螨在棉花苗期、蕾铃期防治指标。

理解:棉蚜、棉铃虫、朱砂叶螨、棉红铃虫为害典型症状;棉蚜伏蚜猖獗发生原因;导致棉铃虫大发生的环境条件;目前棉铃虫常用的测报方法;我国不同棉区棉铃虫重点化学防治的世代及其防治指标;朱砂叶螨的防治策略及化学防治的时期;棉红铃虫的防治适期和方法。

(二)绿盲蝽、中黑盲蝽(次重点)

理解:绿盲蝽、中黑盲蝽为害症状的异同点和化学防治策略及防治适期与防治指标。

(三)其他常见棉花害虫。(一般)

理解:我国棉区的划分;棉花苗期、苗铃期主要害虫种类及其为害情况;主要棉虫发生的种类组成在各棉区的差异。



第十三章蔬菜害虫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各类蔬菜、温室大棚蔬菜的常见害虫种类及为害和防治技术,掌握蔬菜重要害虫的形态特征、为害情况、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菜蚜、菜粉蝶、菜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重点)

识记:安全间隔期。

理解:菜蚜的虫情调查方法和防治指标及物理与化学防治措施;菜粉蝶和菜蛾春、秋发生重而夏季发生轻的原因;斜纹夜蛾与甜菜夜蛾幼虫形态特征差异和药剂防治技术。

(二)黄曲条跳甲、黄守瓜、美洲斑潜蝇、温室白粉虱。(次重点)

理解:黄曲条跳甲幼虫习性和年发生规律;黄守瓜成虫习性、为害症状及其防治方法;美洲斑潜蝇的虫情调查方法及防治指标的确定;温室白粉虱在保护地内易发生的主要原因。

(三)其他常见蔬菜害虫。(一般)

理解:豆野螟和豆荚螟在成虫形态特征、幼虫为害习性上的不同点。茄二十八星瓢虫、侧多食跗线螨的发生、为害及防治技术。



第十四章果树害虫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果树害虫的发生特点和治理策略,掌握果树重要刺吸类、食心虫类、食叶类等害虫种类及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蚧类。(重点)

识记:壳点;初孵若虫。

理解:长江中、下游地区桑盾蚧的发生规律;矢尖盾蚧在柑桔上的为害症状及发生规律;吹绵蚧的发生与气候条件的关系。

应用:蚧类害虫在果树上发生多、为害重且难防治的原因。

(二)食心虫类。(次重点)

理解:梨小食心虫的春、夏、秋季寄主及其为害状;利用人工合成的梨小食心虫性外激素诱杀雄蛾的方法;桃蛀果蛾的为害症状和防治策略;在长江流域桃蛀螟的发生、习性和防治方法。

(三)其他常见果树害虫。(一般)

理解:食叶害虫黄刺蛾、盗毒蛾成、幼虫主要识别特征;中国梨木虱的为害状和防治关键时期;星天年为害部位和成、幼虫期防治技术;葡萄透翅蛾的为害症状及防治方法;果树害螨主要种类和导致再猖獗的主要原因及其对策。

应用:果树害虫的发生特点和综合防治策略。



第十五章仓库害虫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仓库害虫的发生与为害特点,掌握几种常见的、为害较重的仓虫及其综合防治技术。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玉米象、谷蠹、麦蛾、印度谷螟。(重点)

识记:初期性害虫;后期性害虫。

理解:玉米象成虫在粮堆内随粮温度变化在粮堆迁移活动规律;谷蠹在粮堆层的分布与玉米象的差异及其原因;麦蛾的发生与为害和粮食含水量的关系;印度谷螟与麦蛾幼虫为害习性的异同。

应用:仓库害虫发生的特点,其综合治理着生抓好的环节;熏蒸杀虫技术和应注意的问题。

(二)锯谷盗、长角扁谷盗、赤拟谷盗。(次重点)

理解:比较锯谷盗、长角扁谷盗、赤拟谷盗成、幼虫的生活习性。

(三)其他仓库害虫。(一般)

理解:蚕豆象、豌豆象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的主要差异;粉斑螟蛾、印度谷螟的成虫形态特征和幼虫生活习性的主要差异。



第三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理解”、“应用”三个能力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是:

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系学过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教材

《农业昆虫学》(南方本).中国农业出版社,丁锦华、苏建亚主编,2002年版。

三、自学方法指导

1、在开始阅读指定教材某一章之前,先翻阅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知识点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目标,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阅读教材时,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对基本理论必须彻底弄清,对基本方法必须牢固掌握。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加以整理,这可从中加深对问题的认知、理解和记忆,以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整个内容,可以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4、完成书后作业和适当的辅导练习是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做练习之前,应认真阅读教材,按考核目标所要求的不同层次,掌握教材内容,在练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回顾与发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题时应注意培养逻辑性,针对问题围绕相关知识点进行层次(步骤)分明的论述或推导,明确各层次(步骤)间的逻辑关系。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并深刻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目标。

3、辅导时,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宜提倡"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争取帮助,依靠自己学通"的方法。

5、辅导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对考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有问即答,要积极启发引导。

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考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解决问题。

7、要使考生了解试题的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会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8.助学学时:本课程共5学分(包含实验内容学分),建议总课时90学时,其中助学课时分配如下:

章次 内容 学时 第一章 昆虫的外部形态和内部器官 2 第二章 昆虫生物学 2 第三章 昆虫分类 4 第四章 昆虫生态 2 第五章 害虫调查和预测预报 2 第六章 害虫综合治理 2 第七章 地下害虫 4 第八章 水稻害虫 7 第九章 小麦害虫 5 第十章 杂粮害虫 2 第十一章 大豆害虫 2 第十二章 棉花害虫 6 第十三章 蔬菜害虫 5 第十四章 果树害虫 5 第十五章 仓库害虫 4 合计 54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

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比例大致是:“识记”为15%、“理解”为30%、“应用”为55%。

3.试题难易程度应合理:易、较易、较难、难比例为2:3:3:2。

4.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重点占65%,次重点占25%,一般占

10%。

5.试题类型一般分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

6.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及格。

六、题型示例(样题)

(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不是农业昆虫的是。

A.褐飞虱 B.松毛虫 C.菜粉蝶 D.柱蛀螟

(二)多项选择题

昆虫触角的功能有。

A.嗅觉 B.听觉 C.味觉 D.驱赶 E.捕食

(三)名词解释题

体腔

(四)简答题

简述昆虫消化道的构造和功能。

(五)论述题

试述IPM产生的背景及其内含基本观点。

























9









献花(0)
+1
(本文系mc_eastian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