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军史散记】点苍烟霞客||西山口反击战的总体布署

 昵称70808387 2020-07-09


西山口反击战的总体布署

点苍烟霞客

西山口在达旺南边,是喜马拉雅山系南坡上的雪线。印度叫“色拉”,为什么?印军第四师师长是这么说的,这是插向进攻中国部队心脏的一柄“长矛”。海拔4300多米,再往南就没有雪线了。其东还有佳山口,错山口。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密林地区。地势起伏大,坡度陡,森林密布,灌木丛生,道路有限,西山口至邦迪拉间仅有一条公路,兵力机动和展开均受限制,但有5条小路可供部队迂回穿插。克节朗,首战印军,歼灭了它的第七旅之后,我们收复了达旺。入侵印军败退达旺河以南,集结重兵于西山口、邦迪拉一线。西山口与达旺河高差2300余米,陡然拔起,地势险峻,退可凭险扼守,进有居高临下之势,被印军视为天然屏障。并自以为,错那至达旺没有公路,中国大炮来不了,要修通,至少半年,可以高枕无忧。

印军第62旅5个步兵营和第五野炮团(欠1个连)、第六野炮团之1个连,以及其他特、勤分队一部,约3300余人,部署在西山口、申隔宗地区。第65旅率两个步兵营及特、勤分队一部约1500余人,部署在略马东、德让宗地区。第48旅率3个步兵营、第六野炮团之一个连、阿萨姆步兵部队第五营一部,约2200余人,在邦迪拉、拉洪、登班及波辛山口地区布防。第四师战术司令部、炮兵第四旅旅部及其直属分队,约1000余人,位于新德让及其附近地区。第六十七旅在富特山及米萨马里地区,为第四军之机动兵力。这一万二千人多人,沿公路两侧成线式纵深梯次配置,以西山口为重点。总参刘伯承元帅经研究,认为他们布的是“铜头锡尾长蛇阵”。

怎么打?

西藏军区前指根据军委指示反复调查研究,最后决定采取大纵深迂回包围,多路穿插分割的战法——就是要砍头、截尾,破腹、斩腰,维此才能大量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具体安排是这样的,印军不是欺我从错那到达达旺公路半年才能修通,没有大炮吗!首先调集了铁道兵24团的两个营,工程兵、步兵共7个营及3个民工大队,仅用16天时间抢通了错那至达旺73.8公里的简易公路,乘黑夜掩护,把炮兵第306、308、540团调入达旺。为攻击西山口,做好炮火准备。

 

55师刚进藏,对高原还不适应,不担任穿插迂回包围任务,在炮兵群配合下负责砸他的铜头;我们419部队154、155、157三个团从西山口西部迂回包围直插申格宗、略马东(破腹);山南军分区郭指部队4个连从西山口以东迂回包围直插申格宗、略马东(砍背);11师率32团33团在西山口东部,沿臭名昭著的贝利小道从听布、鲁克塘、波辛山口、登班迂回,直插德让宗,邦迪拉地区断尾。然后以一个团形成对外正面,攻击邦迪拉方向来援之印军;另一个团从后方对德让宗之印军进行攻击,牵制其不能北援。并截断由德让宗通往打陇宗的道路,阻击印军南逃,并相机攻歼之。第二步向邦迪拉方向发展,协同“联指”部队歼灭该方向之印军。

55师第164团作为预备队,位于邦顶北侧待命随时准备出击。

总攻击时间:定于1962年11月18日8时30分。

部署既定,我们穿插分割部队便先后开始行动……

严惩西山口一线印军的行动开始了。

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奋勇不惜死,定要建奇功。

我军首战克节朗,419部队一口吞掉了印军王牌中的王牌第七旅。11师心痒痒的,也要大干一场。他们主动向张国华将军请战担任大纵深、远距离迂回包抄作战。在师长余致泉亲自率领下,10日黄昏开始,从劳、次母地区出发,绕道听布等地,按预定路线南进。他们炮兵营(辖两个107迫击炮连、一个92步兵炮连、一个步兵连)于13日从棒山口出发,沿师行进路线跟进。

山南军分区郭指部队于12日20时由劳村出发,经鲁克塘向略马东方向前进,于17日下午4点抵达熊酒干娘地区。这是西山口以东穿插南下的两支部队。

西山口以西,我们419部队穿插分割距离相对近些,157团14日19时30分由色如、下新、各芒出发,15日19时进至莫多东南山沟,16日10时进至邦嘎江寺西侧5公里处,当夜继续前进,17日拂晓进抵申隔宗西约8公里处。第154团15日黄昏由江嘎、地里出发,17日晨进至协里藏布湖西侧。我们155团及其“连指”紧随其后开进。

这次,西藏前指一再强调,我们要翻越4000多米的雪山,沿着中不边境昼夜兼程前进,千万不能掉队;我们是全副武装的军人,万一误入不丹境内,那将带来麻烦的政治后果。下午是规定的休息时间,要求睡觉。但是总睡不着。激动的心情总是平静不下来。山坡上,换了几个地方,皮大衣,垫了盖,盖了又垫,但仍然不能入睡。这里的天黑得比较迟,大概晚上九点我们出发了。出发前,很意外,一营营长郭宝江前来训话,特别强调,你们炮兵连在我们一营前边,如果哪个掉了队,将我们引入不丹,我将执行战场纪律!营长的顾虑是有道理的。克节朗反击战,一营表现最好,战果最佳!如果我们炮兵连掉队战士,把他们引导误入不丹境内,岂不前功尽弃,升官无望了!

深入敌后,迂回包围,穿插分割,在崇山峻岭之中,当然带不了骡马。火炮与弹药全由我们背和扛,还要带上一周的口粮,负重六七十斤,远比步兵重,要翻越4000多米的雪山,自然引起一营营长的担忧。我们419部队与55师组成的联合指挥机关随我们155团行动。我们跟在154团之后。半夜过了达旺河上的真卡而桥,然后就开始爬山。为按时到达指定地点,必须昼夜兼程。第二天天亮还在山脚,有人不断提示,注意不要暴露目标,让东边的印军发现。再往上就进入原始大森林。为了赶时间,我们马不停蹄。17日拂晓进至协里藏布湖西侧。我们155团三营早一天出发,尾第157团开进,16日中午12点进至邦嘎江寺西侧,17日12时进至申隔宗西约10公里处。

山,重峦叠嶂,一峰高过一峰,山外有山;路,猎人来往,羊肠小道,几乎没有,是侦察兵才开辟的,缠绕在山间。有时隐没在古木参天的原始大森林中,有时又和蓝天打个照面,两天两夜,昼夜兼程的急行军,我们已经登上山顶,疲惫不堪,但不能停下来。山顶照样是杜鹃树林。杜鹃树大概就是高原的象征吧,虽然低矮,但是哪里高寒,哪里最艰苦,它就出现在哪里。

我们隐蔽在杜鹃树丛中。下山要路过邦嘎江寺西侧,那里驻有印军锡克轻步兵第四营的一个连队,歼灭他们不是我们的任务,时间也还没有到。我们要继续向前穿插分割,绝不能让他们发现我们的意图。所以当等天黑。

夜幕还未拉上来,好在浓雾渐渐笼罩了整个山头。我们可以下山了。随着时间推移,天黑下来,伸手不见五指,人也疲倦得不得了,只要一坐下来就会入睡。我们一个挨一个悄悄下山,距离稍稍拉开,就会走错方向,只好轻轻吹着口哨联系。就这样,大概是喜马拉雅雪把印军冻僵了吧,要不然就是它们正做着什么美梦,我们155团与“联指”,从西侧顺利通过了印军的据点,他们丝毫没有发觉。我们继续前进,待天亮,来到了山头裸露的岩石地带……

 

担任战役大迂回的11师历经7天5夜连续行军作战,披荆斩棘,忍饥受寒,翻越4000~5000米高的大山5座,跨峻岭、涉冰河,克服重重困难,行程250余公里,沿着当年英军中尉贝利为搜集刺探我达旺情报开辟的贝利小道南下。印军认为,这条小道只适合小部队行动,大部队没法通过。11师吃苦耐劳,深入敌后180公里,途中扫清了印军的节节抗击,以坚定的意志,顽强的毅力提前50分钟完成迂回断尾任务。33团攻占了班登,夺占拉洪桥。晚上六连以一个排的兵力进占拉洪桥西两公里处公路两侧,切断了印军由提斯浦尔至达旺的公路,阻断了德让宗与邦迪拉之间的联系。攻占班登据点战斗中,火箭筒班班长钟银富用火箭弹,摧毁印军火力点,击毁印军机枪,给攻击部队扫除障碍,为赢得战斗胜利,作出了贡献,战后钟银富荣立一等功。

32团的任务是以两个营攻击德让宗之印军,牵制其不能北援,并截断通往打陇宗的道路,阻断印军南逃。待攻下德让宗后再向邦迪拉万向发展进攻。至此完成合围。11师为整个战役的实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功莫大焉!

在整个战役开进期间,有四路部队先后与印军打响,一路为印军所察觉,但印军并未判明我军作战意图和主攻方向。直到17日夜里11师在登班击溃印军一个营的防御,切断德让宗、邦迪拉之间的公路时,印军才意识到我们已经多路逼近,处境非常危险。此时印军第四师的防御决心开始动摇。凌晨决定撤逃。但为时已晚。我们已对印军形成合围,难逃被歼的厄运。

11师大迂回包抄到德让宗、邦迪拉后立即发起攻击。32团已于18日攻占了德让宗。战场情况瞬息万变,32团没有抓住机会,致使印军第四师战术司令部从小路朝打陇宗方向逃脱。

具体情况是这样的:32团前卫第二营在巴鲁以东,与印军修路连接触,歼其一部,其余逃散。9时,进至巴鲁,又遭遇印军100余人,该团展开攻击,印军分头溃逃,第二营主力展开搜歼。只派出五连的一个七人尖刀班沿公路向新德让方向搜索前进。11时5O 分,他们在新德让东侧遭遇逃窜印军坦克4辆,汽车100余台,这是印军第四师战术司令部和勤务分队及第四十八旅马德拉斯第一营四连的部队,共约千余人。该班立即占领公路两侧有利地形投入战斗,首先击毁了前面的印军汽车。印军不明情况,坦克漫无目标向周围开炮(这里高山深谷,坦克离不开公路,毫无用武之地!)。我方只有七人,不可能主动出击;印军如惊弓之鸟,不明情况,也不敢冒然前进。就这样双方僵持着。32团营、连主力巴鲁战斗后,动作迟缓,收拢缓慢,没有及时跟上,致使尖兵班与印军对峙了两小时。尔后,当第五连约1个排、第四连4个班和第六连两个排陆续赶到时,印军第四十八旅马德拉斯第一营第四连已占领公路西南侧高地,乘32团未切断通往打陇宗方向的道路,掩护第四师战术司令部从小路朝打陇方向逃跑。让印军第四师师长帕萨·尼亚少将跑掉了!——他刚接替因克节朗达旺反击战失败被撤的尼兰詹·普拉沙德少将。至17时,印军丢下辎重,已经完全逃脱了。

32团二营于20时30分进占新德让。三十二团占领新德让后又没有及时组织追击,致使印军第四师战术司令部得以逃脱。这是这次反击战中的最大遗憾,败笔!否则印军新上任的4师师长帕萨·尼亚少将也成为我们的俘虏了。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32团先头部队进至老德让300米处,突遭印军火力袭击。第五连战士严诗金,发现左侧山头印军3挺机枪和1门小炮正在射击,便勇猛冲 向印军阵地,端起机枪猛射,随即又投了3枚手榴弹,毙印军3人,其余逃窜。严诗金在追击中,不幸胸部中弹,仍咬紧牙关,忍着剧痛,继续追击。 印军见严诗金 1 人追来,便以机枪、步枪向其射击,严诗金猛烈扫射反击, 击伤印军 2 人。但腹部受了重伤,他以坚强的毅力,端起机枪继续追杀。子弹打光了,手榴弹也打完了,便冲上去抢枪,砸死印军1人。这时另1个印军士兵扑了过来,严诗金赤手空拳与其搏斗,用双手将印兵掐死。然而他也用尽了最后的力量,他牺牲时,两手仍然死死卡住印兵的脖子,压在其身上。战后,部队党委给严诗金追记一等功,并根据他生前请求,追认他为中共正式 党员。

 

33团攻占邦迪拉战斗中,对其北面邦迪拉山主峰的战斗打得非常激烈。33团于18日下午6点终于攻占了邦迪拉主峰。战斗中,三班长田景坤,机智灵活,英勇顽强,连续炸掉印军3个火力点,歼灭印军5人,缴获机枪2挺、冲锋枪、步枪6支,为部队开辟了前进道路。战后,荣立了一等功。三排代理排长杨若全作战勇敢,指挥灵活果断,战后也荣立一等功。攻占邦迪拉主峰战斗中,33团共歼印军105人,缴获坦克2辆、火炮17门、机枪9挺、步枪69支、军用物资一部。三营阵亡副政治指导员指以下15人,伤政治指导员以下39人。可见战斗的激烈程度……真刀真枪,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印军也不是那么好打的……

点苍烟霞客,1939年生人,参加过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主战场作战。现在在故乡大理以爬山与写作方式养老……


 

重要提示:

1.来稿字数需要300以上,含个人简介方可加注原创标识。

2.来稿请勿一稿多投,后台自动过滤,费时编辑后将导致无法推送,请自尊。

3.《新时代文学社》“冬之歌征文开始了,详情请点击平台公告链接: ⊙新时代文学社⊙“冬之歌”征文启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