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程氏三才针法——天部之醒神

 小小小妙音妙音 2020-07-09


在程氏针灸2020年高级传承班网上直播课的第四季第四讲,程老师讲了面部督脉和任脉的穴位,在针刺这些穴位的天部时多有醒神急救之功。那么针刺是如何实现醒神的功能呢?让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穴位的针刺反射原理。

毫针针刺手法刺激量,主要包括刺激强度、变化率和累积时间。通常刺激强度大、累积时间长、变化率大,则刺激量大;反之,刺激强度小、累积时间短、变化率小,则刺激量小。根据刺激量的大小,课分为重刺激、中刺激、轻刺激。重刺激,因其刺激量大,可起镇静、解痉、止痛、抑制作用,多用于实证、进行性疾病和体质强壮的患者;轻刺激,因其刺激量小,可促进机体解除过度抑制;中刺激,因其刺激量介于重刺激和轻刺激之间,常用于虚与实均不明显、体质一般的患者。

穴位是针刺信息输入人体的刺激部位。在面部表浅部位的穴位上针刺时,针尖或针体所能刺激到的组织结构,从外向内大致有五到六个层次:皮肤、皮下组织、肌肉或肌腱、神经干或其分支、血管与骨膜。表浅穴位可以无肌肉组织,但其他组织都可能存在。

现代医学把组成人体结构的组织分为四大类: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它们各有不同的功能。上皮组织由密集排列的上皮细胞和极少的细胞外基质组成,上皮内可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大都无血管。结缔组织通常又可分为疏松结缔组织和致密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包括少量细胞、大量细胞间质以及脂肪;致密结缔组织包括真皮、多数器官的被膜、肌腱、腱膜、韧带等。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组成。神经组织是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所组成。神经细胞是神经组织中的主要成份,具有接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也是神经活动的基本功能单位。神经胶质在神经组织中起着支持、保护和营养作用。

这四类组织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交融,一些疏松结缔组织分布于肌肉之间或血管、神经、关节周围,广义的结缔组织还包括血液、淋巴、软骨和骨组织;肌细胞之间有少量的结缔组织、血管、神经及淋巴管;血管壁既有属于结缔组织的弹性纤维,还有平滑肌分布。

一般认为,穴位刺激的反应是通过刺激局部存在的感受器与相应神经分支引起的;穴位所在部位的主要感受器及神经干支共同组成了穴位针感的形态学基础。

皮肤黏膜的感受器主要产生三种感觉:触压觉、温度觉、痛觉。

触觉又称触压觉。皮肤受机械刺激时产生的感觉。物体与皮肤接触,轻微不引起皮肤变形的刺激所产生的感觉为触觉,引起皮肤变形而产生的感觉为压觉。触压觉感受器可以为游离神经末梢、毛囊感受器、环层小体、麦斯纳小体、鲁菲尼小体和梅克尔盘等。

不同的附属结构可能决定它们对触、压刺激的敏感性或适应出现的快慢。触压点在皮肤表面的分布密度和该部位对触压觉的敏感程度呈正比,鼻、口唇、指尖等处感受器的密度最高。


皮肤上的温度感受器主要为传入神经末梢,分为冷觉感受器和温觉感受器两种。它们将皮肤及外界环境的温度变化传递给体温调节中枢。人类在实际生活中,当皮肤温为30℃以下时产生冷觉,而当皮肤温为35℃以上时则产生温觉。

疼痛时伤害性或潜在伤害性刺激引起的不愉快的主观体验,常伴有自主神经活动、运动反射与情绪反应。疼痛可作为机体受损害时的一种报警信号,对机体起保护作用。一般认为痛觉的感受器在游离神经末梢。伤害性刺激作用于皮肤时,可先后出现快痛与慢痛两种性质的痛觉。快痛是一种尖锐的刺痛,其特点是刺激时很快发生,撤除刺激后迅速消失,感觉清晰,定位明确;慢痛是一般在刺激作用0.5-1.0秒后才产生,特点是定位不太明确,持续时间较长,为一种强烈而难以忍受的烧灼痛,常伴有情绪反应及心血管、呼吸等方面的反应。

此外,头面部的血管具有特别丰富的神经供给,血管壁上不仅具有血管运动神经纤维,而且还有感觉神经纤维。当针刺到穴位内经过的血管壁时,不仅可以刺激到血管壁上的游离神经末梢,还可以直接刺激交感神经末梢,引起血管舒缩运动的改变,进而控制血管管径的大小、血流量的充盈程度、血流速度。
综上所述,本课所讲的面部正中——督脉和任脉的穴位大都表浅,给予天部浅刺时,主要激发皮肤上的游离神经末梢,以引起痛感为主。尤其是“慢痛”,持续而强烈的痛感,带来心率增快、血管扩张、呼吸加快,中枢供氧增加,从而对一些晕厥患者实现醒神功效。另外,通过对某些穴位所过大血管壁的刺激,改变中枢血流供养,也会调整恢复局部异常功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