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操年轻时的理想为什么是征西将军,而非征北或者征南将军

 四地闲夫 2020-07-09

对于年轻的曹操来说,未来的人生的道路有两条,一是像自己父亲和爷爷一样从政,做执金吾、三公,另一条是驰骋疆场,立功边疆,做征西将军。为什么是征西呢?

曹操年轻时的理想为什么是征西将军,而非征北或者征南将军

曹操

最主要的原因是汉朝的边疆威胁主要在西边,到西部和匈奴、羌族作战,有很多机会建立军功,这样才拜将封侯,光耀门庭。当然北疆也有一些机会,但一般是封度辽将军,护乌桓校尉等这样的官职,比起征西要低一个等次。南方就更不用说了,基本上没什么大的安全威胁,有的也就是哪个郡的蛮人叛乱,派个小将或者郡兵就可以讨兵,伏波将军平南蛮平了一辈子,也就是个杂号将军,也没有给封个征南将军。

曹操就没想个当个大将军、车骑将军什么的?他可能想过,但是这不太现实。因为在升平的汉朝,只有皇亲国戚才能当车骑将军、骠骑将军或大将军,必须和皇帝进行联姻。曹操出身宦室,不是什么名门大族,即便买到三公九卿皇帝一般也不会和曹家联姻,所以还是退而求其次,做个征西将军是比较符合实际,也是可以实现的理想。

都哪些人做过征西将军呢?

曹操年轻时的理想为什么是征西将军,而非征北或者征南将军

冯异

东汉开国时征西将军给了冯异,征南给了岑彭,没有征东也没有征北将军。冯异的主要功绩是独挡一面地平定了关中的赤眉军,收复长安,并且对隗嚣的作战也很顺利,基本上已经拿下一半了,所以封了征西将军。另外,冯异人称大树将军,对功名利禄不是很在意,从不计较自己的军功,曹操自诩要当还有一层意思可能是羡慕冯异的高尚品格,不过这个有点假,因为如果不在意功名了何必要做征西,像诸葛亮一样回家耕地就行了嘛。

曹操年轻时的理想为什么是征西将军,而非征北或者征南将军

北征匈奴

耿秉,东汉开国名将耿弇的侄子,汉明帝永平十七年(74年),随窦固平定车师叛乱。永平十八年(75年),拜征西将军,出兵援救戊己校尉耿恭。永元元年(89年),大败北匈奴,封为美阳侯。

刘尚,光武帝的族子,大司马吴汉的副将。参加了平定隗嚣、公孙述的西征之战,此后曾多次平定西北羌族和西南夷等叛乱。

司马钧,晋宣帝司马懿的高祖父,汉安帝时任征西将军。元初二年(115年)司马钧率领右扶风、北地、安定、京兆等地的部队出击先零羌部落,在其它各路被打败的情况下,司马钧独获全胜,攻占丁奚城并割了羌人的庄稼。

曹操年轻时的理想为什么是征西将军,而非征北或者征南将军

汉朝对羌族的战争

马贤,长期担任护羌校尉在甘肃一带和羌人作战,对陇西、凉州地区的安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永和五年(140年)被封为征西将军。看看他打过的羌人部落:零昌、先零羌、狼莫、虔人、勒姐、号良、沈氐、饥五、忍良、麻奴、钟羌、白马、且昌、那离、傅冻、且冻等,看到这么的对手就知道马贤在西部边疆征战的一生是多么的艰苦了。

曹操年轻时的理想为什么是征西将军,而非征北或者征南将军

韩遂称霸西凉

东汉末年被封为征西将军的有皇甫嵩韩遂,皇甫嵩是当世名将,平定黄巾农民军居功至伟,对大汉朝可以说起了定海神针的作用。韩遂和马腾一块在凉州地区作战,这时朝廷已经没有能力讨伐他们了,只好封了个官安抚一下,给韩遂封了一个征西将军,马腾封了个征南将军,这个将军只是个名号,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归根结底,征西将军常见封是因为对汉朝来说西部的边疆游牧民族的威胁较大,羌族对中原的威胁一直延续到宋朝,在西边有更多的机会立军功,而东部、南部比较稳定,没有什么建功立业的机会,也就不太可能封征东、征南将军出来。北部也有一些游牧民族,但一般是由度辽将军管理,因而在东汉天下未乱之时,能做征西将军建功边疆就是曹操的最高理想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