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5135 免疫学.doc
2020-07-09 | 阅:  转:  |  分享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免疫学课程代码:5135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课程性质与特点

免疫学是动物医学、动物科学和动植物检疫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动物机体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以及阐明机体对抗原性异物产生免疫应答的基本理论与免疫学检测方法的一门生物科学。本门课程阐明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介绍免疫器官、免疫细胞、抗体、补体、细胞因子等的结构与功能;免疫细胞识别自己与非已抗原物质;产生免疫应答的机理的基础免疫理论及抗感染免疫;抗肿瘤免疫等临床免疫等基本理论;另一方面在学习上述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初步掌握应用免疫学原理进行免疫诊断、免疫预防、免疫治疗的基本技能,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

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免疫学检测基本技能,懂得免疫预防、免疫诊断及免疫治疗的基本原理,学会生物制品制备的基本程序和免疫诊断的基本方法。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门课程是本专业中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在完成动物解剖与组织学、动物生理生化等基础课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并为兽医微生物学、兽医病理学、兽医药理学、动物传染病学、动物寄生虫病学、兽医卫生检验与检疫及其他专业课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绪论的学习,要掌握免疫的概念,特点和基本功能。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免疫的概念、特点、基本功能(重点)

识记:免疫的概念、特点、基本功能

理解:基本特点与基本功能的内涵

应用:联系实际各举1例:识别自身与非自身、特异性、免疫记忆。

(二)免疫学的发展简史(次重点)

识记:免疫学的发展阶段、各阶段有代表性的重大免疫学事件及相关的历史人物、免疫预防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对人类健康的重大影响。

(三)免疫学的发展与分支学科的形成(一般)

识记:各分支学科

理解:各分支学科研究的侧重点

第一章免疫系统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系统掌握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及其表面重要分子标志的结构与功能,免疫器官之间、重要免疫细胞之间、细胞膜表面重要分子与其细胞功能之间的关系。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免疫器官、免疫细胞(重点)

识记:中枢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不同种属动物的免疫器官的特殊性;免疫细胞的概念、免疫活性细胞的概念、抗原提呈细胞的概念、T、B淋巴细胞的区别、淋巴细胞再循环、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表面重要标志(CD2、TCR-CD3、ER、)、B淋巴细胞表面受体(SIg、FcR、补体受体)。

理解: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在机体抵抗感染中的作用;T/B淋巴细胞表面标志的重要功能;K细胞的ADCC效应(概念)、E/EA/EAC花环的形成原理。

应用: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免疫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二)T/B淋巴细胞的发生与分化过程;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及其它免疫细胞的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次重点)

识记: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及其它免疫细胞的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理解:淋巴细胞的发生、分化过程

(三)免疫器官的组织解剖结构(一般)

识记:免疫细胞在免疫器官中的定居区域



第二章抗原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抗原的概念和抗原的两大特性、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抗原决定簇的概念、交叉反应的概念和意义、半抗原载体效应现象及其原因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抗原的概念、构成抗原的条件、抗原特异性与抗原决定簇、细菌抗原、病毒抗原(重点)

识记:抗原的概念、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概念、完全抗原与半抗原的概念、抗原特异性的概念、抗原决定簇的概念、单特异性决定簇和多特异性决定簇的概念、外源性抗原与内源性抗原的概念、胸腺依赖性抗原与非胸腺依赖性抗原的概念;鞭毛抗原、菌体抗原、荚膜抗原和菌毛抗原。

理解:构成抗原的条件、免疫原性与反应原性的关系、完全抗原与半抗原的关系。

应用:半抗原如何改造成完全抗原、多价苗与联苗的区别

(二)半抗原-载体现象、抗原的交叉性、病毒抗原、毒素抗原、保护性抗原(次重点)

识记:交叉抗原的概念、病毒抗原的种类、抗毒素的概念、保护性抗原的概念

理解:半抗原-载体现象、交叉抗原

应用:保护性抗原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

(三)病毒抗原、毒素抗原(一般)

识记:病毒抗原的种类、抗毒素、类毒素的概念

理解:病毒的囊膜抗原和病毒的衣壳蛋白抗原

应用:抗毒素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



第三章抗体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抗体的概念、抗体的结构、抗体功能区、抗体的免疫学功能。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抗体的概念、抗体的结构、五类Ig分子的结构特点及理化特性(重点)

识记:抗体的概念、IgG、IgA、IgM、IgE、IgD抗体分子的结构特点、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关系;抗体的基本结构、抗体的功能区、H链、L链、V区、C区、互补决定区、绞链区;Fc、Fab、pFc’、F(ab’)2

理解:Fc、Fab、pFc’、F(ab’)2;五类Ig的理化特性

应用:抗体的酶解

(二)抗体的分类、Ig的抗原性、多克隆抗体与单克隆抗体(次重点)

识记:异种抗体、同种抗体、自身抗体和异嗜抗体的概念;完全抗体和不完全抗体的概念;多克隆抗体与单克隆抗体的概念。

理解:Ig的抗原性。同种型表位、同种异型表位和独特型表位的概念、区别与联系。单克隆抗体的原理

应用:完全抗体与不完全抗体。

(三)抗体的基因和抗体的生物合成(一般)

识记:抗体基因

理解:抗体多样性产生机制



第四章体液因子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补体的概念、补体系统的组成成分、激活途径及经典激活途径的激活过程以及补体和细胞因子的作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补体系统的概念、补体的经典激活(重点)

识记:补体的概念、补体系统的组成和命名

理解:补体经典激活途径及过程、补体系统的生物学活性

应用:补体的生物学特点

(二)补体激活的旁路途径、细胞因子、干扰素(次重点)

识记:细胞因子的概念、干扰素的概念、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

理解:补体激活的旁路途径及过程

应用:干扰素的功能

(三)白细胞介素、淋巴因子(一般)

识记:白细胞介素的概念、淋巴因子的概念、主要的淋巴因子及主要的白细胞介素。

理解: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和淋巴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细胞因子的双重作用

应用:主要淋巴因子及主要的白细胞介素的作用、细胞因子的实践意义。



第五章免疫应答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细胞免疫应答与体液免疫应答的过程及其生物学作用;理解并掌握免疫活性细胞与抗原提呈细胞之间的关系。了解MHC分子与免疫应答的关系;了解抗原的加工与递呈过程;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免疫应答的基本特征、体液免疫应答的一般特点、体液免疫应答过程中B细胞对抗原的加工与提呈、T淋巴细胞抗原识别的特点、TCR对抗原的识别(重点)

识记:免疫应答的基本特征、体液免疫应答的一般特点。

理解:体液免疫应答过程中B细胞对抗原的加工与提呈、T淋巴细胞抗原识别的特点、TCR对抗原的识别、共刺激信号。

应用:免疫应答的特异性、多样性、记忆性与自限性以及在免疫预防中的不同作用。

(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抗原与免疫应答(次重点)

识记:免疫应答的概念、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概念、MHC的概念、MHC抗原的概念、MHCⅠ/MHCⅡ类分子的基本结构、MHC的限制性、抗原提呈与抗原提呈细胞、

理解:免疫应答的过程、克隆选择学说的基本观点、内源性抗原的加工与提呈过程、外源性抗原的加工与提呈过程、

应用:细胞免疫效应、体液免疫(抗体)的效应

(三)免疫应答的调节(一般)

识记:免疫耐受的概念

理解:决定免疫应答性质和强度的因素、抑制免疫应答的机理



第六章抗感染免疫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特异性免疫在抗感染中的重要作用及抗感染的机理。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细胞外细菌感染的免疫、抗病毒免疫机理(重点)

识记:溶菌作用、调理吞噬、中和作用、ADCC作用

理解:抗体在细胞外细菌感染的免疫作用方式、抗病毒免疫机理

应用:特异性免疫在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免疫中的作用

(二)抗寄生虫感染的免疫、细胞内细菌感染的免疫(次重点)

识记:自愈现象

理解:寄生虫免疫的特点、原虫对免疫应答的逃避机理。细胞免疫在抗细胞内细菌感染免疫中的作用

应用:特异性免疫在寄生虫感染免疫中的作用。

(三)抗蠕虫感染的免疫(一般)

识记:抗蠕虫感染的免疫球蛋白

理解:抗蠕虫的自愈反应机理、蠕虫对免疫应答的逃避。



第七章人工免疫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抗感染免疫的方式、疫苗的种类及优缺点、良好疫苗的要素、免疫失败的原因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获得性免疫(重点)

识记:免疫接种、被动免疫、主动免疫;天然被动免疫、天然主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人工主动免疫;疫苗、疫苗的种类、活苗(强毒疫苗、弱毒疫苗、异源疫苗和重组疫苗)、死苗/灭活苗、代谢产物苗、亚单位苗、多价苗和联苗、免疫预防、免疫治疗。

理解:母源抗体的两面性;如何评价兽用疫苗;评价各种疫苗的优缺点

应用:举例:天然被动免疫、天然主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人工主动免疫

(二)疫苗的使用(次重点)

识记:免疫途径的种类、免疫程序的概念。

理解:免疫失败的原因。

应用:如何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和免疫途径。



第八章临床免疫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临床免疫与疾病之间的关系,初步应用免疫学理论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肿瘤免疫与移植免疫(重点)

识记:肿瘤抗原、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自体移植、同系移植、同种异体移植和异种移植。

理解:肿瘤免疫的机理、肿瘤疫苗的种类。

应用:如何防止移植排斥反应。

(二)自身免疫(次重点)

识记:禁株细胞、自身免疫病、

理解:自身免疫的发生机理

应用:兽医上常见的自身免疫病

(三)免疫缺陷(一般)

识记:免疫缺陷症候群

理解:原发性免疫缺陷、继发性免疫缺陷



第九章血清学试验概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血清学试验技术的基本类型及一般特点,初步了解血清学试验技术的应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血清学试验(重点)

识记:血清学试验、免疫荧光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胶体金免疫技术、凝集试验、沉淀试验、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

理解:各种血清学试验的原理、特点及应用范围

应用:血清学试验在动物疾病中的应用

(二)血清学技术(次重点)

识记:交叉试验、敏感性试验、重复性试验、稳定性试验。

理解:血清学技术的优越性、血清学试验的发展方向。

应用:血清学试验制定的原则。



第十章凝聚性试验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各类凝聚性试验的基本原理。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直接凝集试验、沉淀试验(重点)

识记:凝集反应、沉淀反应

理解:玻片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环状沉淀试验、琼脂扩散

应用:直接凝集试验的种类、免疫扩散的种类和使用范围

(二)间接凝集试验、协同凝集试验(次重点)

识记:间接凝集反应、乳胶凝集反应、间接血凝试验、

理解:协同凝集试验

应用:间接凝集试验的种类

(三)抗球蛋白试验(一般)

识记:Coombs试验

理解:间接抗球蛋白试验的原理

应用:直接抗球蛋白试验的应用



第十一章免疫标记技术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免疫标记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各类免疫标记技术的应用范围。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免疫酶技术、免疫胶体金技术(重点)

识记:间接ELISA、夹心ELISA、竞争ELISA、双夹心ELISA、Dot-ELISA、

理解:ELISA的原理、免疫胶体金技术的原理

应用:抗原、半抗原、大分子抗原、抗体的ELISA技术

(二)荧光抗体技术、放射免疫测定(次重点)

识记:荧光抗体技术的优缺点

理解:荧光抗体技术、放射免疫测定的原理

应用:荧光抗体染色的应用

(三)免疫核酸探针(一般)

识记:免疫核酸探针类型

理解:半抗原核酸探针原理



第十二章有补体参与的反应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补体结合试验的原理、相关概念和基本的操作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识记:补体、补体结合试验的影响因素、溶血试验、溶菌试验、溶血素

理解:补体结合试验的原理

应用:补体结合试验的预备试验与正式试验的目的是什么





第十三章中和试验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中和试验的基本原理,熟悉各种毒价表示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识记:中和试验、中和抗体、毒价单位

理解:固定病毒稀释血清中和试验原理、空斑减少试验原理





第十四章细胞免疫检测技术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细胞免疫在机体免疫中的重要作用,掌握体外检测细胞免疫功能的原理和常规技术。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识记:E玫瑰花环试验、EAC、EA玫瑰花环试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理解:E、EA、EAC玫瑰花环试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的原理;K细胞、NK细胞活性测定原理。





第三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理解”、“应用”三个能力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是:

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系学过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教材

1、指定教材:兽医免疫学.杜念兴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第二版。

2、参考教材:医免疫学.崔治中崔保安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第一版。



三、自学方法指导

1、在开始阅读指定教材某一章之前,先翻阅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知识点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目标,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阅读教材时,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对基本理论必须彻底弄清,对基本方法必须牢固掌握。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加以整理,这可从中加深对问题的认知、理解和记忆,以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整个内容,可以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4、完成书后作业和适当的辅导练习是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做练习之前,应认真阅读教材,按考核目标所要求的不同层次,掌握教材内容,在练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回顾与发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题时应注意培养逻辑性,针对问题围绕相关知识点进行层次(步骤)分明的论述或推导,明确各层次(步骤)间的逻辑关系。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并深刻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目标。

3、辅导时,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宜提倡"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争取帮助,依靠自己学通"的方法。

5、辅导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对考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有问即答,要积极启发引导。

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考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解决问题。

7、要使考生了解试题的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会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8、助学学时:本课程共6学分,建议总课时108学时,其中助学课时分配如下:

章次 容 时 2 第一章 免疫系统 8 第二章 抗原 3 第三章 抗体 5 第四章 体液因子 5 第五章 免疫应答 8 第六章 抗感染免疫 2 第七章 人工免疫 6 第八章 临床免疫学 2 第九章 血清学试验 2 第十章 凝集性试验 3 第十一章 免疫标记技术 4 第十二章 有补体参与的试验 2 第十三章 中和试验 1 第十四章 细胞免疫检测技术 1 合计 54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包括能力层次比例、难易度比例、内容程度比例、题型、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等)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

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比例大致是:"识记"为40%、"理解"为30%、"应用"为30%。

3、试题难易程度应合理:易、较易、较难、难比例为2:3:3:2。

4、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重点占65%,次重点占25%,一般占10%。

5、试题类型一般分为:名词解释题、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

6、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50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合格。

六、题型示例(样题)

(一)名词解释题

1.灭活疫苗

2.抗原

(二)单项选择题

1.血清中含量最高的免疫球蛋白是

A.IgMB.IgA C.IgG D.IgD

2.给动物接种疫苗使之获得

A.天然被动免疫B.人工被动免疫

C.天然主动免疫D.人工主动免疫

(三)填空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处,每空1分,共16分。)

1.免疫的基本特性包括、特异性和。

2.T细胞介导免疫,B细胞介导免疫。

(四)简答题

1.简述IgG的基本结构。

(五)论述题

1.试述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10









献花(0)
+1
(本文系mc_eastian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