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01712农作物生产技术.doc
2020-07-09 | 阅:  转:  |  分享 
  
高自考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农作物生产技术课程代码:01712(理论)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作物生产技术》是湖北自考(委托开考)(专科)种植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粮棉油作物栽培是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本课程根据生产实际需要出发,讲授粮棉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的基本规律和栽培技术,同时不断充实新理论、新技术,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强化感性认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主要粮棉油作物的生产概况和发展动态,掌握各种粮棉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的基本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掌握各种粮棉油作物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措施和产后初加工的方法,掌握主要作物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并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的能力。

各章教学要求分为重点掌握、一般掌握和基本了解三个层次,重点掌握的是本章的核心内容,一般掌握的为基本内容。考试以重点掌握和一般掌握内容为主,基本了解内容。



《粮棉油作物生产技术》是为种植业及其它相关专业的学生所设置的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所研究的内容涉及到植物、土壤与肥料、遗传与育种、病虫害防治、农业气象以及计算机等农业基础知识的基本理论及技术。主要研究粮棉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和有效成分积累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相关关系,从而找出特用粮棉油植物生长发育的理想环境条件,制定出优质、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措施。一般应在学习了“农业基础知识”等课程后再行开设为宜。

本课程是种植业专业的主干课程,因此,本课程的学习需要综合应用上述有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主要粮棉油作物生长发育、外界环境因素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并采用相应的栽培措施,合理调控产量构成因素和优良品质的形成,以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本课程可与本专业另一主干课程《经济作物生产技术》同时开设,以利于不同作物间相互比较印证,更好的掌握基本原理,更快的提高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生产条件的改善,要不断地赋予它该课程新的研究内容。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有自学能力的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掌握生态环境条件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掌握作物高产、优质、高效栽培生理与技术措施,明确作物生产的原理,能分析和解决作物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指导农业生产。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主要粮食作物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讲述粮食作物的生物学基础、栽培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由于包含的作物较多,学习者应以某几种作物为例,重点掌握;其他粮食作物相互印证,达到融会贯通。本章的重点是水稻温光反应特性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和水稻的育秧技术,小麦的阶段发育理论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以及营养特点和施肥技术,大麦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及需肥特性和施肥技术;难点是水稻的水分管理和施肥技术,小麦各生育阶段的苗情诊断

了解水稻的积温与品种类型及在生产上的应用;栽培稻种的起源;不育系的繁殖技术等。

理解水稻栽培品种的分类与利用特点;水稻土壤的特性以及高产稻田土壤的基本特征。

掌握秧苗的类型及壮秧指标;播种期、播种量和秧龄的确定;水稻合理的动态群体结构;水稻杂种优势的利用途径;再生稻的优点及产量潜力。

熟练掌握我国的稻作分区及栽培稻的类型及各类型的特点;水稻温光反应特性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及各因素的决定时期;水稻的需肥规律与施肥技术;水稻的灌溉技术、育秧技术、秧苗移栽技术及各生育期的田间管理措施等;水稻杂种优势的表现和高产制种技术;再生稻的生长发育特性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和栽培技术。

了解小麦的生产概况和生长发育过程;小麦对土壤条件的要求及整地技术及小麦的收获时期及收获方法。

掌握小麦的播种技术、追肥在小麦器官调控中的作用;小麦防倒伏、冻害技术及原理;小麦的产量形成。

熟练掌握小麦的阶段发育理论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小麦的种植密度、营养特性和需水特性及灌排技术;小麦各生育阶段的生育特点、苗情诊断和追肥技术及原理。

了解大麦的生产概况和发展大麦生产的意义。

理解大麦亚种和各亚种的主要用途及不同生态地区大麦亚种的分布情况。

掌握大麦的阶段发育理论及不同类型的分布和大麦的生育期;大麦的播种技术和田间管理技术及原理。

熟练掌握大麦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大麦的营养特性与施肥技术。

玉米的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及施肥技术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了解玉米的生产概况、玉米的主要用途及玉米的分类与我国玉米产区分布。

理解玉米的生长发育阶段和源库与产量形成。

掌握玉米的田间管理技术、播种技术、种植密度。

熟练掌握玉米的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和玉米的光合作用与产量形成以及玉米的施肥技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育苗移栽技术。

马铃薯、大豆的生长发育特性和需肥规律与施肥技术是本章的重点。大豆及蚕豆的产量形成过程是本章的难点。

了解大豆分类。

理解大豆的生长发育阶段及各阶段的生长发育特性。

掌握大豆的产量形成过程和大豆的轮作特性、播种技术、需水规律和田间管理技术。

熟练掌握大豆的需肥规律与施肥技术。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水稻的生物学基础;水稻各生育期的苗情诊断、田间管理措施及原理;水稻的温光反应特性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水稻的需肥规律与施肥方法;水稻的需水特性与灌溉方式;栽培稻种的起源、类型与利用及栽培品种的分类与利用;早、中稻育秧技术及秧苗移栽;水稻的生长时期和产量构成因素;三系杂交稻及高产制种技术及原理不育系繁殖技术及原理;水稻的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小麦各生长发育阶段的生育特点及田间管理;大麦栽培种、亚种及变种;大麦的阶段发育和生育期;玉米的育苗移栽技术。大豆的生长发育阶段及各阶段的特性;大豆的产量形成;大豆的光周期特性。(重点)

识记:水稻、陆稻、粘稻、糯稻、杂种优势、三系、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幼苗期、分蘖期、返青期、感温性、感光性、基本营养生长性、断奶肥、烂种、烂芽等概念;小麦腊肥、小麦干热风;六棱大麦、四棱大麦、二棱大麦。栽培稻的起源及学名;水稻栽培品种分类的类型与利用等;华中稻区水稻生育期,水稻的产量构成因素等;水稻不同生育期对养分、水分的需要量等;小麦各生育阶段苗情诊断指标;根据大麦阶段发育中对温度和光照的反应所分各类型对低温和光照时间的具体要求;湖北省主要的大麦优良品种;我国不同地区大麦的生育期。

理解:各生育期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水稻各生育期的田间管理措施及原理;水稻各生育期的苗情诊断指标;籼稻和粳稻的形态特征及生理特征比较;水稻和陆稻的主要差异;粘稻和糯稻的淀粉结构差异;水稻的播种期、播种量和秧龄;水稻不同主茎与分蘖、主茎穗与分蘖穗比重;不同高产途径中的单位面积基本苗数、最高苗数、成穗数和每穗实粒数等;水稻的产量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水稻种子的催芽过程;温室育秧技术及原理;两段育秧技术及原理;水稻烂秧的原因及防治;露地湿润育秧技术及原理;薄膜保温育秧技术及原理;旱育秧的特点和优势;肥床旱育秧技术及原理;塑料软盘旱育秧技术及原理;稻田的主要灌溉类型。水稻二化螟和三化螟的食性及危害症状;小麦出苗分蘖阶段的合理追肥技术及原理;冻害对小麦的影响及防御措施;小麦拔节孕穗期的生育特点及栽培管理目标;大麦各亚种的主要用途;大豆的生长发育阶段;产量构成因素;株高与茎粗的比值等;

应用:水稻返青分蘖期僵苗生理障碍的类型、症状、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高产水稻的叶色变化规律及其与内部生理变化的关系;三系的来源及各自的功能和相互关系;三系杂交稻高产制种技术及原理;水稻各产量构成因素在产量中的作用及形成和决定时期。水稻的温、光反应特性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水稻生育前期重点施肥方法及依据;水稻生育中期重点施肥方法及依据;水稻各生育期对水分的要求及灌溉原则;水稻晒田的作用与技术。湖北省水稻主要病虫害(纹枯病、白叶枯病、稻飞虱)的防治方法;小麦出苗分蘖阶段的生育特点和栽培技术及原理;小麦各生育阶段的苗情诊断技术;小麦拔节孕穗期追肥技术及原理;小麦倒伏产生的原因及防治;干热风对小麦的危害及防御措施。根据大麦品种春化阶段对低温的要求划分的类型及特性;根据大麦光照阶段对光照条件的要求划分的类型及特性;大麦品种阶段发育特点与原产地生态条件的关系及各类型的分布;玉米育苗移栽增产的原因;玉米育苗方法;玉米育苗的移栽和田间管理。大豆各生育阶段的生长发育特性;大豆的产量形成过程;大豆分枝数目与产量的关系。大豆品种生育期与光周期特性的关系在引种上的应用;

(二)高产稻田土壤的基本特征;再生稻的生育特性与栽培技术;水稻积温与品种类型及在生产上的应用;水稻秧苗的类型及壮秧指标;小麦的种植密度;小麦的生长发育过程和阶段发育;小麦的播种技术及原理;小麦的需水特性及灌排技术;小麦的收获与贮藏;大麦的播种技术;大麦的田间管理技术;危害小麦的常见病虫害;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玉米田间管理技术及原理;马铃薯田间管理技术及原理;马铃薯的收获期与贮藏;大豆及蚕豆的播种技术;大豆的营养特性与施肥技术;大豆需水规律及灌溉与排水。大豆及蚕豆的田间管理技术。(次重点)

识记:高产稻田土壤的基本特征;秧苗类型及壮秧指标;小麦不同高产途径对种植密度的要求;确定小麦适宜种植密度的依据;不同生育阶段的耗水量;春化阶段、光照阶段、阶段发育等概念;小麦的生长发育过程;危害小麦的常见病虫害(小麦白粉病、赤霉病、锈病、麦蚜、粘虫、吸浆虫);玉米蹲苗;

理解:积温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水稻的理想株型与提高产量的途径;小麦的收获适期与收获方法;小麦播种适期;播种量的计算公式;小麦在贮藏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及贮藏技术;小麦田灌溉及湿害、渍害的危害与防治。根据小麦品种春化阶段中对温度的要求所分的类型及各类型的特点;大麦种子处理技术;确定大麦播种量的方法;大麦的田间管理技术。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玉米的收获与贮藏技术。马铃薯中耕除草及培土技术及原理。马铃薯追肥技术及原理。

应用:再生稻的生长发育特性及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再生稻的高产栽培技术。水稻品种的库、源关系及产量潜力;水稻品种的库、源关系及类型;小麦的阶段发育特性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玉米苗期田间管理技术及原理;玉米穗期田间管理技术及原理;玉米花粒期田间管理技术及原理。马铃薯适宜收获期的确定方法;马铃薯贮藏期间的管理措施;大豆及蚕豆的播种时期、播种量与种植方式等;大豆的耗水系数与耗水量。大豆的灌溉与排水技术;大豆不同生育期对氮、磷、钾的吸收量等;施用钼肥使大豆增产的原因。

(三)我国水稻生产的分布与区划;再生稻的优点及产量潜力;小麦产量的形成;小麦对土壤条件的要求;小麦的营养特性和施肥技术及原理;大麦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玉米的播种技术与种植密度;玉米的施肥技术;大豆的施肥技术及原理(一般)。

识记:水稻再生稻;小麦对氮、磷、钾的吸收量;经验施肥法;施肥量的计算公式;大麦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理解:再生稻的优点和产量潜力;小麦高产稳产对土壤条件的要求;大麦的施肥原则和方法;玉米的种子处理技术;玉米的播种期、播种量、种植密度和种植方式。

应用:我国水稻生产的分区及各区的自然条件和在水稻生产中的地位;小麦的营养特性;追肥在小麦器官调控中的作用;小麦的产量构成因素及各因素形成过程;玉米的施肥原则与施肥技术;大豆摘心的作用与技术;生长调节剂在大豆上的应用;大豆的收获、留种与贮藏技术。

第二章棉麻类作物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包括棉花、苎麻及红麻等棉麻作物,主要研究其生长发育规律,产量及品质形成的关键因素,探讨高产栽培模式及其途径,探索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本章知识的学习需要一定的实践经验,应以棉花、苎麻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他棉麻类作物作为参考进行学习。

棉花的营养生理、水分生理、光合生理、育苗移栽的效应、地膜覆盖栽培的增产原理是本章的重点。高产棉田实现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协调,个体发育与群体相适应的合理生育动态是本章的难点。

了解棉花的生产概况及用途;棉花的整地、中耕与培土技术;种子处理技术;短季棉的栽培技术要点;我国主要棉区的气候特点。

理解各生育期的苗情诊断原理。

掌握棉花的产量结构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棉花的整枝与化学调节技术;短季棉的生长发育特点;各生育阶段的栽培技术要点;棉花的直播技术。

熟练掌握棉花个体发育与群体生长、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及如何协调;棉花的营养生理与施肥技术;水分生理与灌排技术;光合生理与群体结构;育苗移栽的效应与方法;地膜覆盖栽培的增产原理与技术;各生育期的生长发育特点。

影响产量构成因素的条件及冬季培管的技术是本章的重点,难点是苎麻的繁殖技术。

了解苎麻的用途及生产概况;苎麻的脱胶技术;苎麻的剥制技术及原理。

理解苎麻的收获时间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掌握苎麻的生长发育进程;新麻园的建立、管理与收获技术;苎麻的需肥特点与施肥技术;水分生理与抗旱排涝技术;防风防霜冻的生理基础;苎麻高产的产量结构。

熟练掌握影响苎麻产量构成因素的内外条件;苎麻的繁殖方法的原理与技术;苎麻的冬季培管的作用、技术;苎麻的类型及各类型的生长发育特点。

红麻的营养生理及施肥技术、产量形成为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了解红麻的用途、起源与生产概况及红麻的轮作技术原理。

理解红麻的沤洗技术及原理。

掌握红麻的产量构成因素及与产量的关系;红麻的收获时期及其与外界条件和红麻生长发育的关系。

熟练掌握红麻的生长发育时期及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红麻的营养生理及施肥技术;红麻的苗期管理技术、播种技术、灌排技术、麦茬红麻和低洼易涝地红麻的栽培技术及原理。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棉花的生育进程;棉花的产量结构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棉花个体与群体,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棉田中耕、培土的作用;棉花的光合性能、群体结构与合理密植。棉花的蕾铃脱落原因及防止方法;棉花育苗移栽的效应与方法;棉花地膜覆盖栽培的增产原理与技术。短季棉的生长发育特点与栽培技术要点。棉花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苎麻的生长发育进程与产量形成;苎麻的繁殖技术;新麻园的建立与管理;苎麻的营养生理与追肥技术;苎麻“三当”栽培技术;苎麻的水分生理与抗旱排涝;苎麻冬季培管的作用、技术及原理;红麻轮作与播种技术;红麻苗期管理技术;红麻的灌排技术(重点)。

识记:棉花的五个生育阶段;生育期、全生育期、铃重、衣分、籽指、衣指、伏前桃、伏桃、秋桃、短季棉等概念;苎麻幼龄期、壮龄期、衰老期、鲜茎出麻率、鲜茎出麻率、破秆、蓄蔸、挽蔸、冬培、败蔸等概念。

理解:棉花的合理密植范围;棉花的产量构成因素;营养条件与单铃重的关系;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协调,个体发育与群体相适应的合理生育动态;棉花蕾铃脱落的原因;棉田中耕的作用;棉田杂草及其防除技术;棉花培土的作用。地膜覆盖栽培的增产原理;地膜棉栽培技术要点;棉花主要病虫害;高产苎麻的产量结构;苎麻的生育时期及所经历的时间;每季麻的生长时期及特点;一年中苎麻的生长发育过程;苎麻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的特点比较;苎麻的有性繁殖技术及其原理;苎麻“败蔸”的原因及其防止方法;苎麻吸收营养元素的数量与比例;苎麻的需肥特点;苎麻的追肥技术及原理;红麻轮作的原理与技术;红麻播种期与温度的关系。

应用:棉花的光合性能;确定棉花种植密度的原则;棉花产量构成因素与外界条件的

关系;协调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个体与群体的意义;防止棉花蕾铃脱落的原因;棉花育苗移栽的效应;营养钵育苗方法;育苗移栽棉花的生长发育特点及高产栽培关键。短季棉的生育特点;短季棉的栽培技术要点;棉花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影响苎麻产量构成因素的内外条件;苎麻无性繁殖方法与技术;栽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苎麻“三当”栽培技术的内涵、原理与技术;苎麻的抗旱排涝技术及原理;苎麻冬季培管的作用、技术及其原理;红麻苗期管理技术;红麻的需水特点与灌溉技术。

(二)棉花的营养生理与施肥;棉花整枝与化学调节;棉花各生育期的生长发育特点、苗情诊断和栽培技术要点;苎麻根的种类;苎麻的类型与品种;苎麻防风防霜冻的生理基础;收获时间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红麻产量构成因素及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红麻的营养生理及施肥技术。(次重点)

识记:棉花的需肥数量与比例;按苎麻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状况所分类型及各类型的生长发育特点;苎麻的几种类型的根的形态识别;红麻各产量构成因素的范围;红麻对主要营养元素的吸收量。

理解:棉花不同生育期对养分的吸收动态;棉花合理施肥原则;棉花的打顶与去叶枝;延缓型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棉花苗期的生育特点;棉花蕾期的生育特点;棉花蕾肥和当家肥施用技术;棉花吐絮期的生育特点;不同地区红麻品种花芽分化与日照长度的关系及在引种上的应用;红麻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红麻的吸肥规律。

应用:棉花各生育期的化学调节技术;棉花花铃期的生长发育特点;花铃肥和盖顶肥的作用和施用技术;苎麻的防风防冻技术及原理;苎麻的工艺成熟标准;苎麻的收获时间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红麻的生长发育时期及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红麻的施肥原则和技术及其与生长发育的关系。

(三)棉花的水分生理与灌排技术;棉花的种子处理与直播技术;苎麻剥制原麻技术及原理;低洼易涝地红麻的栽培管理技术;红麻的收获与沤洗(一般)

识记:棉花各生育期的诊断指标;棉花当家肥。

理解:棉花的需水规律;旱涝对棉花的危害;棉花合理灌溉排水原则;低洼易涝地红麻的栽培管理技术与原理。

应用:棉花种子准备与处理技术;棉花直播技术。苎麻剥制技术及原理;确定红麻收获时期的原则及收获时期;红麻的收获方法与技术;红麻的沤洗方法、技术和原理。



第三章油料作物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油菜的温光反应理论和高产途径及油菜的营养特性与施肥技术是本章的重点,环境条件对油菜生长发育的影响是本章的难点。

了解油菜的用途、生产概况、类型与品种及我国油菜的分布与分区。

理解油菜早花和冻害产生的生理原因及防治技术。

掌握环境条件对油菜生长发育的影响;油菜的产量构成因素及其影响条件;油菜的营养生理特性;施肥技术;壮苗的形态和生理指标;确定油菜播种期和收获期的原则;防止早花和冻害技术、防治病虫害技术及收获与贮藏技术。

熟练掌握油菜的温光反应理论和高产途径;直播和育苗移栽油菜的特性;免耕油菜的栽培技术;油菜的需水特性与灌排技术;

花生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和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本章的重点,花生的营养生理特性与施肥技术是本章的难点。

了解花生的生产概况和花生的主要用途;花生的收获与贮藏技术。

理解花生的分类方法及四大类型的生长发育特性。

掌握花生的需水规律与水分管理;花生的播种技术;花生的田间管理技术;花生对土壤条件的要求;高产花生的产量结构;花生的生长发育过程。

熟练掌握花生的各产量因素形成过程及各生长发育时期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花生的营养生理特性与施肥技术;花生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芝麻的营养生理、水分生理特性及打顶的生理作用是本章的重点,芝麻种子发育过程中的生理变化是本章的难点。

了解芝麻的用途和生产概况;生长调节剂对芝麻生长发育的影响;芝麻的收获与贮藏。

理解芝麻种子发育过程中的生理变化。

掌握芝麻播种期确定原则和播种方式;芝麻连作减产的原因。芝麻的产量构成因素及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芝麻的分类方法与芝麻的主要类型。

熟练掌握芝麻的生长发育过程及与环境条件的关系;芝麻的营养生理特性与施肥技术;水分生理特性与抗旱排涝技术;合理密植的生物学基础;打顶的生理作用与技术。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油菜的类型与品种;油菜的生长发育;油菜的产量形成及高产途径。油菜的营养生理与施肥技术;油菜的营养特性与缺素表现;油菜的施肥技术与原理;油菜早花、冻害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芝麻的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芝麻的营养生理特性与施肥;花生的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花生的播种技术及原理。花生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及原理。(重点)

识记:春油菜、冬油菜、双低油菜、冬养油菜、冬壮油菜、冬发油菜、秋发油菜、根拔、果针、双仁果率等概念。花生的生长发育时期及划分标准;高产花生的产量结构等。花生的播种适期、播种量和种植方式。。

理解:优质油菜的类型;油菜三大类型(白菜型、芥菜型、甘蓝型)的植物学特征;三种类型油菜的叶片的特征及功能;油菜的产量构成因素;油菜产量构成因素的形成过程;油菜冬发高产途径及原理;油菜秋发高产途径及原理;芝麻的产量构成因素及因素间的相互关系;花生各生育时期的生长发育特点;花生荚果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花生根瘤菌的形成、固氮能力变化与花生生长发育时期的关系;花生“花多果少,秕多实少”现象;高产花生的产量构成。花生经浸种催芽播种遇低温多雨后造成的影响。花生地膜覆盖栽培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应用:油菜的温光反应特性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油菜的生长发育时期及环境条件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油菜早花产生的原因与防治措施;油菜冻害种类、产生的原因与防治措施;芝麻的生长发育过程;芝麻种子发育过程及脂肪、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芝麻的需肥特性与施肥技术;:花生各生长发育时期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花生各产量构成因素的形成过程。地膜覆盖花生的栽培技术及原理。

(二)油菜的种植方式和方法;油菜壮苗的形态和生理特性指标;育苗移栽油菜苗床管理技术与原理;免耕油菜的特点、配套栽培技术及原理;芝麻轮作技术及原理;芝麻的播种与种植密度;花生的营养生理特性与施肥技术;花生的需水规律与水分管理。(次重点)

识记:油菜根颈、免耕油菜等概念;花生对营养三要素的吸收量等。。

理解:油菜的播种时期;芝麻连作减产的原因;芝麻的合理密植范围等;花生的营养特性;花生较耐旱的形态和生理基础。

应用:油菜播种期与其内在和外部条件的关系;育苗移栽油菜和直播油菜的生长发育特性比较;油菜壮苗的形态和生理特性指标;育苗移栽油菜苗床管理技术与原理;免耕油菜的特点、配套栽培技术及原理。芝麻合理密植的生物学基础;夏芝麻播种过晚对其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芝麻的播种方式及其优缺点;芝麻播种后如遇雨应及时松土破壳的生理作用;花生的施肥技术及原理。

(三)油菜的需水特性与灌排技术;油菜的收获;芝麻的水分生理特性与水分管理;芝麻的田间管理技术及原理;花生的田间管理技术及原理。(一般)

识记:芝麻的腿、芝麻的黄梢尖、花生清棵。等概念

理解:油菜的需水特性与灌排技术;渍害对芝麻生长发育的影响;花生适时收获时期

应用:确定油菜适宜收获期的原则;芝麻打顶的技术及其原理;芝麻生产上常用的几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芝麻生长发育的影响;芝麻成熟的标志;花生清棵蹲苗的技术及原理;花生成熟的标志;花生安全贮藏所需条件及原因;化学调节技术在花生上的应用。花生培土的作用;花生连作对土壤微生物、酶、速效养分的影响。

第三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理解”、“应用”三个能力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是:

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系学过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教材

1、指定教材

《粮棉油作物生产技术》,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陈代槐主编,1998年第一版。

2、参考教材

《作物栽培学各伦》,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杨文钰、屠乃美等编著,2003年第一版。

三、自学方法指导

1、在开始阅读指定教材某一章之前,先翻阅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知识点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目标,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阅读教材时,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对基本理论必须彻底弄清,对基本方法必须牢固掌握。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加以整理,这可从中加深对问题的认知、理解和记忆,以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整个内容,可以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4、完成书后作业和适当的辅导练习是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做练习之前,应认真阅读教材,按考核目标所要求的不同层次,掌握教材内容,在练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回顾与发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题时应注意培养逻辑性,针对问题围绕相关知识点进行层次(步骤)分明的论述或推导,明确各层次(步骤)间的逻辑关系。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并深刻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目标。

3、辅导时,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宜提倡"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争取帮助,依靠自己学通"的方法。

5、辅导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对考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有问即答,要积极启发引导。

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考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解决问题。

7、要使考生了解试题的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会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8、助学学时:本课程共6学分,建议总课时108学时,其中助学课时分配如下:

章次 容 时 主要粮食作物 58 第二章 棉麻作物 20 第三章 油料作物 30 合计 108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包括能力层次比例、难易度比例、内容程度比例、题型、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等)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

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比例大致是:"识记"为20%、"理解"为40%、"应用"为40%。

3、试题难易程度应合理:易、较易、较难、难比例为2:3:3:2。

4、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重点占65%,次重点占25%,一般占10%。

5、试题类型一般分为:本课程考试题型,选用了单项选择题(21题)、多项选择题(5题)、名词解释题(5题)、简答题(5题)、论述题(2题)五种类型。题量在26~42个题的范围内。

6、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50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合格。

六、题型示例(样题)

为了便于考生审题和作答案参考,根据课程的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特编制考试样题,现举例如下。

1、单项选择题

稻、麦的叶蘖同伸规律是(B)

A.n-4B.n-3C.n-2D.n-1

2、多项选择题

小麦出苗分蘖阶段的追肥种类有(ACD)

A.苗肥B.起身肥C.分蘖肥D.腊肥E.催花肥

3、名词解释

双低油菜:油中芥酸含量低、饼中硫苷含量低的油菜品种。

4、简答题

什么是水稻的“三性”?

答:水稻的温、光反应特性表现在感温性、感光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性三个方面,简称水稻的“三性”。(分)(分)(分)(分)

(分)

(分)

(分)































11































献花(0)
+1
(本文系mc_eastian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