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邱玉培|慧眼识英才,宽容为本心(2020年全国Ⅰ卷教师下水作文​)

 老刘tdrhg 2020-07-09

本文作者:邱玉培

独家授权语文月刊发布

2020年全国1卷教师下水作文

慧眼识英才,宽容为本心

台山市第一中学 邱玉培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很高兴能在本次班级读书会上,和大家畅谈齐桓公争霸的故事。在这段君臣齐心共创“美政”的佳话中,人们常啧啧于鲍叔的忠诚恭让之德,赞誉管仲的经世致用之才,而让我感触最深的,却是齐桓公的知人善用,有容乃大。接下来,我发言的主题是“慧眼识英才,宽容为本心”。

人们常说,齐桓公的称霸史,也是一部人才汇聚史。司马迁有言:“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传达着后世对鲍叔知人力荐、举能让贤之功的深深叹服;孔子曾言:“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代表着众人对管仲经国济世,经天纬地之才的由衷钦佩。诚然,在齐国称雄的进程中,鲍叔和管仲功不可没,但从根本来看,齐桓公不计前嫌的胸襟、豁达恢宏的气度,从善如流的睿智、选贤任能的眼光,才是令人称颂的“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之本。

可谓“贤者可安天下”,人生的价值并不能仅仅以功业的大小为衡量标准,而要以精神的穿透力,人格的感染力作为评判条件。那么,作为“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带给我们哪些思考和感悟呢?

首先,从人生格局来看:齐桓公不记一箭之仇,坦然接受鲍叔之荐,显示了成大事者的胸怀若海。中国有句古话:“有仇不报非君子”,而齐桓公非但不报夺命之仇,反而在鲍叔举荐管仲后,放下私愤,不计前嫌,斋戒三日,迎管仲为相。能够以宽容本心,礼遇昔日仇敌,委以国之大任,其最终能九和诸侯,成就一代霸业,实属应当。

《礼记.大学》中有言:“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身……”。管仲之幸,在于桓公之宽厚,否则,何来“华夏第一相”之誉?看后世,曹操赦免了以前与他为敌的张绣,李世民重用曾经建议太子李建杀掉自己的魏征,均颇有桓公遗风;再看,吕蒙正为出言诋毁自己的人辩解,坦然与其共朝为事,留下“宰相肚子里能撑船”的美谈,张英与邻为善,“让他三尺又何妨”的气度,又何尝不是齐桓公的豁达大度,给后人的精神洗礼!

人生的大智慧就在于知道什么时候该奋力争取,什么时候宽厚礼让,成就人的往往不仅仅是才能,还有恢宏的人生气度。这是一种人格精神,更是一种人生境界!

再者,从个人智慧来看:宽容制度与人才意识,是君王的成事之本,更是一个国家的安邦之策,强大之法。所谓“得人才者得天下”,选贤任能,人尽其才,才能使野无遗贤、国家兴盛。我想,齐桓公是深谙此道的。如果说齐桓公对鲍叔的信任是推心置腹,任人唯贤,那对管仲的重用则不仅是用人不疑,更是一种勇气和胆识,试想:昔日管仲差点一箭夺其性命,这样的善待,等于是把刺客放在身边,家国交付仇人。于此,我不禁叹服:古今之成大事者,不惟有卓尔之才,坦然之心,亦必有不凡之勇!这也是我们后人,在面对这段历史时,应该有的一种姿态。

以史观今,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而今,要解答新时代的命题,我们需要习桓公之所长,永远铭刻“承德成才”的真言,以开放融通的心态,自我发展的大志,引领潮流,主动担当,带给社会更多的光亮! 

同学们,未来可期。一个国家最看好的风景是年轻人,一个年轻人最看好的风景是他的才智与人品,让我们追慕齐桓公之德,致报国之才,驭不凡之勇,怀宽厚之心,享受和回报这个新时代!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