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琦​|知人善荐,仁义让贤,国之兴盛(2020年全国Ⅰ卷教师下水作文​)

 老刘tdrhg 2020-07-09

本文作者:黄琦

独家授权语文月刊发布

知人善荐,仁义让贤,国之兴盛

 ——读书发言稿之“我眼中的鲍叔”

茂名市第一中学 黄琦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仔细读完材料,听罢大家对齐桓公、管仲、鲍叔的讨论,我获益良多。齐桓公大度、有格局、胸怀天下;管仲有情怀、恪尽职守、才能出众;而鲍叔识才、不妒贤嫉能、勇于让贤。要说这三个人,我感触最深的还是鲍叔。

世不乏齐桓公、管仲,但少鲍叔也。唯知人善荐,仁义让贤,方能助国之兴盛。

知人善荐,慧眼之鲍叔。众所周知,正因为鲍叔的慧眼识才,发现了管仲这匹千里马,唯才是用,勇于举荐,才最终成就了齐桓公的一代霸业。纵观青史,若没有孙权的慧眼识陆逊,就没有猇亭大败刘备大军的佳话;若没有公孙支勇推百里奚,就没有大秦名相“五羖大夫”的名号;若没有萧何月下追韩信,并力荐韩信于刘邦,就没有西汉王朝的顺利建立。反观孙膑与庞涓,他们互为兄弟,但庞涓知人却不善用,妒贤嫉能,多次向魏王进谗言。而魏王昏庸,且缺乏识别千里马的伯乐慧眼,以致使孙膑被挖去膝盖骨,不得展其才志。由此可见,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没有没有鲍叔牙,就没有管仲相齐,也就没有齐桓公之霸业。所以司马迁赞曰:“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称赞)鲍叔能知人也。”

谦虚让贤,仁义之鲍叔。齐桓公执政后,任命鲍叔为相国。可鲍叔谦虚心胸宽广,有仁义之明,坚持把管仲推荐给桓公。他说:“只有管仲能担任相国要职,我有五个方面比不上管仲:宽惠安民,让百姓听从君命,我不如他;治理国家,能确保国家的根本权益,我不如他;讲究忠信,团结好百姓,我赶不上他;制作礼仪,使四方都来效法,我不如他;指挥战争,使百姓更加勇敢,我不如他。”鲍叔牙以他知人让贤的君子胸怀,大仁大义的高风亮节,为管仲搭建了一座施展才能的平台,成就了管仲的一代英名,也成就了齐桓公“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的霸业。

都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宋代曾巩有《鲍山》诗云:“云中一点鲍山青,东望能令两眼明。若道人心似矛戟,山中那得叔牙城。”从鲍叔身上,我看到了他的宽怀谦虚,看到了他的不计私利,看到了他的识才让贤,看到了他的大仁大义.....这些品质,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都是值得新时代的我们,认真地学习、传承并弘扬。而这,也正是我们班举办这次读书会的意义与价值。

知人善荐,之为慧眼,谦虚让贤,之为仁义,二者兼有,之为鲍叔。同学们,相比较管仲那纵横天下的大才,齐桓公那容人之志之心,我更推崇鲍叔那识才的千里眼,知人让贤。因为我认为在个群密切相融的今天,无论是一个班级的建设,还是一个群体的发展,亦或是一个国家的兴盛,我们都更需要“鲍叔”式的以大局为重的精神品质。

我的发言完毕,不足之处,敬请老师、同学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