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剡坑”历史背景初探

 碎玉h43ve28g9l 2020-07-09

史载秦始皇于三十七年,东巡到会稽山。史传秦始皇为泄东南之王气,而掘剡山。剡县在宋代的地方志< < 剡录> > (亦是全国最早和优秀的地方志)上就收载(属刂)剡坑以池王气,及剡坑深千余丈之说。剡坑仍在今嵊州市北面剡山中。我百思不得其解,秦始皇为何要在不知名的剡山泄王气?

            虽然有史载称大禹治水功毕于了溪(了,成功丶完结之义),即今嵊州的禹溪(剡溪)。< < 剡录> > 上就有称为”了山”丶”禹余粮”岭等地名。大禹会诸侯于此地计功,逐有会稽之名。随大禹治水而记录山水的辅臣益,作< < 山海经> > ,亦有剡山的记载。后大禹亦东巡到会稽山,最后卒葬于会稽山。他留其后裔看守其墓穴。后在夏朝,帝少康庶子无余被封于会稽。以奉守禹祀,号“於越”。这个“於越”当时在哪里呢?

            偶读《吴越春秋》,其中有句践告诉范蠡说:先王无余的故国在南山(会稽山)的南面。而《水经注》记载:“秦望山山南有礁(山旁)岘。岘里有大城。越王无余之旧都也”。秦望山是会稽山的一峰,因秦始皇登上此峰而望东海,故有“秦望山”之名。纪载古越古事的《越绝书》上也说到:越国旧城在会稽山南……以上历史记载说明在越王句践之前,越国的中心在会稽山南,而剡中之地就在会稽山南。那么,当时的剡中就是古越”於越”之所在也未可知也!        
        
            春秋时,越王句践才走出大山,迁徒到会稽山北(山阴,即今绍兴),后经十年精耕图治,三千越甲可吞吴。又北代西征齐丶楚等诸侯国,而称霸诸侯。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后来随越国疆域的扩大,又把越国都城迁徒到琅邪(今临沂)。一直到战国末期,句践的第七代越王无疆,越国土地才被楚国所吞并。
      秦始皇横扫六国而统一中国,楚国亦被灭。但秦始皇仍不放心曾称霸的越国,逐改原越国之地为会稽郡(郡治在今扬州)。秦始皇因越国以蛮夷小国而曾称霸中原,始终不放心东南的会稽,于是东巡到会稽山,并泄古剡之帝王气,掘剡山而留下“剡坑”。
    从前几年嵊州发掘出新石器时代的小黄山遗址(距今10000---9000年),再到“越王无余之旧都”的推测,联系到秦始皇掘“剡坑”以泄王气,是一脉相承的。也可以证明,古剡县并非蛮荒之地。也可以确认,剡县城的建立是十分古老的。那么建县或当在秦始皇王二十五年(公元前221年)设立郡县之时,而非一般所述的”汉景帝四年前" (公元前153年)会稽郡所辖二十六县中已存有剡县了(见于< < 汉书地理志> > )。
秦始皇为何要在不知名的剡山泄王气?客观上证明了剡山就是古”於越国之所在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