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卵巢黏液性肿瘤

 gutuchanyu 2020-07-09

      卵巢黏液性肿瘤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仅次于浆液性肿瘤,良性较多,占77%~87%,交界性约10%,其余为恶性。约5%的黏液性肿瘤中混合有畸胎瘤,良性及交界性几乎都是囊性,典型病变为多房性;黏液性癌可能以囊性为主,也可能以实性为主。其病变特点常有良性、交界性及恶性同时存在一个肿瘤内。组织学上良性及交界性又分为囊腺瘤、腺纤维瘤和囊腺纤维瘤,恶性又分为腺癌、囊腺癌、腺癌纤维瘤和囊腺纤维瘤。

      症状体征

1.良性黏液性囊腺瘤  双侧很少。一般较大,容易发生压迫症状。

2.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  以盆腔肿块及腹水为常见,也可出现腹痛或腹胀。

3.腹膜假黏液瘤  这类肿瘤的病理形态虽属良性或交界性,但病程迁延,极易复发,对于其良性类型尚有争议。

4.黏液性囊腺癌  症状与浆液性癌相似,单侧者较浆液性癌多。一般表现为腹部肿物、腹胀、腹痛或压迫症状。晚期出现恶病质、消瘦、少部分患者也可有月经改变。

用药治疗

1.良性黏液性囊腺瘤  手术切除,效果较好。过大的肿瘤不易完整取出时,可先抽取囊内液体,但应防止内容物溢出,以免囊液染腹盆腔形成种植,可能引起腹膜假黏液瘤(pseudo-myxoma peritonei)。

2.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  以手术为主,需根据临床分期来决定手术范围,应尽量切除一切肉眼所见的肿瘤。注意有无合并腹膜黏液瘤或假黏液瘤,最好同时切除阑尾,术后辅以化疗。

3.腹膜假黏液瘤  反复手术及手术后应否化疗,都有待进一步研究。总之,术时应切除阑尾及大网膜并探查结肠部位,检查黏液中有无肿瘤细胞,术后应注意随访。

4.黏液性囊腺癌与浆液性癌相似。

饮食保健

食疗方

1.胡萝卜马蹄煲竹蔗 胡萝卜250克,马蹄250克,竹蔗1条。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适量水,煮沸后,文火煮1小时。可滋阴、生津、止渴,适用于放疗后热盛伤津、咽喉肿痛、口干舌燥者。但脾胃虚寒、痰多湿盛者不宜。

2.平菇蛋卷 把平菇切丝,以素油炒熟后盛出,加入少许精盐;鸡蛋搅匀,烙成蛋皮,蛋皮内放入炒好的平菇丝,卷成卷儿,装盘即成。可供肿瘤术后及放、化疗后口味欠佳者食用。   

3.牛肉炒苦瓜 苦瓜1条,牛肉50克,蒜5克,葱2克,辣椒10克,白糖、酱油、醋、淀粉适量。将苦瓜洗净,对切两半,掏去内瓤,切成薄片,把锅烧热,倒入苦瓜,清炒2分钟,盛入盘中;将蒜、葱、辣椒洗净,切碎,放在锅内加油烧热后爆炒至香,再倒入炒过的苦瓜,加少许盐、白糖、酱油、醋,用大火猛炒1~2分钟后盛出;将牛肉洗净切丝,以淀粉、酱油浸泡5分钟后,在炒锅内加油烧热后快速炒熟,倒入苦瓜,翻炒几下即可。可健脾开胃、清热解毒、扶正抗癌。适宜于脾胃虚弱、烦躁的肿瘤患者。   

4.苦瓜煲绿豆 苦瓜500克,绿豆120克,盐少许。将新鲜的苦瓜切开洗净,去瓤,切成大件。绿豆用清水浸泡,洗净沥干水。瓦煲内加适量清水,猛火煲至水滚,放入苦瓜和绿豆,煮至绿豆开花,以少量盐调味即可饮用。

折叠编辑本段预防护理

定期对高发群体进行筛选检查。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术后应注意随访。

病理病因

组织发生来源于生发上皮,分为宫颈内膜样型和肠型黏液上皮,现已被广泛应用,列入国际卵巢组织学新分型(Scully,1999)内。

折叠编辑本段疾病诊断

良性黏液性囊腺瘤如腹部膨隆明显时检测有无移动性浊音,应与腹水鉴别。还需注意有无合并交界性或恶性黏液癌的情况。

检查方法

实验室检查:

肿瘤标志物检测、腹腔镜检查。

其他辅助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

折叠编辑本段并发症

偶见合并阑尾黏液囊肿和腹膜假黏液瘤。

1.良性黏液性囊腺瘤  需注意有无合并交界性或恶性黏液癌的情况。合并妊娠的机会较浆液性囊腺瘤多3~4倍。

2.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  可出现腹痛或腹胀。

3.腹膜假黏液瘤  手术后易于出现肠粘连或肠梗阻。

4.黏液性囊腺癌  合并妊娠的发生率较低。

预后

1.良性黏液性囊腺瘤  预后较好。

2.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  预后尚好。

3.腹膜假黏液瘤  5年存活率45%~54%,10年存活率18%。影响腹膜假黏液瘤预后的因素约有以下几方面:

(1)黏液中是否有肿瘤细胞。

(2)如有腺性结构镶嵌于组织内,对局部结构是否形成破坏。

(3)初次手术时病变累及范围,以及初次手术后复发时间。

发病机制

1.良性黏液性囊腺瘤  大多数为多房,一般中等大小,也可长大充满整个腹腔,直径达50cm。肿瘤灰色有光泽,囊壁略厚,有弹性,有时外壁可见数个囊性突起,表面略发淡黄色。囊内容物为黏液性,不透明,黏稠液似胶冻样,白色略淡蓝。检查时触及的实性部位往往是多数蜂窝状小房集聚,切开肿物即可发现。房大小相差极大,分布可疏可密,常在一个房内套有一个或数个子房。肿瘤内黏液为黏蛋白或糖蛋白,所以过去“假黏液性囊腺瘤”现已改称为黏液性囊腺瘤。肿瘤上皮为单层高柱状,核位于基底部,排列规则,和宫颈管型黏液上皮相同(图1)。有时也能找到肠型上皮,包括杯状细胞(goblet cell)、帕内特细胞及嗜银细胞。黏液性囊腺瘤常同时发生其他卵巢上皮性肿瘤,如浆液性、宫内膜样或性索间质肿瘤等。PeutzJeghers syndrome综合征(Chen KT,1986)即皮肤黏膜色素黑斑,同时有胃肠道多发性息肉,这些症状有时可伴随此瘤出现,但需注意有无恶性问题。

2.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  较交界性浆液性肿瘤复杂,为多房性。可见到囊壁增厚区或出现乳头,而大多数乳头细小,也可呈息肉样。镜下特点:①上皮复层化达2~3层,但不超过3层,伴有乳头和上皮簇形成;②细胞轻度、中度非典型形,黏液分泌减少,可见杯状细胞;③核分裂象每10个高倍镜视野内不超过5个;④肿瘤细胞不侵及间质(图2)。

3.腹膜假黏液瘤  即腹膜黏液瘤,是腹腔内存在黏液引起腹膜种植的反应,往往合并阑尾和卵巢黏液性肿瘤疾病。被广泛接受的观点是腹膜假黏液瘤来源于卵巢和阑尾的黏液性肿瘤,两者常有上皮细胞不典型和复层而分类于交界性肿瘤。10.6%~29%的阑尾黏液性肿瘤合并腹膜假黏液瘤,3.5%~12%的卵巢黏液瘤合并腹膜假黏液瘤。1/3的腹膜假黏液瘤患者的卵巢和阑尾均有黏液性肿瘤,如果两者都有肿瘤,则卵巢很可能为转移性。合并腹膜假黏液性瘤的卵巢肿瘤,上海医科大学的资料71.4%为双侧,而一般卵巢原发黏液性肿瘤仅10%为双侧。

4.黏液性囊腺癌  多房性较多,双侧虽不多,但在卵巢黏液性肿瘤中较良性多,有5%~40%。外观光滑、圆形或分叶状,切面囊性、多房,伴有实性区域。囊内壁可见乳头,但较浆液性癌少,乳头及实性区域较良性或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多。囊腔内含血性胶状黏液,实性区常见出血、坏死。

镜下特点为:①上皮复层超过3层;②上皮重度非典型增生,伴有黏液分泌异常;③腺体有背靠背现象;④核分裂活跃;⑤间质浸润(图3)。

黏液性囊腺癌的组织分级:

(1)高分化(Ⅰ级):上皮高柱形,上皮增生超过3层。乳头分支细长,形态不规则,间质极少。乳头表面细胞失去极性,排列无章,核大小不等,分裂象多。有时黏液分泌过多逸出细胞外,使胞质界限消失。

(2)中分化(Ⅱ级):上皮柱状或低柱状,形成共壁,细胞内有少量黏液,间质内有大量细胞巢浸润,核分裂象较多。

(3)低分化(Ⅲ级):腺样结构不明显,上皮细胞呈簇状或弥漫状生长,细胞核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更多。细胞内黏液极少,有时与胃肠道转移癌难以区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