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善良,这三种人也不能帮,不然最终吃亏的是你

 江山携手 2020-07-09

做人做事,善良没有错,但帮忙也要帮对人,善良也要有尺度。

善良是优点,但不能成为你的弱点,不要让你的善良太廉价,不是所有的人都值得善良以待。

倘若你的善良留给了错的人,就像农夫与蛇一样,最后伤的是自己,甚至会反咬一口,善良不怕被好人辜负,就怕被坏人利用。

你的善良很贵,要留给人品好的人,而不是给贪得无厌的人。

在这世上,有些人值得你帮他,有些人却不值得帮。再善良,这三种人也不要帮。

1

不懂感恩的人不帮。

俗话说,“喝水不忘挖井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没有人没有受过别人的恩惠。

如果有,那一定是忘恩负义之人,傲慢而无耻,把别人的付出,都当成是对自己的亏欠。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忘恩负义者,就像你伸手把事物送进他的嘴里,他却想连你的手一起咬下。

古人云,滴水之恩,应当涌泉相报。我们自古就有投桃报李的佳话,但是总有人不知感恩,只想一味地接受别人的付出,并且认为别人的善意都是理所应当。

总有一些人,只想得到从不付出,占尽他人便宜。

不懂感恩的人,你帮他,他认为理所当然,你让他,他反而变本加厉,不会感激你的帮助,把恩情抛之脑后。一遍遍得寸进尺,不记人好,只记人过。

甚至还忘恩负义,不但不感激别人的帮助,还做一些过河拆桥,伤害你的事情。

恩将仇报的人,受着恩惠,不仅没有丝毫的感激,反而干着损人不利己的勾当。

一旦别人拒绝自己无止尽的无理要求,翻脸比翻书还快,过河拆桥,完全不念旧情。

你帮他,视为理所当然,你让他,永远得寸进尺,从不换位思考,只知道无休止地索取,从不顾念别人,就只顾全自己的利益,求人帮助把好话说尽,一旦飞黄腾达时,趾高气昂,把别人的资助恩情抛之脑后。

求人的时候,要怎么好听就怎么好听的话。

别人求助的时候,自己盛气凌人,高人一等,不屑一顾。

把别人给的人情,别人对自己的恩赐,通通抛之脑后,左耳进右耳出。

常言道:“升米恩,斗米仇。”这种人,你对他再好,在他看来也是自己应得的。

这类人不光不懂感恩还没有人品,更是没有良知,心里只有他自己。你帮助他,怜悯他,他却只想利用你。

有不少人听过《农夫和蛇》、《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故事虽短,可寓意不浅。

这类不懂感恩的人,着实可怕,没人品,没有良知,你帮助他,他只会考虑自己,把你的付出当成理所当然,一味索取而不知感恩。

有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年轻人,想找师父学习木工。

几番斗转之下,年轻人终拜鲁班为师。三年学徒,让年轻人学会了不少本领,做出的活也十分精致。年轻人自觉能力高超,甚至连师父也不放在眼里。

一次,鲁班做出一个木头人,这木头人里装有机关,会自己拉锯。

年轻人心想:师父都能做出来,没道理自己不行啊!于是趁着师父不在家的时候,偷偷拆开木人,把每个零件都测量了一番,回家就依样画葫芦,自己做了一个木头人。

不解地是,木头人装好却不会拉锯,年轻人闷头思索再三,也找不出原因,只好去请教师父。

师父听完,笑着问他:“木头人的每个部位你都测量过了吗?”

“量了量了!而且很精确!”

师父又问他:“你量心了吗?”

“我没量心。”年轻人说。

师父说道:“因为你这孩子没量(良)心!所以做的活不精,木头人也就不能动了。”

年轻人听完不但不觉得愧疚,反而还抱怨师父没有告诉他。

帮他一场,到头来还要怪你帮得不彻底、不尽心。

帮他十次,只要有一次不帮,就变成了仇人。

人心不足蛇吞象,好心错付自损伤。

不懂感恩的人,比蛇冷,比狼狠。

你永远捂不热一个不懂感恩之人的心。再多的付出,对他来说都是徒劳,因为他的眼里,只有利益。

帮他,等于害了自己,反咬一口,算计你,无情无义,伤害你。

这样的人,不能帮。

2

利欲熏心,唯利是图的人不能帮。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奥维德说:为自己的利益而争论,则人人都是雄辩家。世间太过复杂,每个人都有私心,都有一些自己想得到的利益。

然而,图利可以,若是唯利是图,就让人看不起了。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追逐利益,要适可而止;唯利是图,就会陷入罪恶的深渊。在利益面前,小人会见利忘义,牺牲别人来换取自己的利益,而君子则是坚守自己的本心。

唯利是图的人,可以因为自己的利益,不顾他人的感受,不理会身边人的处境,只顾及自己。

一个人若是唯利是图,就可以当面一套背后一

套。

有一种人,什么财都爱,甭管是不是自己的,都贪;甭管是不是应有的,都图。

这样的人,眼中只有金钱,不顾感情道义。

以自我为中心,凡事只是以维护自己的利益为主,甚至可以不择手段。

为了金钱,可以背信弃义,为了好处,可以恩将仇报。

唐代的宋之问诗写得好,但人品不怎么样,他为了升官,经常写一些歌功颂德的诗吹捧武则天。武则天有两个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宋之问奴颜婢膝,竭力巴结,甚至为张氏兄弟提尿壶,把文人的脸丢尽了。

后来太子李显复位,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被杀,宋之问被贬到岭南泷州作参军。他瞒着朝廷,偷偷逃回洛阳,躲在好友张仲之家里。当时武则天虽然死了,但武氏残余武三思等人依然声势显赫。

一天,张仲之在家与人密谋杀掉武三思,宋之问无意中听到了,立刻指使侄子前去告发。结果张仲之全家被杀。宋之问有功,不仅私自逃回洛阳一事不再追究,反而被提拔为鸿胪主簿。

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对名利有强烈的占有欲,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可以付出一切,甚至是朋友和亲人的利益。因为在这种人眼里,永远自己的利益最重要。

有一些唯利是图之人,当一切利益既得之后,他们根本不会再管你,你直接被忘得一干二净。因为你不过是他手中的一颗棋子,一件工具罢了。

对于那种把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人,永远不值得帮,因为你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把你出卖。

唯利是图,图了自己的利益,却失了做人基本的道德良心。

在唯利是图的人眼中,只有利益,没有他人,在他们看来,天下所有的东西都是可以明码标价的。

既然有价格,自然就可以出卖,对他们而言,利益大于一切。

在日常生活喜欢斤斤计较,对得失看得很重,处处都是利益算计。

唯利是图的人,眼里只有利益,总想从别人身上榨取利益。

对他们来说,朋友只不过是种谋利的工具。

用得着你的时候,对你百般谄媚;用不着你的时候,把你踢到一边。

帮这种人,只会占用你的时间,浪费你的力,践踏你的真心。

遇见唯利是图的人,不仅不能帮他们,还要尽早远离,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唯利是图的人身上。

3

不守信用的人不帮。

不守信用的人,不会把许下的承诺当一回事儿认真对待。遇到糟糕的事,比谁都跑得快;恰逢负责的情况,推脱得一干二净;借钱时信誓旦旦,还钱时人毛都没有。

他们喜欢耍点小聪明玩点小诡计,真正遇到大事根本挑不起大梁。

守信的人,就算清贫,也不会招摇撞骗;就算困苦,也不会言而无信。借钱,总是如期归还;挣钱,总是踏实肯干。

一个守信的人,答应别人的事,总是尽力办到;

承诺别人的话,总是努力实现。

有诚信的人,会把对别人的承诺放在心中,不辜负别人的信任,不辜负自己的诺言。

海涅说:“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原谅一个人是容易的,但再次信任,就没那么容易。信任如水,最怕忽然之间变浑浊,信任如镜,一旦碎了,难再修复。

孔子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说话不算数的话,不知道他还能做什么。

谁都愿意去信赖一个守信的人,相反一个失信的人,是绝对不会被信任的。因为你永远不会知道一个失信的人,他说的话哪一句是真的,哪一句是假的。

人无诚信,寸步难行,在生活中,不守信用的人,往往难以取得成功;人无信则不立,人无品则无用,人若诚信,自然会有人与你交心;人若失信,谁都会对你死心。

《郁离子》一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济阳有个商人,在过河时船沉了。不习水性的他,连忙抓住一根大麻杆高声呼救。

有个渔夫闻声而来,商人大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我给你100两金子。”

待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账了,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便打算离开。

渔夫责怪他言而无信,出尔反尔。

商人却理直气壮地说:“你一个打渔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

不料的是,后来那商人又一次原地翻船。

有人来救时,那个渔夫说:“他就是上回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便没人再愿意救,商人溺死河中。

明明说好的事又临时变卦,明明确定的话又临时改口,只会打乱别人的计划,辜负别人的心意。

信誉就像是一杯水,一旦沾染上颜色,就再也无法变得清澈;信任就像是一面镜子,一旦破碎,就很难再粘合;诚信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也是一个人最大的资本。

人若没诚信,人品一定不端正,可以为了钱,伤害朋友,可以为了利,算计兄弟,可以把尊严和骨气抛弃。

这种人,你帮他,到头来吃亏必然是你自己。

忙有能帮者,有不能帮者。能帮者,当仁不让;不能帮者,不可帮。

善意,要留给那些值得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