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看清身边人是真君子,还是伪小人?对照这5条,立辨善恶真伪……

 曾仕强 2020-10-21

曾仕强公众号与您相伴2683戳上方蓝字关注


高兴不高兴能够伪装,内心安不安很难掩饰,明眼人一下子就能识破。

「曾仕强每日箴言」


|全文共2400字,深度阅读需10分钟,受益终生|

我们常说一句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结交到好人、贵人、君子,而不是坏人、小人。

然而现实往往是,明明想和君子交朋友,结果身边都是小人。

甚至还有很多人压根分不清楚君子和小人的真正区别在哪里,因而随波逐流,盲目学习,不知不觉自己也成了小人。

实在得不偿失。

今天,我们要分享的是如何分辨君子和小人,也就是识人的功夫,让你交到能帮助自己的真朋友,远离害人不利己的小人及伪君子。

1

看他所做的事

明辨君子和小人,首先要判断他做事是以君子的行为,还是小人的行径。

因为首先就事论事,不涉及人身攻击,往往比较理性。

某人以往处事,结果呈现小人行径,但这次所作所为,颇有君子之风,难道不可以称道,让他有改变的机会吗?

某人一向做事,结果证明君子行为,但此次行事,显然是小人行径,难道不必警惕,就让他有机可乘吗?

看他所做的事,结果公正不公正,有没有假公济私。

为公,就是君子;为私不害公,离君子不远;为私而害公,那就是小人行径。

事情总有结果,依既定的结果来衡量,应该比没有具体结果之前的盲目猜测,要可靠得多。

所做的事,结果证明是公正的、为公的、无私的,只可以判定某人就此事而言是君子,并不能表示他这个人即为君子。

必须历经考验,有实绩,才可以初步认定他是君子。但是仍旧要每事考查,帮助他持续下去而不放纵自己。

中国人主张不断地考验,一方面是害怕自己吃亏上当,一方面也是帮助对方不敢大意而疏于自律。

无论如何,少听他的话,多看他的实际行动表现,是不易的法则。

2

看他做事的动机

中国人是结果论者,却不以结果为唯一评断标准,我们会兼顾“过程”,来观测他的动机。

结果良好,过程却令人起疑,究竟他的动机是为公还是为私?因为有许多事情,纯粹从结果来看,很不容易判定。

何况歪打也可能正着,完全依凭结果,难免判断错误。

所以,我们会兼顾过程和结果,使人无所遁形。过程看出动机,比猜测动机来得准确。

某人所作所为,结果十分公正,但过程好像有些怪异,到底是君子或小人,不妨再观察一段时间,再来推论,比较正确。

我们常常在结果呈现的时候,感动得不得了,而过一段时间,每一想及此事,就恼怒得很,便是隔得久些,一些过程细节浮现出来,才知道原来自己看错了。

中国人说“日久见人心”,就是有些事情,从结果很难判断,必须通过过程细节来检讨,才能真相大白。

3

看他安不安

明辨君子小人,把过程和结果相提并论,有时候还是弄不清楚,究竟是君子作风还是小人行径。

这时候就要动用第三个标准:看看他对于这件事情的结果,觉得安不安。

动机和结果,都很明确地表现出大公无私,义利兼顾。

这时候再进一步看他做的这件事,内心是不是很喜欢?还是相当不情愿?那么这个人到底是君子还是小人,就已经非常清楚了。

君子内心喜欢,呈现一种心安理得的样子,有人说好,固然很高兴;有人指责,也问心无愧而不致不高兴。

小人相当不情愿,呈现一种不安宁的样子,有人说好,不得不苦笑;有人指责,觉得很冤枉。

高兴不高兴能够伪装,内心安不安很难掩饰,明眼人一下子就能识破。

做好事,当然觉得安。

做坏事,君子会觉得不安,小人却没有这种感觉。安于做坏事的人,必然是小人。

君子求安,不安的事不愿意做。可见有所不为,才是君子。

4

看他重义还是重利

现在社会,似乎金钱至上,利益为先,大家在不知不觉中已经离经叛道了。

当然,义利都没错,但是必须兼顾并重,而且先后关系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先想利常常忘掉义,形成人为财死而不知觉悟。

先想义并不会忘记利,因为名和利毕竟不是那么容易忘怀,这是人性的共同弱点。

强调法治,用法来规范义,充其量只造成合法的小人;一切凭良心,用道德来制约,真的合义,才算是君子,是以良心提醒自己,保护自己,并无不妥。

义的意思,其实就是合理。把义和利合在一起,成为合理的利,当然可以放心地追求。

不义之利,就是不合理的利益,最好不要去争取,以免害人也害己。

君子义为先,小人先想利。看看他怎么表现,基本就能分辨了。

5

看他知命不知命

很多人相信宿命论者,认为一切凭命运,丝毫不抗拒。

这些人深信“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主张听天由命,并不是君子所应有的态度。

知命,只是知道有命运的存在,你不抗拒它,它就会来摆布你;你要抗拒它,还得要有一套正确的方法,才能够摆脱它的摆布。

这套方法,叫作“改命”。

命确实存在,很多人一生糊里糊涂,毫无主见,结果照样混一辈子,便是不由自主,一切依照命在运作。

命可以改变,这才是人可贵的自主性。

但是必须由自己来改,才是名副其实地自主,若是假手他人,由别人来改,哪里称得上自主?一切自己做主,无法依赖他人。

自己怎么改?用“心”来改。相代表命,而相随心转,心一改变,相就跟着变,而命也改过来了。

君子知命不认命。知命,才会想到改命;根本不知命,连一张基本的蓝图都没有,改什么?又怎么改?

如果觉得知命就认命,那仍然是小人。

知命却又不认命,终其一生都在改命,因为好还可以更好,戒慎小心,持久不放纵自己,当然是君子。

小人想改命,常常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君子也想改命,却明白非自己改不可的道理。

那些一切从自己做起,抱持求人不如求己心态的,大多是君子。

  

孔子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便是要我们从一个人的动机、行为和结果来明辨他是君子或小人。

然后还要看他重义或重利,知命不认命,从义利的先后和知命、认命、改命的表现,经过审慎研判,就能分辨这个人到底是君子还是小人,到底可不可交了。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做人,要亲君子,远小人,愿你身边芝兰玉树,芳香葱翠。

本文内容:曾教授著述汇编

粉丝福利

我们都知道,尊敬的曾教授从小学就开始登台演讲,大学毕业之后,就开始在报纸上写文章,所以我们谁都不确定曾教授出的第一本书是什么。

但是,曾教授在临终前写的最后一本书是很清楚的,这本《说良心话:仕强君政谈教育》是曾教授生前几个月一笔一画手写的,堪称教授的绝笔之作。

在本书开篇,教授语重心长地说:“想来想去,已经活到七老八十了,为什么还要顾虑那么多?干脆豁出去,说一些良心话,当作一种赎罪吧!”

曾教授到底说了什么良心话,赎罪又怎么讲,您想了解更多这本书的内容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