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梅欧阁:中国近代戏剧第一纪念馆

 菊部文存 2020-07-09

1920年1月12日张謇在南通更俗剧场举行盛会迎接梅兰芳

梅兰芳一行于到达南通次日起在更俗剧场与南方京剧旦角欧阳予倩同台献艺十一天。尽管时值严冬,但梅兰芳精湛的演技风靡了南通,以致场场爆满,加座票也一售而空。张謇对梅兰芳的演艺十分赞赏,每场必看。梅兰芳每唱一出,张謇就赋诗一首,一些戏剧爱好者也以隽词妙句称颂,梅兰芳十分感动。

《公园日报》登出梅兰芳来通演出的预告

1922年6月19日张謇与梅兰芳等在南通博物苑味雪斋前合影(左起:姜妙香、姚玉芙、梅兰芳、张謇、王凤卿)

两年后,1922年6月10日梅兰芳第三次到南通,当晚即演出一场,次日又连演两场,此行是为庆贺张謇七十大寿,张謇还陪梅兰芳参观了伶工学社的新校舍。那时,伶工学社这个科班的设置,是开风气之先,是当时中国戏剧界唯一的一个训练戏剧人才的学校。

1922年6月19日张謇与梅兰芳在南通合影

张謇与梅兰芳最后一次晤面是1924年初,张謇因事去上海,怡逢梅兰芳在沪演出。张謇应邀连看三场,剧目依次是《红线盗盒》《霸王别姬》和《洛神》。

左起梅兰芳《红线盗盒》《霸王别姬》和《洛神》剧照

张謇看后连连称赞梅兰芳的艺事精进及其塑造舞台形象的超凡能力,并对三剧中待完善之处,提出了商榷意见。张謇回南通后,写下了《喜晤浣华旋别》诗一首赠给梅兰芳。

张謇写下《喜晤浣华旋别》赠予梅兰芳

张謇赠梅兰芳《候亭送梅郎二绝句》

1926年8月24日张謇因病去世,噩耗传到北京,梅兰芳当即致电其子张孝若:“太翁仙逝,至深哀悼。谨唁。”唁电虽极简短,但失去一位弥足敬重的良师益友,梅兰芳心中的悲伤,是难以用文字来表达的。

古今参证,南北汇通

张謇主张艺术家应互相携手,互取所长,共同进步。他力邀梅兰芳和欧阳予倩一南一北两位艺术大师同演于一台,精彩纷呈,盛况空前,堪称艺坛佳话。一位北派魁首,一位南派泰斗,使国人看到了梅、欧虚怀若谷的胸怀,也看到了作为长者的张謇的良苦用心以及对艺术大师所产生的鼓舞力量。

为此,张謇特在更俗剧场设“梅欧阁”,以纪念和表扬两位艺术大师的卓越成就和团结合作梅欧阁设在更俗剧场前台大门的楼上,三间青砖瓦房加东西两个阳台,共约80平方米。梅欧阁窗明几净,清雅脱俗,引来不少文人墨客在此吟诗作画。

上世纪50年代,欧阳予倩保存的梅欧阁旧照。

张謇先生仿翁同龢字体,亲书匾额“梅欧阁”,并撰书联语一副“南派北派会通处,宛陵庐陵今古人”。梅欧阁两边壁上用玻璃贮放梅、欧剧照各12幅,梅东欧西,梅的剧照有“天女散花”、“黛玉葬花”、“千金一笑”、“木兰从军”、“嫦娥奔月”等,欧的剧照有“宝蟾送酒”、“馒头姑庵”、“晴雯补裘”及话剧剧照等。

更俗剧院

解放后更俗剧场被改为人民剧场,于1996年被拆除,后于2000年年底动工兴建,改名为更俗剧院。在更俗剧院最显眼的金色穹顶圆厅的三、四层,恢复了“梅欧阁”原状,建立了梅欧阁纪念馆。梅欧阁纪念馆共展出近200张珍贵历史图片,分别展出梅兰芳、欧阳予倩的生平业绩,老更俗剧场的历史资料以及梅欧在通演出时的盛况。

梅欧阁纪念馆

梅兰芳、欧阳予倩两位大师的文化精神、道德文章、艺术成就成为了中国戏剧艺术体系的代表和标志。他们的一生是创造美的一生,是追求光明的一生,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一生,是色彩斑斓的一生。“梅欧阁”的人文价值决定了它深远的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和不可低估的文化含金量,它将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永远保留,传承到未来。

作者:梁天明

来源:记忆南通 编辑:王婷 实习编辑:李凡

如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平台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