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诗⊙李富||父亲(第199首)

 昵称70808387 2020-07-09


李富

父亲 

文/李富

用宽大的手掌

抓住时间

拽住雨丝和风向

把辛劳一滴滴汗水般撒在农田

打一个懒腰

算是酸疼而惬意的懒散

密密麻麻的庄稼和心事

都耕作成成垄的农谚

在阴雨连绵的日子

还要拿起铁锨 

去添堵遗漏的空闲

父亲,一年又一年

手掌和脚掌的茧子

忠诚地记录下每一次磨砺和艰难

春种秋收

365天的晨出幕落,掐指计算

把零零散散的日子

都串联成田垄

在锄头和犁铧上

耕耘出一条景观

父亲,跳跃起来庄稼

那是早出晚归的希望

披星戴月涌起的波澜

一声苍老的咳嗽

爬过低矮的屋檐

锄头,吃一片止疼片

咬牙耪去荒成一片的流年

倒影

纷纷排列出轮廓

岸柳的婆娑

摇曳着碧水蓝天

父亲,沉默着

脸上悄悄浸染岁月的光斑

蛰伏在烟包里的渴望

一袋一袋守护

炊烟缭绕的家园

在木格的盘肠窗上

目光,曲曲折折抵达原点

那是梦里的民谣

在风俗的舞台上

戏剧般的转换

没有了叹息

秧苗的绿色将会灰暗

没有了眼泪

生命的底色就会暗淡

父亲,把叹息和眼泪

都装进烟锅里

一根火柴,色彩缤纷的情结

慢慢点燃

袅袅的,缓缓的

消失在茫茫的云天

父亲,我真的想喊

喊你的名字

喊我们的从前

包括至今都没有实现的心愿

摸一摸空空的情思

哦,饿了早晨

哦,瘦了夜晚

2018年1月3日,赤峰  

作者简介

       李富  中外散文诗学会会员、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新华社签约摄影师,赤峰市旅游摄影协会理事,赤峰日报社记者。李富先后在新华社、中新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十月》、《散文》、《诗刊》、中国诗歌网、《草原》、《青年文摘》、《微型小说选刊》、香港《大公报》、《文汇报》、美国《侨报》、《草原》等国内外500多家媒体上发表作品,他创作的二百多首同题独颂诗《父亲》,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人,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犁夫多次受到国家、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的表彰和奖励。


文学前沿

重构乡愁的诗歌实践

——犁夫百首同题诗歌《父亲》透视

文/佚名

  “父亲,你还能用鞋底子烀我吗?你把老实厚道的一字一句,塞进我外出的提包里,你拉链般的叮嘱,掌控我的一言一行”,“父亲啊,三伏天蒸腾着汗水,三九天燃烧着豪气,”“你用厚厚的手掌,击打着贫困之墙,一次次磨出的血泡,开出灿烂的萨日朗”,“我踏在了离别的路上,我看见你招手的姿势,宛如一棵被风吹倒得庄稼,倔强、忧伤”。

  这是诗人犁夫百首同题诗《父亲》中的诗句。自今年七月底到现在,犁夫写了180多首同题诗《父亲》。读着他的诗,你会情不自禁地随着他走回家乡,走进田园;亲近农民,怀念父亲;引发乡愁,安顿漂泊的灵魂。 

  犁夫笔下的父亲,爱土地,爱子女。“你佝偻着腰,剥着玉米,好像在丰收的舞台上领奖;一步步跟在老牛后面,播种着一年的希望;鞋子灌满土,脚趾缝里挤满了土,在地上爬着,有时跪着,一颗颗抚育,一垄垄呵护;一场大雪封住了农事,你便背起了粪筐,积肥,编炕席,打折子,起猪圈,抹驴槽”。这不仅是一位勤劳淳朴的父亲,,更是一位情深意厚的父亲,他默默的爱着子女。“你系紧我的帽带子,揉搓着我冻红的手,踩着没膝的大雪,背着我回家”,“年午夜的头还没磕,你却拉起我,给我五分压岁钱”,“父亲,你眼里闪动的鼓舞,一次一次,为我的人生导航”,高考落榜了,正是你“那双大手,那双大脚,那朴素的情怀,催化我人生的亮丽”!

  悠远的乡愁。犁夫的诗除了抒发了对父亲的爱,对田园的眷恋,还用诗的形式,带领读者寻找曾经拥有,现在又很难找寻的东西,唤醒了沉睡在心里的乡思乡愁。城市里林立的楼房,柏油的马路,喧嚣的吵闹,我们看不见袅袅的炊烟,涓涓的流水,屋檐下衔泥的飞燕。听不到咩咩的羊叫,哞哞的牛哞,嘶嘶的马鸣。而这些田园牧歌式的风光都在《父亲》中呈现,让我们流浪的灵魂,漂流的精神回归,重拾乡愁。“站在高高的山岗,我把不能还原的情节悄悄探访,棉絮般游动的白云,好像一个个情思在往事的边缘流浪”,“还没到村口,就闻到了炊烟的芳香,还没走进院子,就看见你的繁忙”这些诗句都抒发了诗人浓浓的乡情。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正是这悠远的乡情,唤起心中沉睡的情思。久居城市的思念乡村,“我总觉得,离开了乡村,过年就再也没了什么乐趣”。漂泊在外的,思念故乡,“你或许衣锦还乡,你也可能名声扫地,但,只有家乡的土地会接纳你,只有那片挥不去的乡情会挽留你,因为你的脚下,是黄天后土的情谊”。漂泊在海外的游子,读到犁夫的诗,怎能不思念祖国,“仰望蓝天,归燕成行,脚在移动,心在流浪”,乡愁让我们失眠了!

  有时,他边流眼泪边写作,泪水打湿了手机和稿纸。网友鼓励他:你写的父亲,就是我们的父亲。

  犁夫写父亲,是祭拜上苍,是建立一种新的乡愁。我们究竟丢了什么,那袅袅的炊烟,那清凉凉的河水,那檐下的雨燕,那粗粗的乡音,一切都让我们守望着,并寻找着。

同样,写父亲,就是讴歌像父亲这样的劳动者,讴歌他们的善良,他们的勤奋,他们的优良品德,传承祖国的优秀文化和品格。

  犁夫,重构乡愁的诗歌实践,在错落有致的诗行里,交错着他的智慧,也播种着他的快乐和忧伤,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关照历史和土地,我们更没有借口掩盖刻骨铭心的乡愁。在犁夫的心里,那是怎样的爱呀。他说,《父亲》让我重新看待人生。

(注:请本文作者与公众号联系)

展示新时代文学新风采  打造新时代文学新高地 

更多详情敬请点击:新时代文学社公告

新时代文学与您同行

主编微信:917141698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