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陈文举||我的父亲(有声文学)

 昵称70808387 2020-07-09

我的父亲

作者:陈文举

主播:丁  香

岁月如歌,在世上,我除了对伟人的敬仰,对革命先驱者敬慕,对当代英雄人物敬佩,生活中我最佩服的人是——我的父亲!

父亲平凡的一生却有着不平凡的经历。他早期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三十八军兵团担任班长,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彻底消除匪患,参加过东北剿匪战斗,多次荣获战功;美帝在朝燃起战火,他积极响应祖国召唤,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复员后,他被组织分配到东北林业局工作,但他心系家乡父老,为了改变他们贫穷的命运,便毅然决然地辞去工作,放弃优厚的生活待遇,回到家乡任大队长,带领村民战严寒,冒酷暑奋斗在农业生产第一线。

父亲,在我的印象中,耿直、热心、为人忠诚,是位硬汉。一生种过地、当兵,扛枪、打仗,风光无限。这些,我是听热心的乡亲讲的,父亲从不对我们讲这些往事。我感触较深,刻入脑海的是自身经历所见之事。

父亲对人十分热忱,对长者也好,对街邻也罢,无论谁,有难必帮,在方园几里对人热心肠是出了名的。我们兄妹几人受到很深的影响,也时常效仿和引以为荣。

小时候,父亲对我们要求很严,虽然从来没有打骂过我们,兄妹们还是十分怕父亲。所以,儿时自已犯了错,吓得怕回家见父亲,说来也神,父亲能猜到我们在哪?每次都被找到领回家中,回家后,父亲一言不发,看着吃下碗热饭……这些生活琐事太多了,不提也罢。

父亲的一生,吃苦耐劳,奋发向上,为乡亲、为村里干过的事,时常被人们提起,称赞!

当年,我记得村里一干多人,靠种地生活,经济条件不用讲,生活条件一个字”穷“。                        

那时,父亲在村里当大队长(今天的村长),村里的一切他看在眼里,记在心上,首先带领村民,在村西荒凉的西岗建起砖瓦厂,建窑烧制砖瓦,方便村里修房盖屋之用的同时,供售十里八村,为村里积累资金。

有了经济收入,新房多了,村貌变了,村民的生活逐步改善,那时村里人都觉得生活很有奔头。

可父亲一刻也没停下奋斗的步伐!看到村子周围老寨沟荒草丛生,沟岩残断,又组织村民,从附近煤矿渣山上捡来石料,砌沟填土,修整一新,引来渠水,把荒芜之沟,变成了荷池飘香之地,蜂来蝶舞好一派美丽风光。

创业,改变村容村貌,如果是父亲的敢想,那么,大力发展村办企业,建剧院就是父亲的敢干了。

村里守着郑平公路,人来人往,车流辆很大,周边村子密集,建影剧院丰富了农村的文化生活,又可获得经济效益。

为发展村办企业,父亲走东家跑西家,把村里手艺人找个遍,村东照像的陈叔、村北的铁匠武爷、村西剃匠张叔、一个个的村中能人,聚在一起,在村子东,郑平路旁建房开店,一时间,村东路旁饭店、磨面、修理电焊、照像、理发、修表、书店、日用百货……人声鼎沸,热闹一派。

这一切一切,是父亲的努力,也是乡亲们的贡献。今天,看着父亲昔日留下的这一切,我直淌热泪。

说实话,父亲一生简朴,乐善好施,勤劳不止,就连有病在身,也坚强的挺着,从没倒下过。记得一次,村东河上,过往的小桥被水冲毁了,为方便乡亲们来往,父亲硬是带病跳进水中,搬起一块块河石,摆起人行石道,确保通行。此事后病情加重,就是这样坚强的人,走完了自已不平凡人生。

现在,父亲走了,没留下什么,每当我回到家乡,一但走近父亲给我们仅留下的三间老房,我总会久久住脚,思绪万千……

是呀!父亲一生没留给兄弟姐妹们什么资产,但在我心中,他永远不愧为一位好父亲!是一位平凡而令人尊重的好人!

 

陈文举,笔名:自由飞翔,早期从事新闻写作,采写新闻作品曾多次获奖。中国新闻社河南分社《中原丰碑一改革开放三十年》一书副主编。诗作、小说曾发表于《文学之舟》、《作家文苑》、《新绪文学》、《祁连文学〉、巜星梦文摘》、《诗博刋》《诗人思归》、《深度许昌》等,作品入选《中国当代百家传世经典》,《中国当代诗歌大辞典》。

主播简介


丁香(心语),来自甘肃酒泉市,喜欢阅读、朗诵和音乐,用声音诠释百味人生,在文字中漫步表达心语,坚信生活的美好与诗意的远方,感恩一切!


展示新时代文学新风采  打造新时代文学新高地 

关于坚决反对求读求赞求赏求转的倡议书

新时代文学社公告

新时代文学与您同行

主编微信:917141698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