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笔】路易坪|​|修悟(三则)

 昵称70808387 2020-07-10

修悟随笔三则
路易坪


一、心明如镜

人在尘世中生活,总难免要染上尘埃。名利的熏蒸,灾祸的侵蚀,都可能摇动人的本性,迷失人的方向。譬如人心是一面镜子,外在的干扰便是空中飞扬的灰尘,日积月累,这些灰尘在镜面上积成污垢,致使镜子不仅失去澄澈的本色,而且失去照人的功用。
体道的人总是懂得如何保持心地的纯洁,无论是黄袍加身,还是胯下之辱,都不可能玷污他洁净的心性。即使偶尔被外物污染,也知道自我打扫,自我擦试,力争作到心澄似水,心明如镜。
用什么去打扫擦拭呢?就是用“道”,用宇宙的规律。
对于一个修炼者来说,具体就是用道德作为准则,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合道而行,循道而动,则自然尘埃尽拂,明心见性了。
朱子曰:“交友需来三分侠气,做人应无一点尘埃”,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二、 万物是在宇宙的天体
运行中去规范的

浩瀚的大海,能翻捲出波涛翻滚的浪花,无际的海面,能呈现出宇宙间的心跡;心灵手巧的人们,能编织出绚丽无比的工艺!巧妙的集锦能把宇宙装点得五彩缤纷;壮丽的山河能显出英雄的襟怀;勇士的力量能擎住青天;万物在阳光雨露下升呈;万朵鲜花陪衬出宇宙的华丽俊悄。当青松翠竹滴出一滳滴甘露的露珠时,你会感到大自然诙谐、美丽和清澈。这就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奇妙景观,这些是美不胜收的景致描绘,但大自然,还有汹涌粗暴的另一面,给你带来的是恐怖和畏惧,还给人间带来巨大的灾难,这就是自然。
正因为这样,才有道是“敬畏自然”!
然而在超常思维的一种态下,这些都会有阴阳的转换:把狂暴的风雨转换为和风细雨,滋润着万物的生成,变得如母亲般的温柔、宽厚、大度,让人们有一种母爱的温暖;大自然能升呈漂亮的景物,也可能会变得更加污浊,这就是万物转换的过程。
不要把美和丑都说成一成不变,它们绝对在阴阳互换中,发生着强大的变化,这就是一些前沿物理学家所说的场变吧!
把自然现象综合一下,目的是更会增强人们的印象,使它能转换为每个人的思维认知,明白一个变中之变的道理,更而增升各自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乃至宇宙观。

三、用一种潜默的对比去说人

学习和内心的境界永远是分割不开,心境带有一点的邪恶,所吸收的量就不是正道的,而且让人唾弃;如果心境好的人去学习,不管哪方面都是通畅无阻的,所得到的知识是高精美的作品的结晶。
当鼓被敲起来的时候,它的反响你能没有感觉吗?不但有较大的振荡,而且由此发出一个强力的声音,这不是在人为的操纵之下。如果是心迹通畅,而且心怀正道的,会把这个鼓敲出悦耳动听的声音,让人能够欣赏出乐趣,并能激励着人们奋进。
如果这人是带有一定的怨气,而且不想给予协调的共鸣,可想而知带来的是不堪入耳的噪声。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不正是说明着什么吗?
以上的两段话,只要精心分析,就能得出可想而知的比差。这就是正义的道和邪恶的道的比。所以,人要永远摆正自己的位置,应该是为着正道而来的!为着正道而来,也就必然能明了“人间正道是沧桑”的内涵意蕴!
也就是说,至于结果那是静听佳音的,但凡人会意无反顾地走入正道的。真正的觉悟还在以后。
也就是说那些不成材的点,自会一个一个消除,这是规律的必然。等反转过来的时候是敬意自然的事了。
为着正道而来,势必是带着做人的责任和使命,这时,不去扬鞭挥戈那可不行,因为具备了优良的、无可挑剔的世界观。
作者简介

路易坪,原名路照平,字平原,号道恒。山村农民,1969年2月生,甘肃通渭陇山人。喜欢读书,尤喜欢读一些东方远古文化方面的书,因解析解难之方尽在其中。时不时的写一些语言文字,也不时的散见于一些报刊杂志和一些网络媒体。《探索者随笔一一人类的出路在哪里》、《也谈思维》、《有感于圣人的不言之教》、《我读古圣贤大德》、《我读中国文化》、《我读伟人毛泽东》、《我读二十一世纪》,是其自认为的代表作。他喜欢说的一句话是:背靠远古,面向未来,再而精进,劣汰优升。
面对当今人们文化和信仰的缺失,他提笔写下了这么的话语:

一笔落定千秋月

呼唤万水千山志

你我知春还自然

探源寻古永志坚

他不仅是东方传统文化的弘扬者,而更是一个传统文化的参研者、大乘修炼者。一个大乘修炼者,他是这么说的:

心游天地外,思入造化中。

格物识自性,致知思维升。

正心物我融,诚意感应真。

集神物通灵,化物济群生。

  





重点提示




1.来稿请勿一稿多投,因为腾讯有严格的原创保护,后台会自动过滤,费时编辑后将导致无法推送,勿侥幸、请自尊。

2.严禁把发到朋友圈和交流群的稿子私发编辑或邮箱,阅读量低于100者,将控制后续来稿。

3.了解更多平台内幕,敬请点击下方“温馨提示标题查看详情—

温馨提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