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维远|​|​这一切真的来之不易——读《深圳拓荒纪实》有感

 昵称70808387 2020-07-10

这一切真的来之不易
——读《深圳拓荒纪实有感
郭维远

(1)

《深圳拓荒纪实一书,泱泱50千字,字字句句,字字珠玑。它无不渗透着段大哥的心血,看似简单的文字,无不是那岁月的烙痕……

这本书饱含深情告诉读者:有一支专门承担国家基本建设的工程兵,在改革开放初期,在深圳参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这两万人的队伍,披荆斩棘,克服一个又个困难、挫折,勇往直前的哪些感人的故事……

这支两万人的队伍,最初是在什么情况到达深圳,以及到了深圳后,又遇到部队撤改为地方施工企业,接着学习、生活、工作诸方面的挑战,尔后在施工任务随着国家的宏观调控……连起码的生活都举步维艰时,深圳政府雪中送炭,才基本稳定了局面,随即战友们又重新振奋起来,与时俱进,通过对内部施工企业实行的一系列改革,调整,充分地调动起大伙的积极因素,加上领导的运筹帷幄,使深圳战友们的施工企业,开始正规的运转、腾飞,最终成为国家特区施工先进企业……

这支参加城市建设的部队,在为国家创造巨大物质财富,也创造了丰富的精神财富。

深圳市政府为了表彰这支队伍,专门在政府门前,雕塑一座青铜拓荒牛,把当年那支基建工程兵寓意成拓荒牛!

(2)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自己对深圳这些战友艰苦创业,凤凰涅槃,最终成为特区最骄傲的施工企业,对其中取得这样佳绩,有极大兴趣,去了解和解读。

简言之:那就是成功的机遇和秘诀是什么?

原来:……从最初的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经理任期目标责任制,到后来的净资产值全员抵押承包制等,这些经营管理方式方面的改革到股份制改革关系到了所有制的改革,是根本性的改革,通过股份制改革企业集团的一些下属公司有单一的全民所有制,变成了混合制。

有了以上这些举措,乃为施工企业华丽转身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因为内因是变化的基础和根据。

打铁需要自身硬吗!一个企业,尽管以前是一支部队兵改工,不乏军人不怕苦,不怕流血牺牲那股作风和斗志,但是在深圳特区,一个企业没有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及其他的文化底蕴,很难有立足之地。

《深圳拓荒纪实一书看到,深圳战友们却经历了刻骨铭心为非战而撤的过程,尔后,一番番考验接踵而来,那安营扎寨的苦顿(居无所居,饮水、洗浴的困难,加上意外竹林地失火),加上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虽改编为深圳地方建筑企业,任务吃不饱,甚者几乎没有活,许多单位开始只能给职工发150元生活费,自然了,这样根本养不活家人……

于是,有的到火葬场当临时工,有的到饭馆,端盘子、洗碗,有的清理臭水沟,有的修厕所……

当然有人指出,导致企业找不活,也与,深圳刚刚建立不规范的市场体制有关,例如,最早实行的工程招投标中,许多包工头,利用在工程领域新规则的不完善地方,长袖善舞、如鱼得水。用“饮茶费”引诱项目的掌管着,几乎百发百中。最后拿到的项目再分包出去……

可使难堪的单位,不仅如此,由于外部生存环境这样焦灼、艰难,内部有的单位不少战友开始动摇,不得已离开单位。

恶性循环开始展现,当时的深圳的战友们生活窘迫,前途暗淡……

后来是政府帮助部队,从市财政投资的公共设施中项目拿出一部分工程由过去的“全部投标”变成“部分议标”,对由部队施工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实行一些倾斜政策。

这样的结果是部队的战友们,逐渐有了生活保障,重新燃起战友们坚持下来的信念。进而走出了危机、困境。

苦难是什么?应该说是一种财富。风雨之后方能见到彩虹。而深圳变为地方施工单位的各种考验,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这考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摸着石头过河,在国家改革先行城市摸索前行,可谓险象环生,险些把深圳战友们,搞得全军覆没!但在这场游泳中肯定是呛着了!

换句话这些就是战友们迈向成功一种历练难得的机遇,有了这些磨难,才能是战友们彻底的清醒,和改变思想观念。

应验了老话,成功一定有方法,失败一定有原因。

段亚兵老哥的《深圳拓荒纪实巨作,书中较翔实,交代给读者,这些过程。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深圳战友们的施工企业在自己完成各种现代企业硬件的同时,恰逢祖国改革缕缕春风……


(3)


本书作者段大哥文笔朴实无华、语调平和,像是和战友们在一起唠嗑一般,展开话题。时空、人物、交代的那样明了。白描的笔法的应用自如,令人那样亲切、自然。鸿篇巨作,篇篇锦锈,读来像是美味佳肴,难忘的故事一个接一个,笔下的人物是那样鲜活,正像活生生站在身边一般。看完一篇文章,便期待看下一篇,让人如饥似渴,读得好辛苦啊……
我们和深圳战友一样回到地方,为什么地区的发展与深圳差别那样大?究其原因,无非所处的企业,没有那样高瞻远瞩组织者,其次,没有特区那样的政策。落实到每个人,也同样,没有抓住给予的政策机遇,不思进取,人云我云。
本人曾数次去过深圳,不禁为美丽、繁华极富有世界大都市的魅力而叹服、赞美。
曾经和被称作拓荒牛的战友不仅一次次地交流过,也被邀请参观和做客到家中,客串一把,成为深圳的臣民。
小平同志的铜像前留过影,红树林、深圳东部海滨栈道和军校同学一起徒步……

光羡慕深圳战友能有如此光鲜亮丽的环境,只有读了《深圳拓荒纪实一书,才知道这一切真的来之不易,尤其对书中“升”那幅作品,是由周顺斌拍摄的作品,给出了某些启示和启发,似乎悟出一些……简言之,就是深圳战友们,那前进的步伐,不就体现出一个“升”吗?进而才能“腾飞”,这才是段亚兵老大哥的《深圳拓荒纪实一书,要告诉我们真正的内涵……


作者简介

郭维远,00035部队47分队文书,后于1981年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建设工程兵第二技术学校,毕业后,大裁军转业地方,现已退休,喜欢文字,唱歌、打乒乓球。






重点提示




1.来稿请勿一稿多投,因为腾讯有严格的原创保护,后台会自动过滤,费时编辑后将导致无法推送,勿侥幸、请自尊。

2.如果出现乱行因手机持有者字体设置原因,与平台编辑无关。

3.严禁把发到朋友圈和交流群的稿子私发编辑或邮箱,阅读量低于100者,将控制后续来稿。

4.了解本次征文信息请点击查看:“墨语杯·童年旧事” 主题有奖征文启事

5.了解更多平台内幕,敬请点击下方“温馨提示标题查看提示详情—

温馨提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