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冠时期,和笛卡尔谈谈方法

 板桥胡同37号 2020-07-10

在全民居家隔离的时期,我们应该向谁求助呢?我和今天的特邀嘉宾保持了2米的安全距离,他是一个喜欢独处的人,尽管他从来没有发推特标榜过此事。他也是一个热衷“沉思”(meditation)的人,在他的时代,这个词还不是指在瑜伽垫上冥想,然后拍了视频传上Instagram——有请勒内·笛卡尔。

笛卡尔先生,你现在和其他人一样都在家里。这段时间是怎么过的呢?



笛卡尔:我用了很多功夫在语言文字上,诵读古代文明的历史和寓言。同古人交谈有如于异域旅行。[1]

在没法出门旅行的时候,这些的确是绝佳选择。你原本要去中国参加的会议肯定取消了,如果能去到祸起之处转转,应该会很不错吧?



笛卡尔:知道一点殊方异俗是有好处的,可以帮助我们比较恰当地评价本乡的风俗,不至于像没有见过世面的人一样,总以为违反本乡习惯的事情统统是可笑的、不合理的。[2]

就像一些人认为这次疫情完全起源于“不合理的”饮食习惯。我想你应该不会称其为“中国病毒”。你对阴谋论感兴趣吗,勒内?对这次疫情的起因有许多猜测,比如说是中情局、光明会搞的鬼,你觉得呢?



笛卡尔:在我看来,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以数学的方式存在的。[3]

- Jon Han -

既然大自然如此奇特,那让我们聊聊解决的方法好吗?据说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征求了你的专业意见,但我听说你们的会面不太顺利,发生了什么?



笛卡尔:最让我恼火的是,他们个个都没啥眼界;以至于我感觉他们找我是因为我是一头稀罕的大象或豹子,而不是因为我有用。[4]

世卫组织的工作人员只想和你一起自拍是吗?你为什么不直接讲出来呢?



笛卡尔:就像一只猴子被野蛮人误认为是智者,因为害怕被迫为他们工作而不敢说话,这样不是更好吗?[5]

帮世卫组织工作,对你来说有这么糟糕吗?他们哪里做错了吗?



笛卡尔:每次他们发现了一点确凿的事实和明显的道理,总会以晦涩的词句包装一番,因为他们害怕简单的表达方式会减少这一发现的价值。[6]

那世卫组织和Youtube、Viber还有WhatsApp之间的各种合作呢?他们有试图通过与这些线上平台合作,让他们的指引内容变得简单易得。



笛卡尔:每次他们提出了一个想法,而有人提出了相反观点 ,我们从来不知道该信谁。[7]

- Jon Han -

的确,这是不实信息带来的风险。那么让我重新表述一下我的问题:世卫组织WHO,或者谁(who)才是专家呢?为什么我们很难相信他人?



笛卡尔:打个比方,即使我们能记住所有别人推导出的数学证明,我们也不会因此成为数学家。如果我们只是熟读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分析,那也算不上成了哲学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学到的似乎并不是科学,而仅仅是故事。[8]

信息和知识不是一回事,的确如此。那么,是不是故事与科学之间的差距、大众与专家之间的鸿沟,使得我们难以获得关于病毒的真相?流行病学家和经济学家也一直在争论同样的话题。



笛卡尔:但那个情况不同……大家认为所有观点都是成问题的,因而只有很少的人才乐于追求真理;更糟糕的是,很多人为了猎取才子的名声,竟不揣冒昧地对最明显的真理进行狂妄的攻击。[9]

有意思。我发现在这个“独立评论”大行其道的社会,我们倾向于对任何事物提出质疑、展开争论,这使得我们很难找到有凝聚力的指引来应对危机。看看贵国总统马克龙是怎么应对和界定疫情的:“我们现在处于战争时期,敌人是看不见的病毒。”因此,需要关闭各处场所,尽快采取严厉措施。这是明智之举吗?



笛卡尔:个人打算用彻底改变、推翻重建的办法改造国家,确实是妄想。[10]

- Jon Han -

这也是一些学者的观点:资本主义社会及其糟糕的基础设施,从一开始就将我们置于失败的境地。如果推翻一切已经为时太晚,我们是否还有其他选择?



笛卡尔:好比盘旋山间的老路,走来走去就渐渐平坦好走了,还是照着它走好,不必翻大山过深沟抄直走。[11]

笛卡尔先生,我想知道这个比喻在实践中具体是什么意思?问题是,我们不得不果断作出决定。近来我们一直在接到无穷无尽的消息,得知病毒带走了的一个又一个生命。



笛卡尔:为人处世也是这样,我们的行动常常必须当机立断,刻不容缓。在无法分辨哪种看法最正确的时候,必须遵从或然性最大的看法。[12]

在你看来,哪一个看法最有可能正确?



笛卡尔:假如一个人有一篮苹果,他担心其中有一些是烂苹果,想把它们挑出来,以免其他苹果也发生腐烂。那么,他该如何着手呢?其实很简单,他会先倒空篮子,然后把苹果一个一个地检查一遍,将那些没有腐烂的苹果挑出来,重新装回篮子里,同时将那些腐烂的苹果扔掉。同样地……[13]

- Jon Han -

……等等,我不太明白你的比喻,勒内。你确定是在把感染者比作烂苹果吗?



笛卡尔:(皱了皱眉毛)……同样地,有些人从来没有很好地研究过哲学,头脑中保留着他们从孩童时期就开始积累的各种各样的看法。当他们有理由去相信这些看法是错误的,便试图把这些错误的信念同别的信念区别开来,以免两者混淆在一起,使得所有的信念都不可靠。为了达成这一点,最好的方法就是把所有信念当作是不可靠的、错误的,一下子全都摈弃。而后再对它们逐一加以研究,只保留其中那些被认为是正确的和毋庸置疑的东西。[14]

好的,我很抱歉,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是想让我们记起你那个著名的思考方法,并用在这个动荡不定的时期。在你看来,应当一步一步地处理事情,并在此过程中怀疑一切,而不是带着没来由的信心,一头扎进未知之中。也许你是对的。笛卡尔先生,在这个混乱茫然的时期,也许我们需要的是方法,而非真理。对于那些困在家中、感到无助的观众,你最后还有什么建议吗?他们应该怎么做?可否帮我们回忆一下你著名的第三条准则呢?



笛卡尔:我的第三条准则是:永远只求克服自己,不求克服命运,只求改变自己的愿望,不求改变世间的秩序。这就要养成一种习惯,相信除了我们自己的思想以外,没有一样事情可以完全由我们作主。所以,我们对自身以外的事情尽了全力之后,凡是没有办到的,对于我们来说,就是绝对办不到的事情。我觉得明白了这一点就可以消除痴心妄想,也可以安分守己、心满意足了。俗话说:“心甘情愿地做非做不可的事。”[15]

心甘情愿地做非做不可的事……这节骨眼上,我们终于只买生活必需品了,我相信你是对的,笛卡尔先生。不过除了必需品以外,我们还应该搞几本你的书读读。不需要出门,网上就有。呀,你不知道还有这种操作吗,勒内?

注释

[1] 笛卡尔 著,王太庆 译,《谈谈方法》,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6-7页。

[2] 同上,第7页。

[3] Descartes, R. Letter to Mersenne of the 11th of March 1640. Electronic Enlightenment.

[4] Descartes, R. Letter to Chanut of the 1st of November 1646. Electronic Enlightenment.

[5] 同上。

[6] Descartes, R. Regulae, rule III. Gallimard p. 43.

[7] 同上。

[8] 同上。

[9] 笛卡尔 著,庞景仁 译,《第一哲学沉思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5页。

[10] 笛卡尔 著,王太庆 译,《谈谈方法》,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13页。

[11] 同上。

[12] 同上,第20-21页。

[13] Descartes, R. The Philosophical Writings of Descart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4. p. 324.

[14] 同上。

[15] 笛卡尔 著,王太庆 译,《谈谈方法》,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21页。

作者:Rayyan Dabbous  | 封面:Jon Ha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