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破不立,我找到了学习针灸的正道

  平凡的人 2020-07-10

编者按:这是陆飚老师“烧山火、透天凉”初阶班一位学员的学习体会,从听第一节课就完全傻掉到经历十节课的头脑风暴而总结出理、法、方、术四个层面的深刻感悟,满满收获和感动,非常推荐给临床运用针灸治病的医生阅读,如您也想略窥一二烧山火透天凉手法,欢迎添加小助手微信:QHACU01邀请进交流学习群。

几次开头重写都不知道如何写好这篇学习体会,如有词不达意的地方,请老师海涵。


从上学的时候开始,我就听老师教授烧山火这个手法,老师所讲的也就是课本上的内容,讲完以后总感觉手法操作,尤其是复式补泻手法有点像花架子,似乎不是那么重要。后来自己上了临床,病人也多,基本上扎上就行,也少做补泻手法。几年干下来,觉得自己的疗效也并不是很好,就像老师说的,有的时候患者疼痛,扎完也能管几个小时,第二天又开始疼,觉得骨性关节炎嘛,退行性改变,也去不了根,就一直这么治。有时看书或者听讲座,学到一些新的方法,用在临床,有些有效,有些也没效果。慢慢自己琢磨做手法应该比不做强,就回过头去看手法,可是自己按着书上的方法操作飞经走气四法啊,烧山火透天凉啊,怎么也觉得不大对,跟前辈或者同事交流,绝大多数人也不做,也觉得都是虚头八脑的东西。别说能把这个说清楚的,就是平时试着用用的人都很少。还有一次针灸协会请了个名家演示,说是想看什么都可以操作,我就说想看烧山火,当场被怼了,协会负责的老师当场就说这个名家不做烧山火。此后,我对这个手法是既向往,又不敢提,感觉在圈子里提起它就像再说个“屠龙之技”一样。时逢杨甲三老先生诞辰100周年学术节,我看到了陆师的演讲题目是烧山火别提多高兴了,然而讲授的那天刚好有门诊,只能通过同事微信传过来的演示视频,略窥一二。一个偶然的机会听说有这个初级班,我二话没说立马报名参加学习。

听了一节课就完全傻掉了,老师讲的一些理念是我以前完全没有思考过的,对我以往构建的针灸知识体系有很大的冲击,整个这10次课下来就像经历了一次大的头脑风暴。现在总结起来,确如前两天老师答疑所说,好的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全方位多层次的。老师讲了那么多,我就选几个点谈一下收获吧。

首先是做人做事层面(理),老师教我们不要拘泥于“相”,要开悟,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灵活多变。就像射箭打枪一样,不要看神枪手的动作,而要体会那种射中靶心的感觉。我本人是射过反曲弓,确实是这样,一开始要扳过来扛肩啊,左臂没有旋前的坏毛病,等动作都对了,就是一个字——静,注意力集中在靶心,别的都不要去管,扎针也是一样,之前练扎跳也是想老师让扎到肌肉浅层,这个浅到底是多浅,后来听老师一次答疑说当你执着于扎到哪层时注意力就分散了,怎么能静下心来体会针下跳没跳呢。后来就按老师说的练果然扎跳的次数就多了。还有一个佩服老师的地方就是务实,老师讲的内容都特别的实在好用。这些都是老师数十年行医的临床心得,一针一针试出来的,容不得虚的,而且老师说要学好一门就要学好了以后再去学其他的,不要狗熊掰苞米。我以前学东西也是看到人家讲什么就去学,或者自己乱七八糟也看了很多书,记下来的不多,用起来好用的就留着,不好用的就不用,既不系统提高也不大,有一些看上去很玄乎,花里胡哨,到我这里一试,可能是没学到精髓吧,效果也不好。学老师这个就很务实,不花哨,针少安全,患者痛苦少,效果反而更好,思路也清晰。我一开始还有两个担心,一是扎跳会不会比普通的针更痛,都跳了嘛肯定痛嘛,二是扎得少患者会不会不开心觉得你糊弄他,硬着头皮在患者身上一试完全没有这两方面的问题。痛的问题来看首先扎跳我自己也在自己身上练确实不痛,找扎跳的感觉找不到会痛,但是我有时不拘泥于一点,不跳我就不硬扎,有时会换比较有把握的地方扎,有时拔出来再找附近重新取穴再扎就还好,针少的问题也没有病人说不好,病人看到我认认真真给他选穴找得气,反而很开心,另外疗效上的区别患者也是有目共睹的。

其次是针灸治疗理念层面(法)的,天上下雨地上湿,地上湿不一定是天上下雨了。这让我重新认识了针刺得气的概念。一直以来学的针灸得气就是医生针下沉胀感,患者针下酸麻胀。听陆师这么一说才知道,得气有这么多种反应,水沟的得气,耳针的得气,还有能扎跳的这些穴位得气的反应都不一样。而且这70多个经穴(再加上1000多个点位)都可以扎跳,扎跳才是能看到到摸得着的得气的量化指标。而且经络不是筷子,是树、是互联网,查资料啊、看电影啊都要先上网才能操作,没进到互联网,这些都是无用功;进到互联网,也不一定拘泥于某一条经,我以前扎针通电都只是夹在一条经上的,现在按老师说的电流所过主治所及,一下子治疗的范围就扩大了,也更灵活了。还有一个深有体会的就是中医治病治什么,不是治得疼痛,是治得疼痛后面得东西,家里着火了不能把警报器关了,要诊察疼痛后面得东西,是什么东西引起得这个问题。对于不同的患者治疗方法的选择也要不一样,没什么病的,可以适当多扎针法宜轻,这样患者心理上觉得接受,自然放松,确有急症的患者要求马上解决问题,那就要雷霆手段,一针见效,针对不同的病人,交流的方式方法,留针的时间也要有所不同,老年体弱的腰痛患者就要尽量选择三角肌针刺,局部刺激过强有可能加重病情,肥胖的病人腰部局部扎不跳也要选择相对容易扎跳的三角肌治疗。老师讲的这些没有经过临床是没有体会的,经历过临床有时也不会多想,但是老师点化,就像狮子吼似的,让人顿悟。之前有个病人周一的时候来找我,说是腰椎管狭窄,周六的大夫给他做的针刀,做完就更重了,当时我的回答是昨晚针刀局部血肿,是会疼几天,慢慢血肿吸收就好了。病人将信将疑说周日的大夫也是这么说的,但是两天了疼痛都没减轻。现在想想这个病人就属于这种情况,首先病人年龄很大了,其次我们周六的大夫是个年轻的男大夫,针刀手法做的比较重,一般针刀次日上午疼痛会有的,然后就慢慢轻了,这个病人都两天了还是觉得疼痛很重。也许现在来找我我就会选择三角肌扎跳来进行治疗。还有一个病人是耳痛的,尤其在跑步的时候耳朵很痛,去耳鼻喉科检查没有什么问题,也没有耳鸣耳聋,就是耳朵痛,以往就是完骨、翳风、耳门、听宫、听会这么扎,后来就是扎了肩井、翳风、下关、头维,风池、中渚,说实话也没把握这些穴位是不是都扎跳了,就在头维和肩井通电了,患者现在感觉疼痛已经不明显了。

第三是针刺选穴方面(方),原来就是按课本的扎法,后来经老师点拨才发现确实课本的编写体例和中医内科学的编写体例一脉相承,都是一个病给出几个辨证(而且脏腑辨证比较多),然后主穴、配穴,配穴就是按照辨证来搭配的,搭来搭去就很套路:化痰的一律加丰隆,肝郁的全都扎太冲,胃热刺内庭,外感的全配合谷,所以来一个病人基本上就是辨病辨证型,只要是同一个证型的全按这一个方子来。学完老师的课明白了经络是优先于穴位的,来了病人要了解他的完整的情况,判断是哪条经出了问题,只要进入到这条经的经络系统里,扎跳哪个穴效果都差不多。治疗上只要找到病变的这条经,挑自己能扎跳的比较近的穴位扎就有效果。另外有几个印象深刻的就是,双侧合谷扎跳以后让患者可以把手交叉让电流通过双手,治疗指尖疾病,这是我以前从来没想过的治疗方法,还有双侧血海扎跳通电、双侧太冲扎跳通电,这些也是以前没有尝试过的,虽然知道电流过中线对人体也没有什么损伤,还是一直按着课本的要求操作,只加单侧电针,学习了陆师的方法以后确实不错。比如有个女孩是痛经的患者,前几天第一次来我这里扎,我给她双侧血海扎跳通电,这周五她又来了,当天是月经第一天,她平时爱看点中医书,主动说起她以前来月经之前都会失眠,这次扎完血海以后她来月经之前能睡好了,只扎了一次觉得很神奇,当天还有点痛经,我就又给她双侧血海扎跳通电了,留针留到一半就说基本上不太疼了。还有一个乳腺术后左上肢水肿的病人,按老师说的扎了偏历,合谷和三角肌比较容易扎跳,就扎了然后通上电,第二次来患者也反应肿消了一些,看上去胳膊也细了点,可惜的是我们科不固定大夫,赶上哪个大夫值班就是哪个大夫扎,所以后来也没再碰上这个病人。

第四是针刺治疗技术方面(术),一直以为针刺手法需要练气功。后来听老师风趣幽默的讲解才明白,这就是个技术活儿,不用内功也能扎跳,只要够准。然后就练吧,先拿家人练,家人扎疼了,再拿患者练,患者这么多,有的时候也来不及或者不好意思反复的找扎跳的位置,就拿自己练。自己一练才知道,扎不跳反复的找,或者扎跳以后一味的单方向滞针以后还拧是多疼。但是扎跳以后留针、再通电确实一点也不痛,还很舒服。比如有一次因为姨妈前情绪不稳定,生了闷气,总觉得胃和胁肋部胀气,就扎了双侧太冲,当时是一侧扎跳了,另一侧没扎跳,接上电针也是一侧很明显的跳,另一侧一点也不跳,我就带着电针,上下左右找位置,到有一个点的时候,电针突然就跳动明显了,而且我自己作为病人也感觉到脚上明显跳了一下,等留完针再去洗手间就发现姨妈悄悄来了,而且胃和胁肋的气捋顺了,一下子舒爽了。上学的时候老师让大家思考穴位有多大、多深也没有怎么过多的考虑,老师都说了这个没有答案,是留给大家思考的。工作以后同事们轮流扎同一个病人,日子久了每每看到病人足三里等处密密麻麻的针眼 都不在一个点上,以前并不觉得取穴有什么问题,患者体位不一样嘛。现在想想这就是问题,无论是取穴派还是手法派都强调取穴要准,不准的话就是没接上互联网,查什么资料都查不到。于是我又返回去看教科书,看杨甲三老师和耿恩广老师的取穴视频。我觉得现在再回去,真的是走了好多冤枉路,可是既然走错了,就要赶紧走回到正道上,不要怕晚。

术是基础,是最具象的;法是高深的,思维层面的东西。老师教了高招,学习了不一定学会了,自己能做到,这就需要努力练习,像练开车一样。自己光在那里傻练,没有跟老师学习那些理法层次的知识,没有那些思考,自己就是个下工、是个针匠,也不能治好病。初级班课程告一段落,但我感觉还远没有学完,很多穴位还没扎跳,能扎跳的也不能保证每次扎跳或者能一直守气。另外中医讲求针药并重,老师讲的方药方面的知识,我也有很多顾不上消化。正所谓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既然学了慢慢赶上来吧。

最后感谢老师的敦敦教诲,耐心答疑,有教无类(自己觉得很笨,很多同学都扎得很好啦)。也要感谢岐黄网的工作人员,给我们解决技术问题。感谢各位师兄弟姐妹在群里的互相讨论、帮助和鼓励。我们进阶班再相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