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侯画骨不画肉

 千冰室 2020-07-10

李公麟(1040~1106),北宋著名画家。

除了人物画之外,李公麟也以善于画马而闻名于世。《临韦偃牧放图》更是李公麟画马的鸿篇巨制,临摹的是唐代鞍马画大师韦偃之作。

整幅画卷一千三百多匹马,一百四十余人物,浩浩荡荡,气势宏伟,然而却无一人物,无一马匹形象雷同,足见李公麟的造型功夫深厚。

北宋 李公麟 《临韦偃牧放图》(局部)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据传李公麟经常在山野间观察临摹马群,并获特许进入宋室皇家的“骐骥院”研究各种良马,对马的形神姿态了若指掌。

《五马图》,画的是边疆地区进贡给皇帝的五匹高大的西域骏马,分别是“凤头骢”、“好头赤”、“锦膊骢”、“照夜白”、“满川花”。这五匹骏马骨肉停匀,矫健不凡,而神态状貌各不相同。

北宋 李公麟 《五马图》 

现珂罗版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李公麟画马,学习的是唐朝著名鞍马画家韩幹,有意思的是,韩幹也曾画过一匹名为照夜白的骏马,比较二人笔下两匹“照夜白”,你能发现哪些异同?

还有这匹名为“满川花”的马匹,巧合的是,在李公麟完成对它的绘制后,没过多久这匹马就死去了。按照黄庭坚的说法,是:“盖神骏精魄,皆为伯时笔端取之而去”,这匹马的精魄是被李公麟的这幅画拿走了,虽然是一种调侃,但也代表了黄庭坚对他的这位好友画技的高度赞扬。

此外,黄庭坚还为“好头赤”题了一首诗:

李侯画骨不画肉,笔下马生如破竹。

秦驹虽入天仗图,尤恐真龙在空谷。

精神权奇汉沟赤,有头赤乌能逐日。

安得身为汉都护,三十六城看历历。

诗名为《和子瞻戏书伯时画好头赤》,这里“伯时”为李公麟的字,“子瞻”,则是李公麟和黄庭坚的好友苏轼,既然这首诗是“和子瞻”所作,那么苏轼那首原诗,又是如何写的呢?

《戏书李伯时画御马好头赤》

山西战马饥无肉,夜嚼长稭如嚼竹。

蹄间三丈是徐行,不信天山有坑谷。

岂如厩马好头赤,立仗归来卧斜日。

莫教优孟卜葬地,厚衣薪槱入铜历。

唐 韩幹 《照夜白图》 

现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五马图》(局部)照夜白

在这里,“优孟”说的是战国时的楚人,据传楚王的一匹爱马死了,想要将其厚葬,优孟对楚王说:要么你就厚葬它,让其他国家的人都知道我们重马轻人,要么就“葬于人之腹肠”,把它吃了算了。

苏轼这首诗的意思是,以前是战马,瘦骨伶仃,吃的是粗粮,走的是远路。一朝被召回朝廷,天天在马厩里斜躺着,也没什么事情好做,就是当个摆设罢了。一旦没用,还不是像优孟处理牲畜那样,被草草处理掉了。

《五马图》(局部)满川花

苏轼是倡导“士人画”的先驱者,他强调的是绘画和士人诗文艺术之间的关系。在这首诗中,苏轼以马喻人,流露出隐隐的忧思。

苏轼、黄庭坚、李公麟既是朝廷命官,又是诗书满腹、才华横溢的文人艺术家,共同的艺术观念,颠簸不得已的政治命运,更加促使他们成为至交好友,寄情于山水、书画、诗文,聊以排解心情。读完上面的两首诗,再看《五马图》,是否有了些不一样的感受呢?

《五马图》(局部)好头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