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为什么要研究乞丐?

 明白知识 2020-07-10

金庸小说中,有一个组织严密,层级分明,人数众多,遍布天下的帮会,它号称天下第一大帮。

这个势力庞大的帮会,均由乞丐组成,也即丐帮。

事实上,丐帮可不是武侠小说的杜撰,它在中国历史上真实存在过,而且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用历史学家王尔敏在《明清社会文化生态》一书中的话来说:「丐帮之存在,是国家大问题,需要严肃研究,不是点缀,亦非儿戏。」


01.

还真有这么一个历史学家,严肃地研究起乞丐和乞丐的行会组织丐帮来,他撰写的学术专著,甚至还获得学术界的奖项认同。

这位历史学家就是现任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历史系教授的卢汉超老师,他收集整理中国历史与乞丐相关的史料和社会调查资料,写了《叫街者:中国乞丐文化史》这样一本丰富生动,饶有趣味的历史学著作。


他为什么要研究乞丐?

▲《叫街者》作者:卢汉超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

可是,他为什么要研究乞丐呢?

在一篇回顾美国学术界研究中国城市史的文章中,卢汉超老师这样说道:

「在中国文化中,城市往往与一些消极的事物连在一起。城市是衙门和官府所在地,是讼诉和纳税的地点,是商人和市井之辈云集之处。在中国重儒轻商、重人治轻法治的传统社会里,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人们避之唯恐不及的。灾荒时,城市又是人们卖儿鬻女的地方。城市又是与地痞流氓、无赖恶霸等连在一起。」

乞丐和上述的人事物一样,不但是城市中的「消极」群体,而且还是城市特有的现象(这倒不是说农村绝对没有,但就像萧公权所指的那样,18、19世纪农村的乞丐多半是强盗之流)。假如我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城市人群奔涌的地铁,雾霾深锁的天桥,繁华喧嚣的街头,总是会遇见或唱歌拉琴,或磕头作揖,或静卧不语的乞丐。

所以,要了解中国城市,乞丐这样一种既特殊又普遍的现象自然得纳入研究视野之中了。


他为什么要研究乞丐?

▲《清明上河图》中的城市乞丐



02.

《叫街者》这本书就是卢汉超老师研究中国城市史的代表作,他所描写的是18世纪到1949年这段时期,中国数十个地区的乞丐群像。群体还是那个群体,乞丐的一些文化在当代中国差不多消失殆尽,他们无法像以往一样,对上层社会的文化形成影响。

比如说,古代的乞丐能够通过有偿服务的形式,在城镇人家的婚丧嫁娶等仪式中提供服务获得少量的报酬,但在今天,这种有偿服务几乎不可得见。

又比如说,在中国古代的各地习俗中,人们对乞丐有种近乎迷信的认知:乞丐因历经人世的种种苦难,于是有了抵抗厄运的强大生命力。在这种认知之下,人们为了沾染「福气」,为保护小孩子健康成长,会认乞丐为干爹(或干娘),吃「百家饭」,穿「百衲衣」。放在今天,简直不可想象。

如此看来,古代的乞丐并不讨人嫌。不仅不讨人嫌,连乞丐的食物,像叫花鸡、佛跳墙,也成为主流社会的美食。

除了食物,乞丐还有榜样力量。卢汉超列举了不少历史人物,诸如晋文公重耳、伍子胥、韩信、朱元璋,他们都或多或少有过乞食的经历,因而成为「天将降大任之人」。随着传说的演绎,这些大人物甚至成为乞丐行会的保护神。

以上这些都只是乞丐群体文化层面上的表现,对乞丐自身影响并非至关重要。

对乞丐而言,最关键的还是丐帮。从丐帮行使的功能来看,乞丐的古今境遇可以说是没有太多改善,读来令人唏嘘。


03.

历史上的丐帮作为秘密社团,对沟通国家与社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清朝来看,政府对乞丐的管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救济性质的,比如建立济贫院、施粥厂,但救济需要资金,且不说在灾荒年月,街头乞丐人数激增,哪怕是应对日常乞丐所需,政府也是不堪重负。

另一种是控制性质的,清代政府建立了保甲制度,「国家企图通过保甲制度来管理和控制社会,特别是掌握和控制城市人口,而街头游民则是城市人口中最难掌控的一部分。」按照保甲制度的规定,乞丐必须在衙门登记注册,便于管理和防止游民造成社会问题,乞丐们都有相应的腰牌,标明姓名、年龄、栖息处、犯罪记录等等。然从实际情况来看,佩戴腰佩的规定是很难执行,保甲制度对于管理乞丐也是收效甚微。


他为什么要研究乞丐?

▲保甲制度下的乞丐登记腰佩设计图


于是乎,在这两者之外,出现了丐帮这种社会组织。这些乞丐的首领一般被称为丐头、甲头、团头、老大等等,他们划分地盘,分区管理乞丐的乞讨行为,收取丐捐。不仅如此,丐帮老大还承担者照顾乞丐的作用,例如乞丐生病不能乞讨时,首领便会分发食物给乞丐;遇到乞丐伤亡事故,乞丐团体还会负责医药丧葬等事务。

按照学者周德钧整理的资料,清末明初的丐帮组织发展日趋完善,通商贸易的繁华城市,都有相应的丐帮。如北京的「蓝杆子」、「黄杆子」;河北和山东地区的「穷教行」;无锡的「流门」、「矗门」等等。

清代丐帮的组织形式大同小异,政府对它们组织活动基本是默许的,一个原因就是丐帮承担了政府本该负起的救济责任。而且丐帮有自己的组织首领,各地政府只要处理好与这些首领的关系,基本就可以让地方免于乞丐因饥寒病苦造成的混乱。

假如乞丐失序又会怎样呢?

我们读美国学者孔飞力的名作《叫魂》就可知一二,《叫魂》里描述过乞丐造成的社会恐怖状况:18世纪的清王朝,乞丐往往被认为是「叫魂」这种巫术的施加者,恐慌从民间蔓延到了朝野,以至于惊动了乾隆皇帝。

所以说,丐帮的存在,解决了清代,乃至于民国时期地方政府最为头疼的社会秩序问题。


04.

但是50年代以后,像清代那样有影响力的丐帮几乎就不存在了,但乞丐的问题仍然存在。50年代初,那些流离在城市街头的额乞丐被强行遣送回乡,或是送到单位集体工作,美其名曰「自食其力」。尔后,乞丐被当做是社会不稳定的炸弹,一直在城市管理者的眼皮底下勉强过活,「活下去」便是活着的目的。谋生能力强一点的,或许能够靠卖艺、卖惨「发家致富」。

从清代到现在,丐帮依然存在,差别只是官方是否默许的合法性问题。但贫穷致乞,始终是个未曾解决的社会问题。

冰冷的救助站,废旧衣物回收站,这些能有效帮助乞丐群体,也惠及他们下一代吗?又或者说将城市乞讨人员视作城市的「毒瘤」,一股脑将其撵出大城市?

真正的解决之道,也许就像卢汉超老师在书的末尾所说的那样:

「当中国人中的绝大多数能够重视人道的尊严,懂得法制的精神,并博爱为怀时,治理游民乞丐问题的道路也就畅通了。」

这本书的关怀便在于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