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的火山

 zqbxi 2020-07-10

关于地震的记载比较多,《竹书纪年》中就记载了商代帝乙时的一次地震:

帝乙
 名羡
元年庚寅王即位居殷
三年王命南仲西拘昆夷城朔方 夏六月周地震
九年陟

而后《春秋》、《国语》以至各类史书的灾祥部分都有过记载。

由于国内火山多分布在新疆、云南、黑龙江、吉林、台湾、海南及雷州半岛等边陲地区,加之爆发也不如地震频繁,古人对地热虽有所认识,比如李白《安州应城玉女汤》提到温泉时说「地底烁朱火」,但对火山记载不多,且按地区分类于下:

南荒(具体地点不明)

汉·东方朔《神异经》:

南荒外有火山,其中生不尽之木,昼夜火燃,得暴风不猛,猛雨不灭。
朱谋㙔按:不尽之木,别本作「不昼之木」。《玄中记》:「南方有炎火山,四月生火,其木皮为火浣布。」

应该是描述南方某处的火山。

新疆

  • 白山(阿羯山、阿羯田山、阿羯塔格)

唐·李延寿《北史》卷九十七列传第八十五 西域:

悦般国,在乌孙西北,去代一万九百三十里。其先,匈奴北单于之部落也。为汉车骑将军窦宪所逐,北单于度金微山西走康居,其羸弱不能去者,住龟兹北。地方数千里,众可二十余万,凉州人犹谓之单于王。其风俗言语与高车同,而其人清洁于胡。俗翦发齐眉,以䬾糊涂之,昱昱然光泽。日三澡漱,然后饮食。其国南界有火山,山傍石皆燋镕,流地数十里乃凝坚,人取以为药,即石流黄也。

清·傅恒《钦定皇舆西域图志》卷二十一:

额什克巴什鄂拉
额什克巴什鄂拉,在汗腾格里鄂拉南二百里,山形宽广,产硫黄,哈喇库勒发源东南麓,赫色勒郭勒,东一源出西南麓,又东一源出南麓。是山为库车北屏,距库车城百里,山脉自木素尔鄂拉分支,东南行百余里为阿勒坦呼苏鄂拉至此北与汗腾格里鄂拉合,又东行一支接库克纳克达巴,详见天山南路。
《魏书·西域传》:「龟兹国西北大山中有如膏者,流出成川,行数里入地,如䬾餬,甚臭,服之,发齿已落者能令更生,病人服之皆愈。
《隋西域传》:「白山,一名阿羯山,常有火及烟,即是出碙砂之处。
《唐书·西域传》:「伊逻罗城,北倚阿羯田山,亦曰白山,常有火。」
按:今库车,古龟兹地。伊逻罗城,唐龟兹国王居之,则今库车。城北之额什克巴什鄂拉,应即《唐书》龟兹国北之阿羯田山,《隋西域传》所称阿羯山也。史称阿羯田山出碙砂,今额什克巴什鄂拉产硫黄,考《本草》石硫黄,一名黄碙砂,而字书无碙字,疑碙砂即硇砂,若《魏书》所云「膏流如川,能令齿发更生愈病者」,今不可考矣。又考宋王延徳《高昌行记》载北廷北山中亦出碙砂,有烟火,则隋所谓阿羯山者,又疑与今之迪化州为近。

综合上面两则史料来看带恶臭的「䬾糊」很可能是某种含硫或铵的化合物,傅恒认为「碙砂」可能是「硇砂」,硇砂一般是出产于火山口附近,在我另一篇回答 中有所提及。

阿羯田山,突厥语Ak-tag指「白山」。

【注意】吐鲁番鄯善的火焰山也经常被称为「火山」,比如岑参《经火山》:「火山今始见,突兀蒲昌东。赤焰烧虏云,炎氛蒸塞空」,不要弄混。

云南

  • 集鹰山(打鹰山)

明·徐宏祖《徐霞客游记》卷十上 西南游日记十七:

土人言,三十年前,其上皆大木巨竹,蒙蔽无隙,中有龙潭四,深莫能测,足声至则涌波而起,人莫敢近,后有牧羊者,一雷而震毙羊五六百及牧者数人,连日夜火,大树深篁,燎无孑遗,而潭亦成陆,今山下有出水之穴,俱从山根分逗云。山顶之石,色赭赤而质轻浮,状如蜂房,为浮沫结成者,虽大至合抱而两指可携,然其质仍坚,真劫灰之余也。

徐霞客于崇祯十二年(西元1639年)记录了集鹰山(打鹰山)火山喷发和火成岩的特征。

黑龙江

  • 墨尔根(今嫩江附近的五大连池老黑山、火烧山)

清·西清《黑龙江外记》:

墨尔根东南,一日地中忽出火,石块飞腾,声震四野,越数日火熄,其地遂成池沼。此康熙五十八年事,至今传为异。

清·吴振臣《宁古塔记略》:

康熙三十年前,沿松花江而下三千里,俱设城郭,直至乌龙江而止。乌喇七百里至孤儿却,又名新城,有梅勒章京驻扎,遍地皆沙,与蒙古接壤,最多牛、马、羊、骆驼。又二百六十里至墨尔根,木城沙地,都统镇守。又一千里,至圃魁❶,木城沙地,都统镇守。离城东北五十里有水荡,周围三十里。于康熙五十九年六、七月间,忽烟火冲天,其声如雷,昼夜不绝,声闻五、六十里,其飞出者皆黑石、硫磺之类,经年不断,竟成一山,兼有城郭,热气逼人,三十余里,只可登远山而望,今热气渐衰,然隔数里之中,人仍不能近,天使到彼查看,亦只远望而已。嗅之,惟硫磺气,至今如此,亦无有识之者。又八百里至爱荤,木城,四周皆山,城临乌龙江,有将军镇守,与老抢❷连界,近索龙,出人参、貂皮,此处貂皮毛粗,不及黑斤矣。孤儿却至爱荤一带,俱极寒冷,六月收成,七月即霜雪,又非宁古乌喇可比也。此皆乌喇诸友所述者。

❶ 圃魁:即卜奎,今齐齐哈尔。

❷ 老抢:罗刹、罗禅、罗车、罗沙、罗叉、逻察、逻车,老抢、老羌、老掐,均为清代对俄罗斯的称呼。

康熙五十九年(西元1720年),五大连池火山喷发,著名的堰塞湖五大连池也是那个时候形成的,清廷曾多次派人去现场调查。

【附】

  • 呼玛县察哈彦冒烟山(今在俄罗斯境内)

清·方式济《龙沙纪略》:

察哈盐峰,在黑龙江东北隅。山形如剖壁,面西南,背东北,峭削千寻,根插江底。土色黄赤,无寸草。腰亘两带,深黑,火光出带间,四时腾炽不绝。大雨则烟煤入雨气中,延罩波上。巡边者舟过其下,续长竿取火为戏。两带相去数丈许,竿止及下带也。山背万木葱郁,蓝翠异状,虽穷冬不凋。

清·西清《黑龙江外记》:

查哈颜峰在黑龙江城北九百里,峰上一穴,昼见焰,夜见火,嗅如石灰,色黄白,捻之成屑,不识为何物。

看描述开始我以为是火山,后来发现是露出地表的煤层自燃形成景观,与火山无关。

吉林

  • 长白山

朝鲜·郑道传等《高丽史》:

显宗九年(西元1018年)二月癸未雨土,四月丙寅雨土。
……
仁宗二年(西元1124年)三月丙辰雨土三日。
……
元宗六年(西元1265年)三月丁亥微雨白如洒粉。
……
恭愍王二十二年(西元1373年)四月丁酉雨土。

朝鲜·洪风汉《东国文献备考》:

神宗三年(西元1200年)闰二月戊申四方昏蒙雨土二日,庚午雨土四方昏蒙竟日。
……
本朝太宗元年(西元1401年)端川雨炭。
……
宣祖六年(西元1573年)二月雨土。

《李朝实录》:

显宗九年(西元1688年)四月咸镜道镜城府雨来,富宗同日雨灰。
……

本段资料采于金东淳、崔钟燮等《长白山天池火山喷发历史历史文献记载的考究》,《地质评论》1999第45卷增刊。

台湾

  • 嘉义

清·蓝鼎元《东征集》:

纪火山
海外奇闻,何所不有?吾以耳目之所及为凭,其不及者多矣。山生火,说近荒唐。火出自水中,尤荒唐之甚者也。虽然,固有之。
台湾火山有二焉,皆诸罗境内。在半线以北(半线今为彰化县),猫罗、猫雾二山之东。昼常有烟,夜有光。生番所宅,人迹莫至,吾闻其语而已。一在邑治以南,左臂玉案山之后。小山屹然,下有石罅,流泉滚滚乱石间,火出水中,无烟而有焰,焰腾腾高三、四尺,昼夜皆然。试以草木投其中,则烟顿起,焰益烈,顷刻之间,所投皆为灰尽矣。其石黝然,坚不可破。石旁土俱燃焦,其坚亦类石。信宇宙之奇观也。
于戏!天下事之不可解,非寻常所能测度,类如斯已。未尝经目见耳闻,自以为予智莫已若,直夏虫不足与语冰耳。君子所以叹学问无穷,而致知格物之功,又当兼阅历验之也。天地间奇事尽多,特人未之见耳。即此悟学,所谓无不是学也。

李鄂荣《明清之际的火山知识》认为《东征集》成书于康熙六十一年(西元1722年),疑为高雄地区泥火山喷发最早记录❶,但诸罗县是嘉义县,可能说是嘉义地区更准确些。

清·周锺瑄《诸罗县志》卷十二:

火山
一在猫罗、猫雾二山之东。山之上昼常有烟、夜常有光。在野番界内,人迹鲜到(见季麒光《志稿》)。
一在玉案山后山之麓,有小山,其下水石相错,石罅泉涌。火出水中,有焰无烟,焰发高三、四尺,昼夜不绝。置草木其上,则烟生焰烈,皆化为烬。
先是,甲午、乙未间,诸番多见之者,共相传述,或疑其诞。丙申三月,知县周锺瑄遣人视之,果然。石黝而坚,傍石之土燃焦如石。于是好事者往观焉,然山径险阻,攀藤扶石而上,非有济胜之具者不能至也。

清·朱景英《海东札记》卷一:

火山有数处。《凤山志》:「港西里赤山之顶,不时山裂,涌泥如火,焰随之,有火无烟,取薪刍置其上则烟起。」《台湾风土志》:「南子仙山后有火出石畔,扑之亦灭,吹之辄起。」又郡旧《志》❷:「猫罗、猫雾二山之东,山上昼常有烟,夜常有光,在野番界内,人迹罕到。又玉案山后山之麓有小山,其下水石相错,石罅泉涌,火出水中,有焰无烟,焰发高三四尺,昼夜不绝,置草木其上则烟生焰然,皆化为尽,故亦名火泉。」

清《台湾采访册》火山考:

火山,一名玉枕山,在嘉义县城南四十里,从乌山落脉,突起高顶,台山第一名胜也。
嘉庆丙子春,余至其地,经九重溪,历十二曲涧,缘崖转北而东,蹑石磴,上冈脊,南望阿中,有猿洞、蝙蝠洞焉。南里许,地多云,昏旦,坌入,咫尺不可辨,是所谓「碧云寺」者也。寺地面西,前开一湖,巨石倒悬,后一小西天,花木奇异,南北两岗垂抱,作左右臂,东背玉碗屏,高出天表。寺左隔数丈,有天公坛。坛前巨石屏立,石镌「跃峰居」三字。
循坛而下,开小湖,再逾岗脊,即火崆焉。出火之处,凸小脑,似石非石,下一空,如斗大,火出其上,泉流其下,沸沸有声。火无烟而有焰。或大、或小,因观火者贵贱而殊。小者尺余,大至五、六尺,随风断续,雨至愈发。旁小窽,多有火;或无火处,以茅草引之,即出。烹茶、煮米,顷刻而开。又有小罅,如线条,窥之,红如丹炉。然上一大石,有树盖之,枝叶与火焰相交,却长青不陨。其大火所出者,泉如沸羹,似难染指,而掬之仅微温耳。鱼蟹出入于空中不惧。此真台山第一奇处也。
从火崆东上几层,西望则澎湖岛屿若沉若浮,稍南则鹿耳鲲身分明可数,而南东大武垄诸峰,尖员横亘,远近环合,几乎可以旁日月、临风雨。其去火山,又不知若何境界矣。火山出火之处,不知始自何时。自开辟以来,昼夜未尝或息。曾闻春月烧山时,从东北脊纡回可至其顶。顶上有狮子头、仙洞、海眼等胜在焉。是为考。苏凤翔撰。(道光十年四月初十日)

清《台湾舆地汇钞》台湾小志:

岛形自东北稍偏西南,统计南北约八百里、东西约二百六、七十里,《搢绅全书》载「台湾南北二千八百里」者,以路之曲折言之,非直径也。
岛屿中央直亘数大山,如屋之有脊,分全岛为东西两境;南山约高七百二十丈,中山一千有六丈,北山一千有八丈。曾有西士考验其地,言岛中古有火山,今已熄灭矣。数百年来地震频仍,较他省为尤甚,殆以火山下烈焰未消,时欲猛发,故有此兆耳。

❶ 引用自李鄂荣《明清之际的火山知识》,《中国地质》1987

❷ 指周锺瑄的《诸罗县志》

海南

  • 临高

光绪年《临高县志》卷三 舆地志:

光绪九年癸未地裂,有火上炎,草木皆成灰烬,土黑如墨。

广东

  • 徐闻

暂时还没有找到相关资料……

海外

  • 班隘、班爱(今菲律宾班乃)

明·张燮《东西洋考》卷五 东洋列国考 沙瑶、呐哔哔、班隘:

又有班隘者,即蚊罩山,山甚奇,往往有仙人出没。山头火光,日夜不断,故亦名火山。险巘倍常,人迹罕至其上,极至半山而止。人皆扁头赤身,亦佛郎机号令所不到处也。

清·周凯《厦门志》:

班爱
班爱,在东南海中,与利仔友对峙。中国贾舶往市,由吕宋之利仔友海而南,水程十五更。产与吕宋同(《海国见闻录》)。亦曰班隘,即蚊罩山。山甚奇,往往有仙人出没。山头火光,日夜不断,亦名火山。其人扁头赤身。佛郎机号令所不到。又有沙瑶吶哔哔,其地相联。(《东西洋考》)。

疑似指内格罗斯岛上的坎拉翁火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