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应以打造适宜学习成长的环境为主、内容输出为辅

 育邻人 2020-07-10

教育应以打造适宜学习成长的环境为主、内容输出为辅

育邻梦

教育应以打造适宜学习成长的环境为主、内容输出为辅,现在的问题在于社会都在忙着创新内容、忽略了营造适宜学习成长的环境。教育新基建应以改善社会学习成长环境为主,快乐是生命最美的样子,人人都向往快乐、个个都渴望快乐,你可知道快乐究竟从哪里来呢?快乐,从和谐、友善的微笑声中走来;快乐,从被理解、能包容那里走来;快乐,从烦恼被消除、阴霾被驱散中走来;快乐,从战胜伤痛、迈上一个新台阶的持续成长中走来;快乐,从心灵被积极、善意的阳光照耀中走来!简单的说快乐来自于和谐友善的学习成长环境、来自于学习成长的希望一个一个的被实现。

那么,中国目前的教育环境都存在哪些待改进的地方呢?


目标太明确、专一,错失了很多美好的成长“风景”

人生是一场没有完整计划、行程完全不可预知的单程旅行,每个人都努力向着那个更好的目标前行。但是,谁也不知道下一个真正的站点是哪里、沿途会遇见多少奇特的风景、是否会遇见沟壑或是险滩,每个人都在努力前行、都在参照着昨天的模样对未来进行规划。孩子作为世界上“无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他们的行为抉择多是在老师【包括但不仅限于家长和学校老师】的示范引导下完成的。有人说教育引导孩子们学习成长的活动就犹如复印,老师是复印的原件、孩子是复印件,老师在很多程度上决定了孩子将来可能长成的模样。

教育的本质是学生在老师行为示范的指引下不断完善自身适应社会生活的技能,社会是不完美的,正是因为社会的不完美给了人类,给了人类足够大改造自然世界、创造美好生活的实践空间。教育活动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在社会生活的不断进化发展过程中逐步完善自己。现阶段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目标太明确,错失了很多美好的成长风景,比如:

1、高分之上让很多孩子成长发育失去了平衡

生活中,很多家长为了不让自家孩子输在成长“起跑线”上,对孩子提出了很多要求、给孩子报了很多的补习课程,核心目标就是考得好成绩。然而,正是因为老师片面追求高分、高升学率让很多孩子的成长发育出现了偏科,孩子的学习成长被框定在了除了和考试相关的内容其他一概都可以不学,比如很多孩子不用帮家庭做家务、学习活动中不要和同伴交朋友、因以学习文化知识为核心而缺乏体育锻炼......高分目标让孩子的成长生活被限定在学习、再学习、还是学习之中,很多孩子的活动都被定格在了学校、培训班、家庭之中。同时,高分目标还让学校和培训机构对孩子的辅导变成了单向信息灌输、“填鸭”,学习成长失去了趣味、实践和因地制宜。

2、高产让教学活动失去了温度

培养出考高分的孩子在当下成为了教育的核心产出指标,评定教育机构等级最核心的指标就是升学率、有多少孩子进入了名校。在此之下,老师的核心任务就是给孩子们灌输知识,因此中学也就有了“高考工厂”的称谓。教学活动不讲别的,就看老师是否能够带领孩子们考取高分。

高产出的另一方面就是教育机构期待的高投资回报,基于高投资产出为核心,众多教育机构都顺应了拿着“显微镜”寻找宣传亮点的广告传统,****推荐、取得了****成果......在宣传上做足了功夫。然而,众多机构在后续服务上却难以达成宣传的辅导品质,导致部分孩子补补课还好、补课越补越差,不是精英教育把孩子补习的没有了朋友,就是课后强化把孩子对学习仅有的兴趣都给补没了。

高产出之下的教学逐步被归置到了两个中心之下,一是学生的考试分数,二是教辅机构的营收。的确,分数是界定孩子学习成长效果最好的方式,教辅机构盈利是继续生存的前提。但是,孩子的学习成长不应该只有分数、教育辅导机构的社会职责也不应该只为牟利,教育活动是一项社会性工程,它的核心是帮助孩子们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建设人才。因此,教育具有极强的公益社会职责,它的核心是育人、帮助孩子成就更好的自我。


“向钱看”让教育偏离了育人的根本

经济是衡量社会生产劳动服务价值的重要标准,货币作为经济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工具,对促进社会快速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也正因为货币很重要,所以很多组织机构把存在的第一目标都变成了盈利,教育市场化更是加剧了这一趋利行为。虽然,货币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社会财富资源向着积极的方向流动,但是却很难向基础性强、见效慢的领域流动,教育就是基础性强、见效慢领域典型的代表。一个孩子从出生到具备一定的社会生产贡献能力短则15年、多则30年以上,而今教育活动多偏向于收取当下的教辅费用实现盈利,特别是私立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

教育为什么服务?优质教育资源到底是面向全社会、还是仅仅面向少数精英阶层?这是目前教育市场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表面上看来,我们的教育是公平的、考试面前人人平等。但是,现实情况却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比如教辅机构拿走了极其重要的优质师资队伍,他们的服务仅限于“高付费用户”,社会中绝大多数无力承担附加培训费用的孩子在面对同一考卷的情况下自然就处于了劣势;教辅机构在不断的吸纳优质师资,某些公立学校老师一旦成名就被高薪“挖墙脚”,造成公立学校师资力量出现失血现象,让就读公立学校的大部分孩子从享受的教育资源上就处于了下风。

“向钱看”是人们追求幸福生活最直接的行为体现,在生活的其他领域中可能非常合适。但在教书育人的行业,“向钱看”将会让教育活动变味,让很多教育工作者不是用心在教学而是为赚钱;让教育资源的提供方第一考虑的不是怎样帮助孩子实现积极成长而是想开发这个资源是否能够赚钱。


教育系统机制不利于教学与社会融合

教师队伍多由专业院校毕业的高素质人才担任,教师队伍定期与不定期也会有各种教学技能提升培训。但是,很多老师自上学进入校园就一直在校园内工作的现象已经非常之多,这就造成教育系统与社会之间的衔接在施教层面就出现了断层。另外,很多教育科研工作者同样极少与孩子做一项接触了解,部分规章的制定往往是在办公室内制作完成的,甚至部分老师为了评优都开始在网络上请“专家”代笔写教案。

现代学校教育起源于西方,西方对教学活动研究的历史更久远。因此,借鉴西方在学校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是必然的选择。但是,借鉴同样需要结合民族文化特性、需要融入社会生活。反观今天教育教学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教育学与心理学理论几乎就是直译照搬,基于国内教学实践从底层研究的成果非常之少。

教学环境有待优化

当前提到教育人们会不约而同的把它与学校、培训机构关联对等起来,自然或不自然的认为教育就一定是在学校课堂或者在培训班完成的,家长在考虑对孩子的成长教导时也自觉不自觉的向外寻找解答方案。教育就是课堂、教育就是老师给孩子讲授知识、教育就是孩子们完成大量的练习作业,教育一心在想着老师怎么教,而完全忘记了该营造何种环境来育。教育工作者一心想着怎么将知识传授出去,而忽视了环境对孩子学习成长所具备的绝对影响作用。因此,我们能够看到一方面老师要求孩子好好学习、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另一方面是老师自己很多时候未能给孩子树立好的学习榜样、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很多时候自己都未能做到。

教学环境并不等于名师专业的讲解,教学环境中除了老师的讲解之外还有就是同学之间能够彼此交流,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动到生活的实践之中。教学活动的基础是社交,建立关系在任何知识传授之前,教学活动的基础是建立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我们不难发现受学生喜爱的老师更能够教导出好学生、同学关系融洽的孩子成长发展更全面、在班级之中不受欢迎的同学往往会感觉到更大的学习压力。因此,优化教学环境就是要更多的落实教学情境化,让孩子们能够充分展示学习成长中的自主性、能够通过自身具备的学习能力帮助其他同学、能够平等的向同学请教有关学习上的问题,让孩子们的学习成长活动变成“马拉松”较劲式的比谁更厉害。

教学环境包括整个社会,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文化环境。今天,“考高分、挣大钱”几乎成了教学活动的唯一正确目标。某名牌大学教授对学生说:“你们将来,没有挣到****多钱就不要回来见我。”网红明星、小鲜肉整天在孩子们学习成长的环境中晃悠,中国家长每年为西方学校贡献大量教育经费,网络上随便找个会讲一段****语的就叫外教,这都说明社会对教育环境存在认知偏差而又不愿主动从我做起来调整孩子们学习成长的社会环境。每个人都在为孩子选择好的学习环境而“削尖脑袋”,但是每个人都忘了您在看风景的时候您也就是别人的风景,您变美了风景也会变得更美。

教育应以打造适宜学习成长的环境为主、内容输出为辅

育邻人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孩子的成长如同百年大树,需要经历风雨。对于父母来说,需要您有足够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护。在很多人为陪伴孩子而选择回家时,我选择来北京做一项陪伴更多孩子的事业——育邻人: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探索一套以邻里互助方式化解“独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难题的公益、普惠性教育事业,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为孩子们提供游戏、合作、共享成长空间......即社区邻里教育服务生态圈。

教育应以打造适宜学习成长的环境为主、内容输出为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